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

你最近是否刷到过这样的视频?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

路上无故大唱 “爱你孤身走暗巷”,挑战与街头小学生对接暗号……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2)

找陌生人大胆尬聊,在广场上“搔首弄姿”,怎么社死怎么玩……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3)

走出舒适圈,当众表演奇葩才气,UP主们这些自闭新活……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4)

拉下面子找大牌蹭饭,尬舞尬唱尬笑尬聊,全程难以言喻……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5)

尴尬盘点、尴尬二创、尴尬到空气窒息、尴尬到脚趾抠地……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6)

这些“不要尬”挑战,你能忍住吗?

“尬”死了?“尬”火了!

虽然小编尬到忍不住点关闭,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尴尬到不行的视频平均有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小Q利用清博舆情系统,将“尬”作为关键词,发现近30天内关于“尬”的信息总量达到了746015条,这说明互联网上每个小时就有1000多条关于“尬”的讨论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7)

魔幻剧《舞法天女》里掏出能量棒跳的一段“不知所舞”、国配《假面骑士》中“发生什么事了”的谜之配音、桃花坞中宋丹丹的尴尬9分钟……

尴尬一词慢慢地从现实生活中出圈,在影视剧和综艺上频繁上演。

不仅如此,各大UP主们也开始以“尬”为核心,输出相关视频。不难看出,“尬文化”正在高调走进青年人的视野,于互联网上蓬勃兴起。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8)

在微信、QQ上与人聊天不知该说什么时,发送一个调皮可爱的表情包成为缓解“尬聊”的有力武器,甚至一些关于“尬聊”的表情包也日渐涌现:“这话我没法接”、“脚趾抠地”、“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别说话,让他一个人尴尬”等表情包也为尬文化加入了新的元素。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9)

“尬”?有文化!

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尬”的解释是:“尴尬也。公八切。又古拜切。”《现代汉语词典》中“尴尬”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以及(神色、态度)不自然

由此可见,“尬”作为一个字眼,其脱胎自“尴尬”一词,与自我意识相关,包含他人评价或秩序规范带来的压力感,带有内向拘谨色彩。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0)

但“尬”在不同场景被频繁使用之后,其已超过了“尴尬”的本意,而逐渐成为放飞自我的“尬”。

“尬文化”中的“尬”作为一种情绪体验,表现为社交中的自我尴尬,以上帝视角替人尴尬,站在鄙视链顶端的揭短尴尬,是汇集多种情绪的网络集合体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1)

《咬文嚼字》编辑部曾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尬”字赫然在列。“尬”可以指沉默的回避,面对周围人和事不适应的感觉;也可以是无公害的比一比、斗一斗;更多地展现为放飞自我,我开心就好的精神。尬的三层含义看似殊途,其实同归,是当下社会群体面对现实压力,所表现出的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人主义以及解构某种伪饰的正经,追求真实自我的温和反抗

在“尬”的背后是……

1.社交媒体

尬文化的兴起离不开媒体环境的发展,社交媒体、网络视频软件、广告营销都对尬文化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视频软件快手、抖音等的风靡,是尬文化生长的温床。抖音上受众可以添加有趣音效、添加表情贴纸,进行“丑化“,并配有自己的夸张表演,肢体夸张,博人一笑,在放飞自我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人气。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2)

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经济,在信息过量的今天,为了吸引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注意,广告人敏锐捕捉社会热点,大力发展借势营销。

在一个个尬文化发展下,广告也开始利用尬文化来为自己的商品进行包装,便出现了“尬广”与“尬植”。尬文化也成为了当今广告创意的一把手。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3)

心相印超迷你湿巾推出的广告片,三个小场景里分别是壮汉、领导、御姐形象,通过使用湿巾后,变身萝莉,加上二次元以及魔性的舞蹈,产生巨大的反差,尴尬的同时带来了超高人气,推出两周就已经有63万播放量,微信的播放量更是在一周突破了1000万

薛之谦联手膜法世家自导自演的一支创意广告片《薛式黑膜法之:三打干道夫》,用6个角色3段故事分别宣传膜法世家的大米酵素黑面膜、红酒酵素黑面膜和水果酵素黑面膜,用尴尬的情节浮夸地宣传广告效果,搞笑无厘头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利益。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4)

2.现实压力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解析了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印象管理”过程。指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下会管理自己的形象,使他人在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留下好的印象。

尴尬的产生,源自于外界与自身对自己的定位差异,而且往往是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低于自我评价。个人无法左右外界对自己的评判,为了达到二者的平衡,因此只好自行降低自我的定位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5)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房价、物价飞涨,中低阶层人士的生活压力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又憧憬着拥有富裕稳定的生活和工作。

理想与现状的不平衡使得中低层人士遭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急于寻求一个释放的出口,随着新媒体软件以及直播平台、照片等的广泛使用,更多的普通底层人士的生活便得以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平日生活消遣的样子。

继而“尬舞”“尬聊”“尬唱”成为社会阀开启的一种有力方式,让更多人找到了释放压力的窗口,以应对现实压力。

4.自我重构

心理学家戈夫曼曾提出,人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用来向他人展示自己,为了获得好的印象,前台的自我会极力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以及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行为,因此,自我在前台是表演者,受到约束与控制。而后台是最真实的自我,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不用刻意表演,但最真实的自我是最孤独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意识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个人比较注重外界对于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公共场合个体会尽量表现得谈吐得体,举止优雅。

比如:人们会避免在公开场合讲话,以免说错,避免尴尬;开会过程中人们会注重着装得体、讲究谈吐,而不像在家随心所欲。而后台的自我追求随心所欲,随着个别群体毫不顾自己形象地自嗨,通过一系列肢体不协调、毫无美感可言的夸张的舞蹈、歌唱以及聊天形式等进行自我陶醉,解放天性的同时,也博得社会大众一笑。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6)

“正是由于情感被过度包装、精心传递,使得商业化、廉价的,甚至虚假的情感泛滥,人们不能体会到真诚的情感,开始回避、抵制和反对包含了这类情感的活动。”放飞自我的表演正好填补了主流文化所欠缺的,也是戴着面具生活的人所不敢尝试且又羡慕的。

放飞自我的尬文化一时激起了当下年轻人追求真实自我的心理,唤起了自我重构意识的觉醒。追求自我、追求个性已经慢慢成了一种趋势,年轻一代追求更真实的存在,解构某种伪饰的正经,打破外在给定的规范和束缚,实现一种温和的反抗。

“尬”也要有度

在尬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所体现出新的思想潮流在不断地影响社会主流文化,不仅是代表了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它更表现出现代人因生活压力大而渴望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今,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改变,网络亚文化现象也已开始逐渐被主流社会所接纳, 这说明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包容和开放程度不断增强。尬文化从网络亚文化发展成了全民娱乐的文化,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尬文化的价值。

如何看待梗文化(怎么社死怎么来)(17)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在尬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平台对一些文化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管,也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尬文化内容也存在着不实性、消极性、低俗化等问题,会给受众的思想行为方面产生误导的倾向。

尬文化作为新兴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对人们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所以我们既要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它,又要以辩证的态度去对待它,让它往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杨湘宇 排版:骆伟玲

图片源于Q仔互联网冲浪所得,若有侵权,后台联系,Q仔滑跪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