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

在这分分钟热到变型热的酷暑天,唯有“走,吃小海鲜去”是一剂拯救你的良方。小海鲜是浅海、近海捕捞或采摘而来的海产,相较于只饱眼福,多吃腻口的大海鲜,既饱口福且久食不厌的小海鲜,才妥妥是夏天的真爱。

01 鲜从何处来

鲜和甜酸咸苦并列五大基本味道,相较其它4种带给人明确清晰的味觉记忆,小海鲜给舌尖带来的那抹“鲜”,虽难以描述但有种让人念念不忘的魔力。

事实上,这种鲜味主要来自所含的多种呈鲜氨基酸,如谷氨酸钠、组氨酸等。除了谷氨酸钠和鸟苷酸盐,贝的鲜味更取决于琥珀酸。海鲜的氨基酸链比陆地上的肉类的要短一些,更容易被人体分解吸收。在活体被宰杀后,体内蛋白质又在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使其味道更鲜美。

早在夏商时代,我们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讲究。如今,东部沿海的诸多海域从6月陆续进入禁渔期。此时的餐桌上,各式海生鱼类褪去主角光环,乖乖让位给袒露礁石上肆意生长的贝类、螺类。

不过相较于鲜从何出来这个命题,更让我们小海鲜脸盲党困惑的是辨别各路贝和螺。别方,我们来一起盘点盘点那些常见,但很易混淆的小海鲜。这样,以后把人家吃进肚前,就可以默念一句,某某君,你可以说是死得其所啦!

02

花蛤

在介绍花蛤前,我们先来理清花蛤和蛤蜊的关系。蛤蜊(gé lí),在学术定义上,不是单指某一种特定品种,而是双壳纲软体动物帘蛤目多个物种的统称。不过更多时候,蛤蜊会被用来特指某种双瞉贝类,海瓜子就是白色的小蛤蜊,而被特指频率最高的要数花蛤和文蛤了。所以说白了,花蛤也是蛤蜊大家庭的一员。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2)

花蛤的学名全称是菲律宾帘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我国南方多称其花蛤,辽宁一带称蚬子,也有花甲,花蛤仔,等边蛤等俗名, 英文俗称 Equilateral Venus 。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3)

模样

外壳前端圆弧,后端三角形,壳颜色有灰绿色至白色。壳上有许多美丽而不规则的花纹,及很细的成长轮刻,有时还会有意向不到的斑纹如英文字母。壳内面为白色且具瓷器的光泽,铰齿坚韧而发达。

家乡

太平洋西部,澳洲北部到日本,中国北起辽宁南至海南沿岸,台湾沿海等地。

王牌料理

辣炒花蛤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4)

文蛤

文蛤(Meretrix lusoria)也较为常见,俗名有粉蛲、蚶仔、丽文蛤 ,英文俗称Poker-chip Venus 。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5)

模样

壳呈卵圆而约略三角形,前端梨形的小月面相当清晰,壳表颜色变化极大,有深灰色、深褐色、米白色、白色等颜色。壳表平滑,斑纹变化也比较大,有放射纹、波浪纹、点状纹和不规则斑纹。

家乡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

王牌料理

文蛤蒸蛋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6)

青蛤

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别称就更多了,也叫环文蛤、赤嘴仔、赤嘴蛤、铁蛤、黑蛤、牛眼蛤、海蚬,英文俗称 Chinese Venus 。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7)

模样

壳呈膨大的圆形,前段圆弧后端稍呈楔形,壳腹缘中央稍尖。前端的小月面及后端的盾面都不清晰。外壳颜色为黄色为黄褐色,边缘有层淡紫色环,内壳边缘也都带有紫色并有细小的锯齿排列。

家乡

中国、日本、韩国等地。

王牌料理

酱油青蛤

油蛤

相较于以上三种,油蛤(Petrasma pervernicosa)显得稍稍冷门一些。其实油蛤也是蛤蜊的一种,海南地区通常叫芒果螺,上海称之腰蛤,也有人叫蛤蜊,花蛤。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8)

模样

壳面黄褐色或浅紫色,密布不太规则博文状细花纹,同心生长线也较细。壳内白色或略带紫色,外套窦弯入浅。虽然也叫花蛤,但和花蛤本尊还是有个很显著的区别,就是有一层泛着光亮的壳皮。

家乡

台湾等地。

王牌料理

葱油油蛤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9)

菜蛤( Perna viridis),又名海虹、孔雀蛤、翡翠贻贝、青口、青口贝、绿壳菜蛤,制干叫淡菜,英文俗名 Green Mussel 。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0)

模样

长卵形壳,如孔雀的羽毛。壳质坚硬但脆,背侧的壳顶微尖而腹侧呈圆弧形。壳呈绿褐色,周缘鲜绿,壳内为亮丽的珍珠层。

家乡

家乡

中国福建、广东、海南,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王牌料理

西班牙海鲜饭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1)

03 chēng

蛏子

蛏子(Sinonovacula constricta)也是我们常说的缢蛏,也叫西施舌、蛏子皇、圣子、马刀、蛏虷。关于蛏子的美味,古已有记载,清《宁海县志》言到:“蛏、蚌属,以田种之种之谓蛏田,形狭而长如中指,一名西施舌,言其美也。”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2)

模样

蛏子贝壳呈长扁方形,两端纯圆,壳面为黄绿色,生长线显著,可完全闭合。

家乡

中国南北沿海,日本等地。

王牌料理

盐焗蛏子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3)

竹蛏

竹蛏( Solen strictus)又名长竹蛏、竹节蛏、蛏仔,英文俗称Gould's Jackknife Clam。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4)

模样

壳形近细长矩形而笔直,壳顶偏向前段,后端开口是出、入水的地方。壳表为黄绿色,壳薄易碎,壳内面乳白色具有纤细的铰齿。

家乡

台湾中南部等地。

王牌料理

葱香竹蛏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5)

大刀蛏

大刀蛏(Ensis siliqua),也被叫做刀蛏。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6)

模样

大刀蛏的壳长而窄,壳表近白色,边缘呈橄榄绿色,有紫褐色条纹和块斑,并被贯穿于壳表的斜纹分隔。截面“O”形,剔除壳内软体,可透过前端清晰看到主齿。

家乡

挪威至地中海海域等地。

王牌料理

焗烤大刀蛏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7)

04 luó

花螺

花螺(Babylonia areolata)又名象牙风螺、东风螺、海猪螺、南风螺、象牙螺、风螺、皇螺。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8)

模样

贝壳为纺锤形,螺塔高,螺层相当明显,各螺层呈现阶梯状。壳为黄褐色,带有不规则的咖啡色块斑。壳口成卵形,内面为白色,口盖为叶状角质构造,上有同心圆的深刻纹。

家乡

中国、东南亚、日本等地。

王牌料理

白灼花螺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19)

泥螺

泥螺(Bullacta exarata)也叫泥狮,泥糍,泥板、麦螺、梅螺、麦螺蛤、吐铁。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20)

模样

卵圆形贝壳,薄而脆,壳口大,表面平滑。体肥略带黄色,不能全部缩入壳内,皮肤略透明,腹足两侧边缘各反折掩盖贝壳的一部分。

家乡

中国、日本、朝鲜等地。

王牌料理

醉泥螺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21)

香螺

香螺(Neptunea cumingi Crosse)又名响螺、马螺、金丝螺。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22)

模样

香螺壳坚实且厚,略纺锤形。壳塔圆锥形,螺层具有明显而均匀的螺旋线。壳口淡黄色,有粗细不等、深浅不同的棕褐色条纹,壳内面灰白色。

家乡

中国、日本等地。

☞ 王牌料理

酒煮香螺

蛤蜊海瓜子(蛤蜊花蛤海瓜子都分不清)(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