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

日本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善良的我们总想以邻为伴,但是日本却总想与邻为壑,“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不是有一个日本议员也窜访台湾了吗?岸田文雄对中国小动作不断。

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1)

国人对日本的态度也颇为微妙,有建风情街的,有搞夏日祭的,有穿和服的,有供牌位的,甚至哈尔滨方正县为侵华日军立碑。但更多的是难以忘却那段民族悲情史、血泪史。

五味杂陈。在这种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支配下,有的人没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形形色色的网络事件中逐渐迷失自我,甚至丧失正确的认知。

这样的人大有人在。

一分为二地看,更多的人铭记那段历史,时刻警醒自己,警醒自己如果忘却了那段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美化那段历史,就意味着甘当亡国奴。

突然想到了网络大咖胡锡进的四篇文章,都和日本有一定的关联。把四篇文章串在一起,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也许能够促进我们的进步和人格的完善。

现在“大数据思维”毕竟时髦,我们也来赶赶这个时髦,四篇文章能不能够得上“大数据”,这个不好说,但是也不少了。

文如其人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姑且来看看吧。


第一篇文章:《我对安倍遇刺并已失去生命体征表达同情》

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2)

胡锡进对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表达同情,并声称“我觉得此时需要把与他之间的政治纠葛放到一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而且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他号召更多的中国人能持有他的这种态度。

可惜胡锡进的这种美好愿望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很多网友并不买他的账,并不赞同胡锡进的观点。理由是,安倍晋三不断地在冒犯我们的民族情感,胡锡进却号召我们把政治纠葛放到一边,接受不了他的这种看似超脱的态度。

如果按照胡锡进的思维,那么安倍晋三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直面日本军国主义错误,向千千万万死难者表达同情?向千千万万死难者道歉?不仅不道歉,还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对几千万中国死难者灵魂的亵渎。

安倍晋三是日本右翼的核心人物,一心反华,以中国为敌。就这样一个不尊重中国人民情感的政治人物,胡锡进却希望我们向安倍晋三表达同情。

我不知道胡锡进写这篇文章时候,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

安倍晋三的生命固然宝贵,但是几千万中国死难者的生命同样宝贵,但是事实是安倍晋三在用行动亵渎死难者的尊严。安倍晋三不值得同情。

2013年12月27日《环球时报》发表评论《将安倍列入不受欢迎的人》,而现在胡锡进却以一名老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希望大家同情安倍。

第二篇文章:《中日之间有一个很深的结,是时候把这个结逐渐打开了》

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3)

在这篇文章中,胡锡进对中日关系忧心忡忡,希望这个很深的结能够逐渐打开。胡锡进也指出,之所以有这个结,责任在日本,他们不深刻反省历史,继续对我们采取敌视态度。

既然日本是这个态度,我们还有必要争取逐渐解开这个结吗?胡锡进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解开这个结有难度吗?胡锡进认为有,因为美国在这里作梗。

胡锡进认为我们要解开这个结,至少要尝试,因为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

而我们知道,这个结的责任完全在日本,而现在要我们去解开,其实我们的态度很明确,日本政府要真正地反省侵华战争,这样就解开了,至少不像现在这样僵持。

我不知道胡锡进有没有关注最近日本政府的动态,人家都对我们都虎视眈眈了,都得寸进尺了,拜登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本有哪些动作,我们看不出来吗?你还在这里搞这套玩意,我觉得很不妥。

我们不能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误国。

是的,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同样,中国也是日本搬不走的邻居。

我们不能有自弱心态,不能有幻想,不能养成讨好型人格,也不能热脸贴在别人冷屁股上,我们要做的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第三篇文章:《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一女教师在课上谈南京大屠杀》

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4)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2021年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一女教师就南京大屠杀大放厥词,被学生举报“精日”,校方开除了该教师。这是正确的做法,没有任何瓜皮可啃的。

胡锡进认为,举报以及相关处理都应该尽量放在校园内部解决,不轻易捅到舆论场上,因为这样的事情放在了舆论场上,容易带来价值观的撕裂。

我觉得上海那名教师的不当言论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绝不是什么“很多事情是灰色的”,这个一点都不能含糊,立场必须坚定。

同时,我们不能害怕舆论场,害怕舆论场是不自信的表现。舆论场上大部分都是群众,害怕舆论场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就是害怕群众,这是不对的。

是的,舆论场上什么声音都有,但是真理越辩越明。

处理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女教师这样的事情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做,而不是“尽量放在校园内部解决”,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受到警醒受到教育,让那些精日分子看到,只要伸手抹黑国家,就会受到严惩,如果缩小处理的范围,那么怎么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第四篇文章:《一女孩穿和服在苏州淮海街照相受到警察干预,老胡这样看》

胡锡进模糊论(大数据分析胡锡进四篇文章)(5)

苏州和服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网络大咖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胡锡进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开放的城市里不应该容不下一身和服”,理由是法律没有禁止穿和服,所以就可以穿。

这次,胡锡进犯了众怒。硬生生地用法律来解释一个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容易混淆界限。法律没有禁止的,未必就是道德上允许的。

另外,胡锡进在文章里有把城市的开放与民族情感混为一谈的嫌疑,很容易让一些人形成错误的认知,好像不欢迎和服就意味着城市不开放。而我们知道穿和服与城市开放程度没有必然关联,这是常识。

难道一个城市容忍穿和服就是开放的城市吗?就是一个城市开放的标志吗?

日本鬼子是怎样强迫慰安妇穿和服的?这段血泪史,我们真的不能忘,忘记了那段历史就不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和服和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这是民族的集体心理,不容任何人亵渎。

我们说民族情感,你说法律没规定。法律没规定的事情多了,但是起码的道德底线要有,不能因为法律没规定,就可以亵渎我们的民族感情。再说了,法律是保障道德的,而不是破坏道德的挡箭牌。


上面是胡锡进的四篇文章,有些文章的题目是笔者加上去的。这四篇文章都和日本有关,令人回味、耐人寻味,有些观点是正确的,而有些观点却不能让人苟同。

不能苟同的观点,也许是胡锡进错了,也许是笔者理解能力不够,期待将来能够理解。

“大数据”不会说谎,四篇文章也不算少了,文如其人,见字如面,各位看官觉得胡锡进这四篇文章怎么样?能学习到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