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1)

画家刘宁生 二零一二年摄于青海湖

刘宁生,2001年参加中国美协首届山水画学习班学习;2006年7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山水画高研创作班进修;2014年龙瑞山水画课题研究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民建画院副院长、临汾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壶口画院名誉副院长。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2)

旭日东升:尺寸,6尺,96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刘宁生山水画小议

毋庸伪言,黄土高原是缺乏南方山石的峻峭奇秀,黄河两岸也少见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但不能就此否认黄土地的沟壑山峁,黄河水的浊浪波涛同样会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表达冲动。上世纪90年代黄土画派的崛起,恰恰为此提供着印证。其中,刘宁生先生在表现黄土地题材上所作的艺术探索颇受关注。

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在刘宁生的心中,黄土地是那样的深沉厚重,她承载了炎黄子孙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数千年的文明,也造就了黄土人淳朴厚实、吃苦耐劳而又勇于开拓的憨厚倔强秉性。刘宁生笔下的黄土高原,因其倾注了更多的人文意蕴而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成为一个民族的脊梁之象征。浑厚圆实的山峁,低矮硬实的树木,藏而不露的窑洞,翻沟爬坡的羊群,乃至横跨牧羊人肩头的羊铲,以及闲置院落的石撵都被作者赋予了某种象征意味和精神品格。在艺术表达上,刘宁生更有其独到之处。为了表现黄土地的深厚,他不仅常以硬斫线条勾写塬畔沟壑,有时还把土崖作为高原的剖面,并以亮白墨色加以凸显;为烘托黄土人的沉而不寂,他使用暖色调的吃赭黄、橘红点染山头山坡,让画面弥漫起希望之光辉;为抒发起胸中块垒;他以矾头体态动感造势,就连横向的山石也是砥砺欲立,一副坚韧不屈之形象……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3)

河开雁归翔,小6尺

在刘宁生的心中,黄土高原不仅是浑厚凝重的,同时也是崇高博深的。因此他在构图上常采用高远透视去表现那种催人上进的崇高感,画面苍润、错落有致的层次递进,又进一步提升了山水精神审美品位。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4)

山深云满屋,小六尺

观刘宁生画作,亦不难发现作者笔墨之妙。他虽熟稔古法却不为古人所掣肘,而是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中光影、色彩的运用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雄阔感。出于表现题材的需要,他扬弃了传统山水的奇峰峭壁、老树飞泉、不以突兀惊人,未拿险绝骇目。其所图所绘,不过平常之景,十分平易近人,而清和、逸之趣、飘渺;灵变之理却教人耳目一新,诚能持其笔墨以求得绵里裹铁、虚实相生、“平中之奇”,使他的山水呈现出一种浑厚圆润的浓密样式,但这种浓密是由诸多笔墨语言所造就的,密的雍容华贵,几臻重峦极致,而于整体浓密里不见气韵之通透,应是具有了厚实的基本功和文化沉淀才能达到的艺术境地。是谓“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脘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神州诗书画报邵庄

【作品欣赏】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5)

滔滔黄河水,苍茫黄土塬:96X178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6)

傲雪铁骨:96X178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7)

浓浓家乡窑洞情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8)

山村景自佳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9)

静淡山水间:48X178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出处(气厚则苍神和乃润)(10)

悠悠天地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