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不合的书籍(德育故事婆媳相处之道)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最后一个是“信”信是讲信用,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仁义礼智都不可无信,所以信贯穿于五常,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婆媳不合的书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婆媳不合的书籍(德育故事婆媳相处之道)

婆媳不合的书籍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常,最后一个是“信”。信是讲信用,言而有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仁义礼智都不可无信,所以信贯穿于五常。

对于“信”,古人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之说。信表现在外,包括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要一致,嘴上说的要和做得相符合,自始至终没有二心,即使遇到变故也不动摇。

俗话说“小靠父母老靠子,老而无子命难全。”两千多年前的淮阳,就有这样一位孝顺媳妇。她在丈夫战死沙场后,能够忠贞不二,信守与丈夫的诺言,代夫孝母,真正做到了信德。

汉陈孝妇 夫戍边隅

嘱以养母 一诺不渝

陈孝妇,汉朝时期淮阳人,自幼贤淑贞静,知书达理,邻居都赞扬她的贤德。

陈孝妇十六岁出嫁。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孝子,从小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陈孝妇嫁来后,夫妇二人恩爱互敬,陈孝妇侍奉婆婆尽心尽力,一言一行都很守礼,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和乐。

但好景不长,结婚后不久,边关有外敌侵扰,国家征召士兵戍边,军书纷至沓来,十万火急!陈孝妇的丈夫也在被征调的名单中。临行前,陈孝妇的丈夫含泪看着母亲对她说:“我如今就要长久与妳们分别了!沙场无情,生死难以预料。能够活着回来固然是万幸,万一不能回来,希望妳念我们夫妻的情分,代我奉养年老的母亲,我即使死了也能瞑目了。”陈孝妇看着丈夫,毫不犹豫的说:“媳妇如同儿子,侍奉老母是我分内的事。你放心去吧,不必挂念老母。我既然答应了你,无论生死都不会改变。”

就这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天天盼着他早日归来。然而,盼来的却是他战死沙场的消息……噩耗传到家中,婆婆与陈孝妇悲痛万分,失声痛哭。

然而,陈孝妇并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怨天尤人,她一直记得丈夫临行前对她的嘱托,要照顾好婆婆。从此以后,陈孝妇侍奉婆婆,仍旧和丈夫在世时一样,纺织缝纫,养家糊口,对婆婆的照料更加无微不至。

婆婆感受到媳妇对她的一片至诚孝心,也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待她。婆婆心疼她这么年轻就要守寡,心中不忍,便想让她改嫁。然而,陈孝妇却坚决不肯答应,回答说:“媳妇听说信是为人的根本,义是行为的规则。夫君临行前嘱咐我奉养婆婆,我已经答应他了。已经答应而不能有始有终,就是对丈夫失信,我死了有什么脸面与丈夫相见。更何况您是我最亲的人,媳妇怎能这样做啊?”

听了陈孝妇的话,婆婆十分感动,一时老泪纵横,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道:“孩子啊,为娘实在不忍心看妳这么年轻就守寡呀!”

陈孝妇也哭着回答道:“娘啊,侍奉您乃是我分内之事。夫君不幸去世,不能尽他为人子的责任,如今您再叫我离开,没有人奉养您,那便是显明了夫君的不孝,也更是显出我的不孝、不信又无义,那媳妇还有何颜面活在世间哪?您要是再劝我改嫁,我……”话没说完,陈孝妇顺手拿起桌上的剪刀就要自尽。婆婆见她如此坚定,不由失声痛哭,从此再也不叫她改嫁了。

从此,陈孝妇更是尽心竭力在家奉侍婆婆,早起晚睡,日夜辛勤劳作,就这样奉侍了婆婆二十八年,直到婆婆八十四岁时,寿终正寝。

陈孝妇为安葬婆婆,将房产和田地都变卖了,自己也终身奉守祭祀,完成她对丈夫的承诺,真可谓至诚至信!

淮阳太守得知她的事迹后,深受感动,便将她的孝行上奏孝文帝。孝文帝听到陈孝妇信守承诺奉养婆婆的孝行后,也十分赞赏她,便下旨赐给她四十斤黄金,并免除她终身的徭役,以彰显她的信义与孝行。可陈孝妇却没有接受,她终身不乞求于他人,一点一滴都是靠自己辛勤劳动得到的。

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吕坤对陈孝妇的事迹做出很高的评价,他说:“陈孝妇十六岁受丈夫的托付奉养婆婆,临别时的一句嘱托,她用一生来守护着。既没有失信,又能尽心尽力照顾婆婆。虽然经历了很多辛苦,但始终没有二心。如果没有陈孝妇,那婆婆可能就会一个人孤苦伶仃悲惨的死去了。”陈孝妇信守诺言,奉侍婆婆,至死不渝的真诚信念,深深值得我们称赞与敬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