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

在前线和病毒面对面的英雄们你们,还好吗?奋不顾身奔赴战场的逆行者们你们,还好吗?身在武汉的成都医护工作者们你们,还好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我在前线勿挂念》系列报道继续讲述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直击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现状也为成都家乡父老乡亲带来最为牵挂的消息本期小锦对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基鹏

2月11日,一篇名为《战地笔记1--Heroes in White》的文章红爆网络,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荡气回肠的语言,一个真实的武汉,一段朴实的心路历程打动了所有网友的心。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此次连线的对象——“华西重症小魔鬼”基鹏医生。

是网上的爆款文章也是一篇给父母朋友的报平安书

《战地笔记1--Heroes in White》短时间内收获了10万 的阅读量,这在基鹏的意料之外,因为最初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只是“给家人朋友报平安”。

基鹏抵达武汉后,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她的安全,担心是否太过辛苦,因为前线工作很忙碌,她没有时间一一回复,再加上想要“真实地刻画一线生活”,这篇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基鹏说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说很高尚的情操。”而是真实地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身上的事,在回应到去武汉是否害怕这一问题时,她坦诚地在文中写道,“真实的心情,还是怕得病,也怕死。”

怕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怕家里担忧的亲人。却不怕未知的风险,不怕自己是否会受伤。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1)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2)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3)

是感染病毒的病人也是所有人应该容纳的战友

“身体穿了防护服,但是不要给我们的脑袋也穿上防护服。”这句话让基鹏印象深刻,也让记者铭记于心,这是奋战在前线的一位教授所说,基鹏理解为,我们的共同敌人只有疾病和病毒,而不应该是病人,“他们只是不幸感染了病毒的弱势群体。”

医者仁心,在危险最前面的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病人。

查房的时候发现很多病人有自卑的感觉,是医务人员不厌其烦的纾解他们的情绪;与病人闲聊得知他们缺少生活用品,是医务人员一同商讨将自己的物资凑起来给病人做生活包。“我们最重要的事不是鼓舞人心,我们就是来治病。”基鹏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但她们,早已于无形间给了病人,甚至所有人信心和力量。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4)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5)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6)

是家里的小公主也是帮病人学通马桶的年轻护士

《战地笔记1--Heroes in White》的最后一部分,基鹏专门写到护士“才是最值得钦佩和爱护的人”,不少人感触颇深,基鹏觉得这也是阅读量高的一个原因,“在我的后台留言里,有很多人提及到这一部分。”

在采访中,基鹏说到了一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工作中发现护士用隔离区里的手机在网上搜 “怎样通马桶”,原来,隔离区保洁很少,护士除了去照料病人,还承担了很多其他工作,清洁卫生、打扫厕所,甚至通马桶,“这些年轻的护士在家里也是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未见得做过这样的事。”基鹏说这句话的时候充满了心疼,镜头另一端的记者,也红了眼眶。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7)

是公交车司机也是情人节给医护人员表白的暖心人

情人节当天,每天拉医务人员去医院的公交车司机发来了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他感谢我们,还祝我们情人节快乐。”基鹏说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她时刻都感受着身边患者和患者家属,还有整个社会的善意,而她也用善意,拥抱着整个社会。

基鹏提到了08年汶川地震,四川接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帮助,所以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同事需要我们,那我们来就好了。”

那我们来就好了,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蕴含着字字千钧的力量。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8)

外出有必要穿防护服吗(身体穿了防护服)(9)

采访实录

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和您团队的一些情况。

我们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批援助湖北团队,我们这个队伍总共有131人,2月7号来到武汉,我们进驻的医院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区,整体接管了两个病区,我们团队里面绝大部分是医护人员,还有工程师,因为一些物资、后勤方面的供应,包括氧气线路的改造,所以这些还是很需要工程师的协助,可以说是一个联合团队。

我们来了以后主要是和本院医生做一个工作的交接,包括工作流程上的梳理,早期的时候是安顿生活,包括怎么样去接手重症的病人,接下来包括一些治疗流程的梳理,还有一些环境的改造,还有治疗上面的改进,因为蛮多重症的病人需要一些更好的呼吸支持的方式,包括更好的营养,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武汉疫情的整体情况怎么样?

其实就跟我在网上写的那篇文章一样,对于概况其实我并不是很清楚,老实讲,因为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就是按照排班的要求去到一线临床,去处理病人的情况。其实还不如当时在家里那么焦虑,在家里还要不停地刷新闻,刷人数、刷感染病例数。其实在这边,反而没有那么焦虑数字本身了,因为对我们来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到了这边,对我们更重要的是眼下的这些病人,但是就我们病房来看,有一定的特别危重的病人,有一定的比例,但是不高,绝大部分重症病人目前还是可控的。

很多网友都看过《战地笔记1--Heroes in White》这篇文章,您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情写的呢?

之所以会写这样的文章,初衷是想给家里的人报平安,因为父母朋友总是很担心你来前线,那你的安全能不能得到保证?你的工作会不会特别的辛苦?你到底在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所以我在想平时又很忙,没有太多时间一一回应大家的关心,再加上网上还是有一些消息并不是特别的恰当,至少跟我们一线人员看到或者感受到的东西并不是特别一样,所以我在想从一线人员的角度来真实地刻画或者描写我们的生活,也算是给亲朋好友和家里的人做一个汇报,所以大部分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说很高尚的情操,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自己和身边小伙伴身上的一些事情,所以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高的阅读量。我估计,是不是大部分的人会觉得提到护理人员这一块感触很深,在我的后台留言里,有很多人提及到这一部分。

其实最真实的事情最能打动人?

也许是这样。

家人和朋友支持您来武汉吗?

还是支持的,本来我们就是干这行的,我们就是医生,是ICU的医生,包括08年汶川地震,我们也接受了全国很多人民的帮助,所以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同事需要我们,那我们来就好了。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假想敌,所以我觉得尽可能的还原真相,坦白的和他们讲,他们会放心很多。早期家里的人不太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所以会很担心,来了以后的安全,包括自己是不是有足够多的防护设备,因为各种各样网上的消息太多了,但是写了这样一个东西(《战地笔记1--Heroes in White》),告诉他们医院团队是怎样科学的帮助我们做自我防护,怎样去专业的发挥自己的能量,所以家里人看了那篇文章,又聊了聊之后,好了很多。

通过十多天的工作,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有很多,不同的层面都有。

首先从医疗本身来说,全国各地都在关注武汉,在我们重症医学这个领域权威的教授,基本都在武汉云集,他们来这个病区看过我们几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有一个非常知名的教授跟我们讲,“身体穿了防护服,但是我们医务人员不要给我们的脑袋也穿上防护服。”我觉得意思是其实我们医生也好,护士也好,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是疾病和病毒,但是我们不能把病人当成我们的对立面,在科学防护的前提下,理论上我们是可以安全的对我们的病人实施救治的。病人只是很不幸感染了疾病的弱势群体,所以不止是我们医务人员,我也希望所有的人都不要给我们的脑袋穿上“防护服”。因为其实我们查房的时候,我们的病人还是有顾虑和自卑的感觉。

第二个是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有非常好的领导力,我们这个团队可以看到我们的主任、领队、护士长都是在亲力亲为的做这些事,理论上主任在查了房给个治疗计划就可以了,但是他可能会亲自跟护士一起给病人翻俯卧位、拍背、吸痰等,这些事对我们医生鼓舞很大,因为开始大家刚刚进到病房的时候还是有恐惧的,但是你看到你的同事、你的老师、你的长辈是这样做的,会让你安心很多。

我们本身是专业人士,我们最重要的事不是鼓舞人心,我们就是来治病,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有很好的工作氛围。我们这个团队有来自不同专业的老师,大家都有不同擅长的领域,我们每天下午会有一个多学科的团队讨论,所以我觉得治病的医学不能完全算一个科学了,在这里面还包括了很多人文或者是合作的这样一种理念。

我跟我们的护士在隔离区一起工作的时候,发现她们在用隔离区里的手机搜 “怎么样通马桶”,因为隔离区里面保洁非常少,所以她们除了去照料病人,还承担了环境卫生的清洁,包括帮病人去通马桶,打扫厕所这样的事情,但是你知道,有一些特别年轻的护士在家里也是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未见得做过这样的事情。还有我们的护士长提到,和病人聊天的过程中,病人说家属进来很不方便,没有换过衣服什么的,大家就在提议给病人做一个生活包,把医院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没有用完的物资可以拿去给病人用,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在想办法怎么去更好地照料和帮助他们,这种氛围在一起工作,感觉非常好。

还有我们会时刻地感觉到来自患者和患者的家人还有社会的善意,比如说情人节,每天拉我们去医院的公交车司机给我们发微信,他说:“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感谢我们,祝我们情人节快乐等等这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越是这种紧张的时候,有可能你才会更深刻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最为质朴的连接和关爱,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以后我们在职业生涯或者说整个人生长河里非常难得的一段经历和回忆。

战胜这场疫情有没有信心呢?

那是肯定的,时间长短不清楚,但是最终是可以的。在来之前,我读过一些文献,纵观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医疗系统,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足够应对这种大的流感爆发,或者是非常强大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尤其是像这种大规模的传染病的突发。因为它对资源、医务人员、物资各方面的消耗都是持续的持久的,当然我们可能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完美,像现在因为医务人员不够,很多现在在一线的医生可能本来都不是搞重症或者呼吸专业的,但是形势所迫,大家都必须快速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还有一方面,比如说这些老年人合并症很多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其实他是需要很好的看护和营养,但是因为资源相对不足,所以可能对他们看护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也在针对这方面做一点一滴的改进,包括我们现在来了之后,防护物资目前来说还是够用的,所以我也觉得还是看到了很多进步和流程的优化,我觉得不妨宽容和耐心一点。虽然有点难,但肯定会胜利的,因为我们还想早点打赢以后早点回家。

战胜疫情以后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想把口罩取掉,想好好看一看家人朋友的脸,想吃火锅,喝酒,给他们大大的拥抱,仅此而已。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监制 方明远吴东伟

策划/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采访/视频 于谭阳

文字郝燕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