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

数据显示:我国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35万,占比最高的是15-24岁年龄组。

记者 | 王 煜

“前几天我在商场的一家店铺给朋友孩子买玩具,到付款时我才猛然发现:这竟是一家电子烟门店!如果孩子跟着大人来这里,肯定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这是复旦大学郑频频教授近日在国内某一线城市的真实经历。

“各种口味/品牌的电子烟填充液及其气溶胶具有细胞毒性。”这是5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中的研究结论。电子烟以青少年为主要销售对象,毒害青少年的电子烟在商场随处可见,我们该怎么办?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1)

今天(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次日即是国际儿童节;“电子烟究竟在用哪些手段展开对孩子们的营销,如何应对”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对此,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郑频频教授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传播与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王帆研究员团队联合研究发现:电子烟行业在产品风险警示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尤其对青少年的健康带来新的风险。更严格和落到实处的监管,势在必行。

各种方式绕开“未成年人保护”

研究团队在上海、广州、成都的热门商圈开展对总计201家电子烟线下门店的观察。这些商圈很多设置了集中的青少年用品销售或培训专区,电子烟门店大多设置在通往这些区域的必经之地,很容易被青少年看到。然而,上述门店中,存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或“购买请出示身份证”警示标识的不到五成。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2)

5月29日,贵阳市观山湖区,人们经过一处电子烟体验店。图源:新华社

这些门店里,全部提供“品吸服务”,消费者可以在门店免费试吸电子烟。“关键在于,这些门店全部位于室内公共场所,尤其上海已经通过了‘室内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的控烟条例,吸食电子烟实质上是与控烟规定冲突的。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商场管理人员或消费者对此提出异议。”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教授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

“品吸”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如何?有一名研究人员在外形上比较年轻,因此有几次在电子烟门店确认“是否可以试吸”时,被店员询问“是否为未成年人”。然而,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店员并没有对研究人员进行查验身份证等任何确认手续,就直接允许试吸。这意味着,如果真的是未成年人来试吸,只要撒个谎就可以轻松办到。可见,不少电子烟厂商目前宣称“拒绝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实际并未认真执行。

我国的相关法规已禁止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电子烟,但研究团队发现,有33.8%的门店提供“闪送”等送货服务。消费者只要加上门店的联系方式,在网络下单,后者就会送货上门。显然,这是另一种网络销售,还是会让未成年人轻易绕开相关验证,购买到电子烟。

网络渠道大力误导营销

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已上升到0.9%,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35万,其中年轻人使用比例相对较高,占比最高的是15-24岁年龄组。

“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表示。上述《报告》提到:已有研究表明,使用电子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影响胎儿发育。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解读《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图源:封面新闻

大多数电子烟使用者同时使用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会出现两种或多种产品导致的健康危害叠加。一项纳入91051名青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

2016年,美国一项关于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的报告显示: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发育,青春期使用会对青少年的注意力、学习、情绪波动和冲动控制产生影响。

充足的科学证据证明:电子烟正毒害青少年。网络渠道是电子烟重要的营销渠道,但此次复旦和华东师大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在选取的主流电子烟品牌的102个网站和32个微博账号中,有77个网站没有任何健康警示声明,占比达到75.5%。

在这些网站中,有42.2%对网站的进入的年龄有“限制提示”,即提示“未满18岁禁止进入网站”,但只是让用户自己点击按钮承诺是否年满18岁,没有任何一个网站有具体的验证手段。这种“年龄限制”完全只是形式。

即使是形式化的“年龄限制”,这些信息在电子烟网站里的可见度也并不令人满意。这类信息的放置位置,51.9%的网站的在网站的最上方或最下方、43.1%网站在某一页面显示,用户在阅读网站的过程中,将有大量机会无法看到;该信息全程一直可见的网站只占9.8%。

相反,电子烟网站强化对青少年的误导性宣传。在所有抽样网站中,有45%提及电子烟具有“健康、减少危害”的特点,更有不少企业通过“有效控烟”“帮助戒烟”等说辞来吸引消费者,对电子烟的危害和风险闭口不谈。

研究抽样的微博中有37%的帖子提到了产品的外形和包装,12%的帖子提到了产品的口味或味道,且配有酷炫、时尚的图片,将吸电子烟的行为与时尚潮流潜移默化结合起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4)

某电子烟微博,把产品包装成无害的“甜品”。

“电子烟行业非常善于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扩大传播覆盖面、增强用户黏性。”郑频频表示:研究发现62%的微博帖子把各种时令话题与电子烟联系到一起,用“参与话题”的方式链接用户,提高内容曝光量。同时,这些微博账号利用互动抽奖、与其他产品捆绑营销等形式,以低成本的产品激励用户对帖子转发、评论、点赞,借助“人传人”的模式扩大传播覆盖面。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5)

电子烟微博账号做的话题营销。

尤其,某些电子烟品牌自行开发了App,在自家App中的营销就开展得更为强势。

“电子烟厂商最大的目标客户群就是青少年,想靠他们自我监督来实现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不现实的。”郑频频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出台规定禁止在线上和线下渠道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今年6月1日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明确将电子烟和卷烟一起纳入对未成年人的禁售范围;但面对电子烟对青少年无孔不入的营销,一部对电子烟进行完整、全面、细致监管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仍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电子烟厂商对青少年的误导营销,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传播闭环。郑频频认为:有鉴于此,一方面应当继续加大对于电子烟线上和线下营销的监管措施,明确所有线上出现的帖子、图片必须在醒目位置增加风险警示,同时突出线下销售门店布局中的警示信息的呈现。另一方面,应严厉处罚线下针对青少年的电子烟销售现象,特别是应当明确取消目前电子烟门店的室内“品吸”,从源头切断青少年和电子烟的联系,这同时是助力建设室内无烟环境,切实保护全体公众的健康。

什么儿童用品有毒 这种毒害青少年的物品在商场轻易可见(6)

· 清华毕业生就能做好“保姆”吗?

· 可怕!巨舌症、面部“发霉”、嗅觉倒错,新冠后遗症还真是吓人……

· 除了浪漫之吻,周末还有两大好消息一起收!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