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

我们经常能听到别人说,放下吧,放下你就解脱啦!这句话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瘆得慌,放下得解脱,难道这个放下是亡故的意思。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世人对于放下的误解,而导致世人内心的恐惧心理,恐惧一无所有,恐惧寄人篱下、恐惧死亡等等。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1)

放下和解脱都是佛教用语,放下和解脱的关键因素就是不执着,什么叫不执着,只要是不符合自然的东西,坏的东西、过去的东西、我们都要做到不执着。

不执着讲的是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就是放下,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不放下事和物,所以才有古言说的“拿得起、放得下”这句人生名言。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2)

放下我们应该放下的东西,比如烦恼、怨恨、攀比、嫉妒等邪念,把这些邪念全放下人生就解脱了,解脱的意思,是指人生没有了烦恼和痛苦,没有任何的分别,更加没有了心术不正,解脱在佛教也称之为圆满,菩萨和佛的境界。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3)

佛教有句话“一念不生全放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我们不要生造业心,要保持一颗无分别的清净心。这个一念就是人的心念,当人没有的其它的妄心杂念,那么人生就算放下了,也就没有烦恼可言了。

但是,这个一念不生大家不要误解了,以为它代表什么都不做的意思,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4)

佛教认为,人之所以不能开悟是因为心不静,这个心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主要是因为思想造作太杂了,人的杂念多就必然会生烦恼,想要做到不生烦恼,那么就必须去除一些不该有的念想,比如贪、嗔、痴这三毒。

单一去除杂念心还不够,还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也就是普通人的善心。佛陀说,觉悟的修行人应该发心行菩萨道,去度化世间一切众生脱离苦海,这个菩萨道就是慈悲心,也是大善心。

所以说,这个一念不生的清净心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去行善积德,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就是努力去做正确的事,去做有益家庭和社会的事。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5)

关于佛教中什么是放下,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从前有师徒两人的出家人,有一天,徒弟跟随师傅到山下的村庄去化缘。在下山前,师傅叮嘱徒弟,不要亲近女色,如果见到女性施主,一定要跟她保持距离,徒弟满口答应。师徒两人下山经过一条小河,碰巧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站在岸边徘徊,好像也要过河。

这时师傅见状,就向前问女子:女施主,是否想渡过这小河,如果不嫌弃老和尚,我可以背你过河。

女施主说:那好吧,就麻烦师傅了。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6)

师傅把女子背过河、放到了岸边,两人继续赶路。徒弟见到师傅背女施主过河,内心一直不解,但又不好开口问缘由。

就这样,两人继续走了大概有二十里路,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师傅:师傅,你下山前叮嘱过,说千万不要靠近女施主,为什么师傅要主动背女施主过河呢?

老和尚微微一笑,说:你看,我把这女施主背过河就放下来了,你却背了二十里地,还不肯放下。

佛学放下感悟(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7)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如果执着放不下,那只会给你带来烦恼和痛苦,就如这徒弟一样,参与者都放下了,反倒是旁观者放不下。

结语:

世人都说要放下,但是,当你问他究竟要放下什么的时候,他却不知如何为真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不执着,只要我们做到,不执着有悖正义之事,不执着过去的事,不执着无法改变的事,那才是真放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发表你的高见!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