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三顾茅庐后才见刘备(从诸葛亮的性格及做事态度看)

诸葛亮为何要三顾茅庐后才见刘备(从诸葛亮的性格及做事态度看)(1)

刘备三顾茅庐剧照

大家看《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访诸葛写得,相当精彩,比史料上的几个“干瘪”的字眼好看多了。

罗贯中“三顾茅庐”的描写,从刘备失去徐庶后的失落,到徐庶回马荐诸葛的喜悦、期待,通过司马徽来访没通名刘备以为是诸葛亮的喜悦到,一、二次访诸葛时,路人、诸葛亮的朋友、场景、歌声以及关、张二人的心境变化,等等等等的描写,真的是抑扬顿挫,吊足了观众,也吊足了刘备的胃口,为孔明的出场做铺垫。罗贯中也是煞费苦心。为了孔明的出场不惜笔墨、费尽心思!

于是小可我搜索了一下刘备三顾茅庐的史料。不小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有人说:通过《魏略》以及《九州春秋》记载,诸葛亮曾“自荐”于刘备,并且有过沟通、交流,两人还唠了几句嗑儿!只是刘备开始以为诸葛亮只是个普通儒生,刘备并未重视,于是错过了。小可我找了一下沒有找到原文。

抛开诸葛亮“自荐”这事不谈。我们今天探讨一下,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有没有可能去见过刘备?小可认为诸葛亮还真有可能跑去见刘备一面,观察一下刘备的。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方面就聊一下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刘备三顾茅庐前去见刘备,观察刘备。

诸葛亮隆中剧照

第一,从诸葛亮出名前的表现分析看,诸葛亮可能在刘备三顾前见过刘备,观察刘备。

大家知道,郭嘉出名前选择了“隐”,而诸葛亮选择了“扬”,也就是扬名。通过下文《三国志.诸葛亮传》我们知道,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是经常的事,并不避讳不熟悉的人。就是为了扬名。而一个时刻不忘记给自己扬名的人,还经常出去游玩,更有意思的是一个想扬名,还爱出去游玩的人,碰上一个“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的还是在新野窝了七年的刘大耳朵,并且刘大耳当时可是比较受荆州豪杰喜欢、投奔的。客官们认为诸葛亮能不去看看吗?从这个角度讲,诸葛亮应该去看过刘备。

《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三国志.先主传》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

诸葛亮为何要三顾茅庐后才见刘备(从诸葛亮的性格及做事态度看)(2)

诸葛亮隆中对剧照

第二,从诸葛亮的志向分析看,诸葛亮可能在刘备三顾前见过刘备。

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想做一个名将、名相。人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一个立志成名将、名相的人,考虑选择主君的时候,不可能听闻别人道听途说,一定会眼见为实。

就当时的情况下,诸葛亮选谁做主君已经基本明朗化了,只有刘老板,缺智少谋,各种人才奇缺,也只有投奔刘备,才能得到一人之下的名相位置。而孙权、曹操智谋之士众多,比如郭嘉,曹操才给一个军师祭酒的位置,也不可能诸葛亮去了就特殊,让你做一人之下的名相。诸葛亮希望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到让主君专用、主用以及重用自己,给自己最大的限度去发挥。而刘备最合适,恰恰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

古人择主是比较慎重的。比如郭嘉先跑去袁绍那儿,观察了袁绍一段时间,觉得袁绍非明主,又直接跑去隐居,直到后来曹操通过荀彧招来郭嘉才认主。诸葛亮所图更大,所以诸葛亮会跑去观察刘备。

诸葛亮为何要三顾茅庐后才见刘备(从诸葛亮的性格及做事态度看)(3)

诸葛亮剧照

第三,诸葛亮“隆中对”说明诸葛亮掌握天下大势。而就是“隆中对”恰恰说明诸葛亮迫切需要刘备,借助刘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

诸葛亮扬名,自比管仲、乐毅。那就得找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在隆中,把天下大势看得很透:刘备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刘备只有两种可能:一种,被曹操抓住切片研究为什么那么能跑?另一种又跑了!比如去苍吾、益州、交趾等,反正除了曹操那儿,其它地方大可去得,而诸葛亮咋办?找谁来实现自己的“隆中对”,找刘表?找刘琦?还是找刘琮?所以诸葛亮比刘备更着急,有可能去看刘大耳朵。甚至做好了“自荐”的准备。

诸葛亮《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为何要三顾茅庐后才见刘备(从诸葛亮的性格及做事态度看)(4)

诸葛亮剧照

第四,诸葛亮做事,事必躬亲。那择主这种事,也会事必躬亲,事先去看一看,考察一下刘备的。不会道听途说,当时的情况下也不怎么允许诸葛亮坐等刘备上门再观察了。

据《魏晋春秋》说法孔明六出祁山时,司马懿曾经向蜀国大使询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大使回答:“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都需要亲临现场”

结合上面几条,诸葛亮肯定去观察过刘备,至于“自荐”没“自荐”说不清楚,也不太重要了,只要看好刘大耳,诸葛大仙儿有的是办法让刘大耳朵立刻、马上见到自己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