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1)

“火”遍全网,实非威马本意

如今的新势力到底是不是车企?

答案其实众说纷纭。回归本质上来谈,新势力仍是车企,不过多出了新的特征,即电动化与智能化,同时整个经营方式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传统车企是以技术与渠道为驱动,那么新势力则更像是以软件与用户为驱动。

当然,这里提到的传统车企,仅限于仍未做出转型的企业。如果说这一类传统车企为马,新势力便是更受资本青睐的“白马”。不过,也并非所有新势力都能一概而论。譬如,最近“火”遍全网的威马,在立身准则与运营模式上就与新势力的游戏规则有些背道而驰,也很难将之再称作为“白马”。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2)

自燃频发,威马甩锅

所谓“火”遍全网,实非威马本意。

近日,据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公众号报道称,1月20日在海南三亚发生一起威马EX5型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经当地消防救援大队调查,引发自燃的原因为“动力电池故障”而导致。对此,威马官方则表示:“系碰撞导致的起火”。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3)

威马的证据在哪?或许就只有威马自己知道。正如之前所出现的威马自燃现象,品牌方始终以“甩锅”的态度来应对消费者的质疑。

汽车有文化了解到,去年12月,在郑州、海口与三亚,曾发生过3起威马自燃事件,更早的时候,自2018年开始,威马旗下相关产品就频频出现自燃问题,主销的威马EX5曾因电池设计缺陷而大批量召回。但在事件发生时,威马曾多次试图撇清联系,不仅消费者深受其害,就连友商(电池方案供应方中兴高能技术)也遭遇了不白之冤。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4)

真相不会被威马轻易掩盖,在威马的用户群体中,出现了一批更加“认真”的粉丝,他们组建起了维权群,但他们所遭遇的问题,却不仅仅是车辆的自燃。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5)

有大量车主表示:“送交保养的车辆,在经历一次系统升级后突然出现了续航里程衰减。”因此他们也怀疑,该现象的发生是为了避免威马避免电池故障,而进行的“远程锁电”。

对此,威马依然是矢口否定,但很快就被打脸。

曾有用户将威马车辆移交相关机构检测,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检测评估师分会会长王旭东对此则提到:“对比正常里程的车和送检的这几台有问题的车,发现它的充电桩在充满时显示的是100%,但我们从解码器读取的实际电量,只有89%。锁电从专业技术角度就是做了一些限制,一个是防止自燃,另外是放电量不低于20%,是为了在质保期内,尽量地降低赔付率。”

在一系列事件的促导下,威马的销量急速下滑,市场影响力以可见的速度衰减。数据显示,今年1月与2月,威马分别累计交付车辆为2685辆与3311辆,不仅被月均过万的头部企业完全超越,甚至还被极氪等新的车企超越。

至此,威马也与2019年那个风头正盛的自己完全分道扬镳,同时也让掌门人沈晖的“TOP3”梦完全破灭。

技术落后,威马难抖“威风“

在一连串的事件背后,威马到底在掩盖什么?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用户赔付利益,在传统车企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沈晖,其实不会在意。威马汽车真正想掩饰的,是核心技术的薄弱;真正想保住的,则是新势力的外皮。

在创立之初,威马曾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做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第二步,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第三步,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6)

在整个战略体系中,智能化是威马汽车始终要抢占的高地,但恰恰是在这一块,威马汽车已完全失去了话语权。

这里,不得不提到威马的技术供应商,也就是百度。

在2017年底百度与威马签约之前,实际上威马并不是百度唯一的选择。在未能达成与理想、小鹏的合作之后,威马才成为了那个“退而求其次”的合作方。

那么,百度是否又将最好的技术都给了威马?其实未必。去年,百度曾选择与吉利进行合作,共同成立了“集度”,以进一步执行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规划。

不是吉利“背刺”威马,而是出身于吉利的沈晖,本就将吉利“伤得太深”。

早些时候,吉利曾以“侵害商业机密”为由起诉威马汽车旗下四家公司,称威马复制了其车型,提出21亿元天价索赔。

当然,这也不能怨百度,频频出现的事故,以及不断下滑的销量,大抵上已经耗尽了百度对威马的信心。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7)

这也就导致,从产品设计,到动力电池,再到最为关键的智能,威马可以说没有一项能够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得住脚。而威马W6即便是有百度科技的加持,但在友商迅速完成技术升级的背景下,也就迅速被市场遗忘,销量始终难以看到起色。

一开始的跑偏,威马难掩传统本质

不过,威马W6的失败,不单单是技术与竞争所导致。汽车有文化认为:其终端销量的低迷,可以说是威马一手促成的。

从整个产品架构来看,威马一开始选择的就是一条“低端之路”。其中,首款车型在高开之后,眼见消费者难以被其打动,威马官方在此后的迭代中,不断调整产品的价格,使之从原先的近30万元售价,下滑至如今的15万元左右。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8)

可以看到的是,在品牌建立之初,威马曾试图切入中高端市场,但短暂的失利,则让沈晖迅速失去了耐心,以相对传统的“减价”打法,去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非是像之前提到的“蔚小理”一样,从用户运营、智能科技以及产品体验上去寻找增量。

汽车行业本身就是低频消费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仅考虑产品本身,还会考虑日后的经济价值。而威马这一操作,直接导致产品价值、甚至是品牌价值与形象快速下跌,自然难以支撑起威马W6 20万元左右的价格。

威马的传统,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营销上,更表现在整个品牌架构以及品牌运营层面。

在创立之初,沈晖通过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拉拢了大批志同道合之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车事业。这份名单里,包含张然、徐焕新、陆斌等人,而他们均出身于传统车企,并有长时间的任职经验。

回归到品牌发展,威马汽车选择的也尽显“科班”本色,从规划建厂,到渠道建设,再到之前提及的产品价格下探,威马始终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那么,在这段期间内,威马的对手们都在玩什么?特斯拉忙着造火箭,蔚来忙着玩用户服务,小鹏汽车将自动驾驶与自身牢牢捆绑……这些企业无一不在尝试新的造车法则,并在中高端市场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仅有威马,在原地踏步。

而这一做法,也直接导致威马保住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未来的生存空间。

因此,也曾有投资人指出,“威马缺乏互联网基因”。同时,美团王兴也在威马风头最甚之际,认为其不够资格成为行业前三。

白马非马整体和部分关系(白马非威马)(9)

所以说,产品品质,也是威马最后的遮羞布,因为传统出身的威马,很难接受在品控上的失败。换个角度来看,不断甩锅的现象,本质上与威马将智能化全面托付给了百度极为相似,是其为了保住新势力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特征,而对自己说出的最动人的谎言。

有文说

威马,前路在何方?也许,需要从威马懂得正视自己开始。

在《白马非马》里,公孙龙虽然对守城的士兵作出了辩解,但心中却不会因此而判定白马真的不是马。若为保住“白马”头衔,而对自己撒谎,那么威马也许就只能重演皇帝新装的故事,结局只能是自欺欺人。

撰文丨欧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