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

李白性格豪放,诗风大气磅礴,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都是“非李白不能道也”!李白也写情诗,写得也一样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比如他的《长相思》。

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1)

《长相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云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长相思》是乐府旧题,内容也都是写相思的,出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七首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李白的《长相思》共三首,有两首被收入《唐诗三百首》。这两首中,一首写秋天,从男子的角度落笔,是男思女;另一首写春天,从女子的角度写相思,是女思男。

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2)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天色将晚,薄暮冥冥,花丛在暮色中朦朦胧胧,好像笼罩着烟雾,如烟似雾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愁,奠定了此诗伤怀的情调。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这两句诗之间,时间已发生了变化。我们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日将尽,花含烟,那是她在庭院中徘徊所见之景。等到她再出场时,已经月华如练。就是说她本来一腔幽怨,才从屋里出来,走到院中散心。可这并没有排遣掉内心的忧愁,于是她索性又回到屋里,想要用睡眠忘掉愁思。但“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那皎洁的月亮更让她难以成寐。月亮本无情,而是人多情,化无情为有情,更反衬人的伤怀。“日”与“月”的交替,意味着白日和黑夜的轮回,她就是这样饱受相思之苦的。看来是怎么都睡不着了,于是她起身,弹起了乐器。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弹罢赵瑟,又要奏响蜀琴。这里选取的意象都很有深意:琴、瑟,琴瑟和鸣本就是夫妻好合的代名词,而鸳鸯的双宿双飞,凤凰的雌雄相伴,无不象征着夫妻恩爱。但如今琴瑟独鸣,鸳曲难成。就连为他弹奏一首相思之曲,天遥地远,关山重重,他也是不能够听到的。那她思念的爱人去哪里了呢?

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3)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原来他的丈夫是出征边塞了,她把一腔思念寄托在刚刚弹奏的乐曲里,可这曲音怎样才能来到丈夫身边呢?这时她突发奇想:让浩荡的春风把自己的心曲带给远在边疆的丈夫吧!这奇想足见思妇的情之真,情之切!她真的相信春风能把他的思念寄给丈夫吗?不信,所以她接着叹息道:

“忆君迢迢隔青天”。这句承上启下,也是这首诗当中唯一一个独立句,其他句子都是两两相对,只有这句独立成句,这就是为了加重语气。

少妇从刚才的奇想中回到现实。我们天各一方,山水迢迢,就像隔着那高不可及的苍茫青天啊!自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愁绪难以排遣,思念难以寄到,那她又将怎样呢?

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4)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用“横波”形容清澈流动的眼神,古来就有。但说昔日横波流盼,今已化成两道汩汩流淌的泉水,这可是李白首开先河。流淌的泉水永不停歇,少妇的相思就永不停止,这是一个多么大胆的夸张啊!又是多么感人,多么美好啊!这与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诗到这里,都是在写少妇的所见所为,所思所想,她日思夜想的丈夫始终站在后面,作为背景的。但到了全诗的结尾,少妇终于把他“拉到”前面,少妇开始直抒胸臆了。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如果你不相信我为你肝肠寸断,那你就回来,看看镜子里的我,已经是多么憔悴了吧!这句话多么具有少妇的本色啊!她完全就是少妇的口吻!她忧愁,她叹息,她流泪,但她还是那么年轻,那么富有青春气息,她有一颗年轻娇俏的心,她相信丈夫会回来,等他回来时,她就把他拉到镜子前,让他看看自己因为相思而日渐憔悴的脸。但到那时,镜子里映出的一定是两张脸的,而那时,少妇的脸上也一定是笑靥绽放的。这句多像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啊!

李白12首经典诗(李白一首情诗哀婉缠绵)(5)

这首《长相思》情感真挚,但却不沉重,这就是青春!是李白!是盛唐!

李白,一个狂放不羁的男子汉,写女人,写女人的相思,写得是那样细腻、生动、形象,不得不惊叹“诗仙”的出众才华和浪漫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