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

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1)

"你说过放假带我出去玩的,又说话不算话!"

"你还答应过我期末考进前十名的,你怎么没做到?"

去朋友家时,她们母女俩正在吵架。

朋友对我说:"小小年纪就说话不算话!每次都跟我讲条件,考进多少名了让我答应她如何如何。想出去玩,自己得有那本事考好呀!还怪我说话不算话,到底是谁先开空头支票的?"

她女儿听到数落,转身回自己房间了。

"你答应我先作业再看电视,别又在那玩!"朋友对着她喊。

回答她的是女儿重重的关门声。

朋友叹了一口气,又向我抱怨女儿的种种不听话:

我跟她说先写作业再玩,她答应了,却总是变着法地拖延,不写作业。

我跟她说只看半小时电视,她答应了,到点又磨蹭着不离开。

我跟她说考前十名了假期就出去玩,她考第十六名还好意思出去玩?

"孩子总是说话不算数,这还怎么给她立规矩?"朋友一脸的无奈。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

孩子说出却做不到,这的确是个问题。

可是,教育孩子遵守承诺,却不是逼着他兑现自己的诺言。

1.解决"不守诺",从"不许诺"开始

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并没有许诺,家长才是诺言的制造者。

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这是孩子自己的事,应该让他自己安排。

家长"命令"孩子做什么,然后逼着孩子答应,这是逼他签下"不平等条约",不是他发自内心的承诺。

我女儿晚上总是睡很晚,跟她说好了讲完三个绘本就睡觉,可每次讲完后她会说:"再讲一本吧!就一本!"

我急着睡觉,就告诉她:"说好讲三本就三本,说话算话!"

女儿反问我:"为什么不能说好讲四本呢!我要听四本。"

我这才意识到,孩子根本没有"承诺"和"信用"的概念,只是习惯了听从大人的命令。

让孩子遵守一个被迫答应的承诺,这不是承诺,而是"被霸权"。

孩子被动的承诺也不是真的承诺,而是以暂且答应换取好处的权宜之计。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不履行诺言是出于本能,孩子不会考虑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大,到时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只是走到哪步说哪步,得过且过。"

由于缺少自控能力,孩子执行起来往往大打折扣,答应的事情会做不到,甚至完全失信。

家长对孩子的"毁约"动机不明,却批评孩子说话不算话,无异于逼孩子失信。

解决孩子不遵守承诺的问题,就要从不逼迫孩子许诺开始。

不逼着孩子许诺,他就没有机会承诺,自然也就不存在"失信"的问题了。

2. 与其指责孩子失信,不如鼓励孩子这份决心

即使是孩子主动许诺,结果没有兑现,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嗯哼曾许下这样的诺言:我想六岁买手机,八岁娶妈妈。

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2)

谁会嘲笑他兑现不了自己的诺言呢?

孩子想让父母更满意,才会努力让自己更优秀。但由于认识欠缺,他们对未知情况预估不足,才会出现"失信"的情况。

当孩子许下一些美好的诺言时,表明他想做得更好,想用更优秀的表现让家长满意。这时候,家长应对孩子的这份决心给予鼓励。

小时候我看中一条裙子,央求妈妈买。

我看出妈妈不舍得,就拍着胸脯保证:"我一定好好学习!"

妈妈打趣问我:"能拿奖状吗?"

那时候奖状很稀缺,一个班只有五张,我总是处于勉强得奖或者得不到奖的边缘。

看看那条心仪的裙子,我再次拍着胸脯保证:"能!"

妈妈乐了:"就冲你这份决心!买!"

她豪爽地付了钱,我心中也乐开了花,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

可结果期末考试时,数学最后一道应用题我不会做,与奖状失之交臂!

妈妈并没有说我什么,我心里却非常不安。

因为愧对那条裙子,下学期我才更努力地学习应用题,最后一举考进前三名,顺利拿奖。

孩子的诺言是否实现,家长对结果不要太执着。

实现了,皆大欢喜;没有实现,那就帮他找找原因,寻求进步的可能。

只要孩子的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3. 告诉孩子:人要对说过的话负责

虽然我们不该用诺言"绑架"孩子,但这并不是教孩子不守诚信,而是要告诉他:人要对说过的话负责,不要轻易许诺,要量力而行。

一个富翁临终前,对儿子说:"你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儿子问:"什么是守信?"

富翁说:"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合同,结果发现这份合同会让你破产,但你依然要履行合约。这就是守信"

儿子又问:"那什么是聪明呢?"

富翁说:"不要签这份合同,就是聪明"

《礼记》中说:"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宁有己怨。"

意思是说: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却做不到,这会遭致别人的怨恨。所以君子宁可别人埋怨自己,也不轻率许诺。

教育孩子诚信,家长得让孩子知道:不轻易许诺是一种谨慎的行事态度。话出口前,你是它的主人;出口之后,它是你的主人。

为了虚荣心或面子盲目许诺,容易落得"吹牛皮"的下场。

《小猪佩奇》中的佩德罗在场时,动画片经常有喜剧效果。

佩德罗玩呼啦圈很溜,小伙伴们都很羡慕,他就说:"我能转一百万零三个。"

出口一时爽,打脸也很快,事实他只转了8个。

拿破仑说过:"我从来不轻易许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让孩子学会守信,还要告诉他:如果你不能保证实现,就不要轻易许诺,根据情况量力而行比承诺本身更重要。

4. 诚信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给孩子讲一百遍道理,不如诚信地去做一件事。

父母对孩子说到做到,不失信于人,这才是最好诚信教育。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考试成绩不理想,爸爸向她许诺:只要下次你能考及格,我就奖你1000块钱。

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3)

林妙妙欣喜若狂,从此废寝忘食地学习,夜里刷题,白天搜集习题集,还向同学讨教学习之道。

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4)

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好得出乎意料。可到了爸爸兑现奖励的时候,却遭到了妈妈的阻拦。

林妙妙气得大叫:"你们大人,就是说话不算话!说好了进步奖给一千了,我真考好了怎么不给啊!我下回再也不考好了!"

孩子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孩子说到做不到)(5)

失信于孩子,在孩子看来与欺骗无疑。

《儿童沟通心理学》一书中说:"父母的不守承诺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遭到拒绝的孩子从此不再将父母的话当作权威,原本用以正向激励的承诺也失去了积极意义。

最糟糕的是,还会在孩子心中留下这样的错误示范:承诺就是一件可以随口说说的事,不用太认真对待,从而养成了不守承诺、不讲信用的坏习惯。

如果父母因为某些逼不得已的原因失信于孩子,也不要不了了之,要对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及时弥补。

一生"对不起",不仅是对孩子的道歉,也是让孩子明白:许诺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轻易失信于人。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父母错了,或违背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决定作用。

聪明的家长不会喋喋不休地告诫孩子遵守承诺,而是身体力行地践行诺言。

家长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孩子才像守卫荣誉一样遵守承诺:

对人以诚信,对事以诚信,人不欺他,他事无不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品格优秀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