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

说明:文中画作归属的考证参考自李慧漱教授

Empress, Art, and Agency in Song Dynasty China

一书第4章 Empress Yang and the Art of Expression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2)

妇女节快乐~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她”。

01

自父亲永阳郡王杨次山去世,杨谷、杨石两兄弟终于用三年的时间,填补了会稽杨氏一族在外朝权势的空缺。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开年的第一天,奉国军节度使杨谷、保宁军节度使杨石并授检校少保。四个月后,杨氏两兄弟再升一级,“并为太尉”(《宋会要辑稿 · 职官一》)。

与朝廷封赏一同送至太尉府上的,还有姑姑——当朝杨皇后,命宫廷画师马远所作的一册十二幅的《水图》。

(请横屏欣赏)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3)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4)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5)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6)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7)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8)

南宋 马远 水图(后11幅) 故宫博物院藏

02

十二幅《水图》上的题名为杨皇后亲笔所书。上列的十一幅至今保存完整,分别为:

“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

至于那残缺的半幅,我们在卷后俞允文的题跋中找到名称——“波感金风”(令人感到非常不解的是,几乎所有的解说,包括故宫博物院官网在内,都没提及这藏在卷后题跋中的图名)。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9)

剩下的半幅

不同于常见的山林楼观、人物花木、鸟兽虫鱼,水无常形,变化无穷,自古以来可以称作画水能手者屈指可数。

苏轼在黄州时写过一篇《书蒲永升画后》,以为世所传董羽、常州戚氏画的不过是“死水”,只有唐代的孙位能“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自从他的传人孙知微死后,笔法遂失传。然而明代李东阳称马远所画是“真活水也”;王鏊则说“所谓尽水之变,岂独两孙哉”。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0)

卷后王鏊题跋

其实不用看这些明代大家的题跋,光凭直接的视觉印象,就不会怀疑马远对水的极致表现。

03

仅从图像来说,这套《水图》已经足够动人。在那个理学风行的时代,画家对自然万物的体悟到了一个高度精微的地步。

但当我们了解了这件礼物的赏赐对象,就会发现马远画的又不仅仅是水那么简单。在每一幅图中都有用小字题写的“赐大两府”。过去部分学者将“两府”理解成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事实上它们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大小之别。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1)

“赐大两府”与“壬申贵妾杨姓之章“

同时代的赵升在《朝野类要》中将“两府”解释为“枢密并真太尉”。在这里也就是刚刚接任枢密院最高长官、“并为太尉”的杨氏兄弟,至于“大两府”,便是兄长杨谷。历史上关于杨氏兄弟的记载不多,以下这段话就显得尤为关键:

石性恬澹,每拜爵命必力辞。恭圣祔庙,除太师。兄谷疑于辞受,石力言曰:‘吾家非有元勋盛德,徒以恭圣故致贵显,曩吾父不居是官,吾兄弟今偃然受之,是将自速颠覆耳。矧恭圣抑远族属,意虑深远,言犹在耳,何可遽忘?’乃合疏恳辞,至再三,不受。(《宋史 · 外戚下》)

正常人总是难以抵挡摆在眼前的虚名与富贵。身为皇亲国戚,朝廷对杨氏兄弟的封赏自不会少。在杨太后(理宗即位后成为太后,谥号恭圣仁烈)死后,兄弟二人并封太师,对此杨石力辞不受,兄长杨谷则犹豫不决。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2)

南宋 佚名 恭圣仁烈皇后座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杨石清醒地意识到杨家并无元勋盛德,只不过是沾太后的光。若对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封赏来者不拒,那在快速达到顶点之后,也将马上走向倾覆。他再三提醒兄长不能忘了姑姑“言犹在耳”的劝诫。

04

杨皇后“抑远族属,意虑深远”的在耳之言,大概是长辈对晚辈的耳提面命,但或许也包括十二幅《水图》中无声胜有声的谆谆善诱。

明人俞允文在卷后的题跋中,讨论了这套《水图》背后的深旨:

夫远之画水至此,真可谓曲尽其变矣,而所谓远之旨又宁止乎是而已?是故水之性本乎顺也,故能与物为行止;体本乎静也,故能与时为消息;恬澹也,故能溥利乎庶类;虚谦也,故能弘纳乎群形;叶弱也,故至人以之体道;清净也,故廉士以之洗心;处上善而不让,居下流而不争,如衡之平,如骥之明,推其原则同出分其地,则异名信乎。具灵长之德,为天下之尊。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3)

对应的卷后俞允文题跋节选

俞允文关于水之性的阐述,实际是对老子所谓“上善若水”的扩展: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第八、七十八、四十三章)

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无为胜有为,放弃刹那的耀眼换取万世的绵延,这是杨皇后蕴藏在十二幅《水图》中的“不言之教”。

05

在杨皇后去世后,杨氏一族的兴盛一直延续到了南宋的终结。

(杨次山)侄孙镇,尚理宗周汉国公主,官至左领军卫将军、驸马都统。宗族凤孙等,皆任通显云。(《宋史 · 外戚下》)

杨皇后以《水图》赐杨谷,意在让其即使身处高位(刚刚官拜太尉)也要保持谦冲,这也成为后杨氏族人时常回响耳际的教诲。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4)

但若是跳出长辈对后辈教诲的语境,回顾杨皇后的一生,真正的上善若水又并非只有谦冲无为的一面。

从“忘记姓名”(《宋史 · 杨皇后传》)、无父无母的少女,一步步走到皇后之位,靠的绝不是谦冲无为。认亲杨氏、诛杀韩侂胄,杨皇后凭借的是尤胜男子的杀伐决断。就像《水图》中有“洞庭风细”、“秋水回波”的平静,也有“云舒浪卷”、“黄河逆流”的暴烈。

顺势而为,依时而变,或许才是杨皇后藏在这十二幅《水图》中的深意,那是一个女性留给世人的至高智慧。

-其他参考文献-

老子《道德经》

苏轼《苏轼文集》

脱脱《宋史》

赵升《朝野类要》

徐松《宋会要辑稿》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吃畫人

... The End ...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5)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经典大图100幅(一个女人的智慧)(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