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

案例分享│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

在之前的文章《从小到大,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容易愤怒?》中,我们讨论了青少年的愤怒情绪到底来自于哪里,而青少年时期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遗留到成年后,本文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小科的沙世界

2020年腊八节当天清晨,一家三口来到了咨询室,父母满面愁容,男孩一脸怒气。看到这个家庭各个成员的脸色,我脑海不经意间闪过“暴力少年”一词。

接下来,我简单询问了一下来访者的病史及当前的情绪状态,心理测验过后开始咨询,在这里我们就称这位来访者为小科。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2)

小科,男,21周岁,大三学生,胞一行一。

因为首诊的心理测验很重要,也会很全面,所以首次心理测验的时间都会较长,小科大约用时60多分钟。测验过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小科变的更为焦躁。为尽快地安抚小科的情绪,首次治疗,我决定采取沙盘治疗的方式。

一进入沙盘室,小科就被展柜上陈列的沙具吸引,迅速地走到展柜前,拿起不同的沙具反复端详,大约历时35分钟,一幅名为《宁静的村落》的沙具作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3)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4)

附:经过当事人同意,咨询师拍照并承诺仅用于案例教学及讨论

当看到小科摆放的沙世界时,我的内心滋生出些许心疼。在沙盘室,经常有青少年摆放沙具会选择战斗的士兵、飞机、坦克,但小科是使用得最多最全的,他几乎把所有的士兵、飞机、坦克甚至装甲车都摆了出来。

要知道,沙盘是一个介于个体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的“中间地带”,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在这里得以逐步呈现和自我揭示。沙盘治疗为来访者提供了接触内在感觉或心灵的通道,使得来访者可以用意象来呈现发生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事。小科摆放的沙盘中如此多的战斗场面,也足以见得这个大三学生内心中有多少的愤怒。

小科向我介绍他摆放的沙世界: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5)

我也不知道要摆什么,但是看到有拿枪的士兵、战斗机、坦克后,我就想到了战斗,然后我有看到了一些让我很讨厌、反感的大虫子,他们就像我看到了科幻电影中的那种会喷射毒液的虫子一样,我就想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我给它取名叫《宁静的村落》。

原本这就是个像世外桃源一样的村落,虽然也有城市中的建筑,但是这里的人们都很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间生活的很和睦,人们也都十分的团结。有一天,以两个巨型巨甲虫为首的虫群,攻击了村落,村民奋起反抗,无奈虫群太多,最后国家派出最先进的装甲部队前来消灭虫群。”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6)

我提问:“你讲述的故事很精彩,你的作品也很精致,根据你讲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作品要叫做《宁静的村落》,那最后的结局呢?虫群被击退了吗?”

小科笑着回答:“我也不敢确定。毕竟他们是虫子,他们打不过的时候可以逃跑、可以遁土,但是,当那些高科技的部队撤退了,他们可能又要再次卷土重来,也或许,他们被真正地一举歼灭,但谁又能说的准呢?”

咨询师继续问道:“在你的话语中,我似乎感受到,你很在意这个村落,它有什么是让你非常留恋向往的吗?”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7)

小科回答:“那种宁静安静的感觉,那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咨询师观察到小科有情绪波动,他似乎很激动,但是又表现得很无奈,“你知道吗?这种感觉是我从未曾体验过的,我的家就像是抗日战争剧一样,几乎天天都要充斥着战争,没有宁静的生活,更不用说和谐的感觉了。”

咨询师意识到,关键问题即将出现,这时候的小科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

家庭“战争”

咨询师回应他:“家对于每个人来说不都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吗?为什么你的家给不了你宁静和谐呢?”

小科此时一脸怒气,开始倾诉: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8)

还不都是拜那二位所赐!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跟父母生活,就寒暑假会去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关系还算挺好,和父母的关系不好。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整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说不停,一件事要反复重复很多次,就是想强加给我,只有我妥协了,同意了,这件事才能过去。

父亲更严重,他决定的事情不允许我有任何的迟疑,否则就是一顿胖揍。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惹到他们不高兴了,都会打到我身上,所以说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和父母热战,没有冷战那一说。小时候我记得我很瘦,后来我就猛吃猛喝为了就是让我自己长的胖点壮点,能够打赢他们。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9)

上高中之后,我没再怎么挨过打,因为我已经200多斤了,他们也打不过我了,但是他们叨叨的功力一直没减!上了大学,他们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没事能不能出去跑跑步减减肥,看你胖的那个样,人家那谁家的孩子,又高又瘦比你好看多了,再看看你,胖的和个猪似的。因为这样的嘲讽,家中爆发出很多次战争,到最后都是母亲坐那哭,父亲数落我,他们都是为我好,我不领情,我是白眼狼。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掐死自己得了!

但我更想掐死我爸,他总是那个挑起战争的人。我们去奶奶家吃饭,他必须要我站起来说两句话,总是说锻炼我,培养我的酒桌意识,但是我不需要!我很烦他这样!

医生,你说我该怎么继续活下去?我都已经上大学了,就放假回来这几天都让我安生不了,本来高中那会想的是,只要上了大学摆脱了他俩,我就啥也不用管了,他俩在家爱怎么打怎么打,可现在看来,我始终走不出这个漩涡。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0)

小科情绪很激动,语速也很快,表情也很狰狞,仿佛在讲述的过程中,再次身陷当时的场景,看的出来他又一次的焦虑了起来,甚至直喘粗气,我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愤怒。”

由此可见,小科所展示的沙盘中所有战斗的场景都是他内心和现实的真实写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还会每天和父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能够做出这些行为,也足以说明其内心的愤怒有多重。

根据小科的描述,咨询师甚至大胆地猜想那两只“巨甲虫”就是小科对父母的意象化,而其他无孔不入的虫子更像是平日里父母攻击的言语,而反抗的士兵也正是小科内心和现实中与父母相互斗争的场景。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1)

咨询师追问:“如果你愤怒到失控了,你会怎样吗?”

小科叹气道:“其实无非就是和父母干一仗,我脑子里好像天生就会打架一样,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发泄我的愤怒。我的父母好像把我封到小箱子里,我只能通过暴力砸开一个出口。说什么这是为我好那是为我好,在我看来他们只顾着他们自己,从来也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之前说,我向往宁静和谐的生活,其实我也不愿意和父母干仗,不单是说出去让人家笑话,我自己也挺愧疚的,之前打不过的时候,很生气就想让自己变强,等他们打不过我的时候,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总不能天天在家打父母吧!”

最终,小科提出了他的目的:“今天之所以来到这,也是因为我真的很痛苦,我知道我的家庭现在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是不是有暴力倾向。我希望医生您能帮帮我,帮帮我们家,我也想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在我耳边一唠叨,我就像是本能反应,立马就进入战斗状态。我该怎样才能改变呢?”

分析和建议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2)

咨询师根据小科的情况,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其实这不单单是你的问题。你也说了你感觉到你的家庭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我们整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作为你,我觉得可以考虑让自己角色转换一下。你仿佛这么多年一直习惯了把自己当成一个‘被照顾者’,就算你已经成年了,上大学了,你也很享受这样的待遇,如果你尝试着让自己作为‘照顾者’呢,你也在不断地长大,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就和你说的他们打不过你了,那你为什么要继续用战斗的方式去和他们相处呢,为什么不可以把战斗换做照顾呢?

其实,不管是战斗还是照顾,都是一种关心,有些父母他们之所以会打骂孩子,那是他们觉得恨铁不成钢,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别走弯路,只是‘打骂’这个方式用错了,那你为什么就不可以换个方式呢?如果你相信‘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有用错爱的方式的父母’,那我希望你可以去尝试换换自己的角色,让你的父母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孩子是长大了,而不是长坏了。”

小科听完之后,神情突然放松了好多,像是找到了答案,我再一次看到了他渴望的眼神:“我愿意尝试,只是我不确定他们继续唠叨的时候,我会不会又像条件反射一样的握紧拳头。”

咨询师鼓励他: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3)

“既然你愿意尝试,总归是要克服困难的,你需要学会忍耐,更需要学会沟通。你的家庭中缺少了语言的沟通,就像你小时候父母一言不合就开揍,势必会造成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哑巴家庭’,没有沟通,有的是拳头,那你也在不经意间传承了这部分自觉性,你才会觉得生气了就该用暴力解决问题。所以想要去尝试去改变,你需要先张开嘴,学会表达你的愤怒,就像今天这样,把你的愤怒、不开心、委屈,都说出来,讲给他们听。

同时,你也要听父母讲他们的情绪和感受,这样的一个循环才是一段有效沟通。”

小科点点头,很严肃地说:“我明白了,医生,我愿意去尝试,谢谢您!”咨询师回应他:“不客气,我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情,剩下几分钟的时间,我想同你的父母沟通一下,你感觉可以吗?”小科回答道:“可以,我也是真希望他们能明白我的苦心。”说完小科起身离开诊室,步伐不再像来时那么轻盈看上去挺沉重,表情也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4)

过后,我邀请小科的父母进到咨询室,由于大部分情况涉及小科内心的感受,在未经小科允许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向他的父母透露太多。其次,此次心理治疗只是关于小科的个体心理治疗,并不是家庭治疗,所以咨询师也只是针对小科当前的情况及长期以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向两位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

案例到此呈现完毕,相信很多读者看后会很震惊,一个21岁的孩子,都上了大学了,怎么还能在家里和父母大打出手?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位青少年并不是不爱他的父母,否则,他可以任由自己把前些年挨地打受的气都找回来。他只是张不开嘴,或者说,这么多年,没有人教给他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愤怒。这也是小科由一个花季少年发展成暴力少年的罪魁祸首。

熊孩子成长记案例(家庭战争中长大的愤怒的小孩)(15)

语言沟通本来就是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高级技能,这个天生的技能却让人们最容易忽视。希望通过此文章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意识到,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同时,如果您的孩子也是这样一个愤怒的小孩,那您学会该怎么帮助他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