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

壮族田螺笛

田螺笛,靖西壮族民间的一种拟声乐器,曾在靖西县民族博物馆陈列多年。2002年10月,靖西县组织壮族博物馆和当地民间艺人根据有关壮族民间口碑和地方志记载,通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从多试式样、多试品种、多试音质等大量的策划和改进工作,终于试制出音色浑厚的田螺笛。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声音经笛膜震荡,变成笛音由出音孔传出,音质既像男低音,又具有喉管乐器的声音。田螺笛可吹奏民间曲调和壮剧、巫伦等曲调,与壮族马骨胡、葫芦胡、葫芦琴搭配演奏音色更佳。

京族独弦琴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

乐器结构简单而所奏乐曲音调丰富、音色优美是独弦琴的最大特色。独弦琴音量较小,曲音清雅,弹奏时,用一根小竹片拨弦线,弹出的声音娓娓动听。在一根独弦上可以弹奏出复杂的乐曲,那琴声时而高山流水,时而鱼翔碧波,时而百鸟朝阳,时而惊滔拍浪。

演奏时,置琴于双腿或桌上。右手执拨片挑弹,手掌外侧轻触弦的三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处,发出泛音和基音的复合音,取得g、c1、e1、g1、c2等基本音。左手握摇杆推、拉,改变琴弦张力,可使每个音升高大三度、降低纯四度。定弦A,音域E—#c3。右手技巧有弹、挑和触弦。左手技巧有拉、推、揉弦、拉揉、推揉、打、撞、摇、颤音和滑音等。传统独奏曲有《高山流水》、《骑马》等。创作独奏曲有《激战边陲》、《渔村晨曲》等。

琴师弹奏时大多不看乐谱,全凭记忆弹奏。优秀的民间琴师,在伴奏民歌时,全凭灵敏的听觉,歌声唱出什么音,琴师就能弹奏出什么音,其技巧的高超之处在于弹奏的曲子多带装饰和长颤音。而漂泊流落到中原各邻国的独弦琴也因嫌其音量小而被文坛戏班所排斥而最终绝迹。唯在盛产楠竹的广西澫尾、巫头、山心三个海岛上的京族人将这个乐器留传了下来。因为京族人说话的语调与独弦琴的音调非常吻合,又是祖传,因而已被演绎成了广西京族的传统乐器。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3)

1980年代以来,一些琴师对这民族传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琴声安置拾音器,然后连接扩大器,由音箱将扩大了的琴音传输出去,这就是电声独弦琴。 老式独弦琴只弹奏器乐独奏乐曲和民歌伴奏曲,电声独弦琴在保持原有的民族乐器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声电乐器的特色(如音域广,音色丰富等),可以弹奏器乐孤奏曲,民歌伴奏曲,流行歌曲等。

几千年来由于统治者的封闭,未经恩准而外传,必遭杀身之祸。 民间艺人的保守——只以父子相传的形式秘授琴法,外人难以窥探问津,使这一乐器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而几乎绝种失传。有缘投在独弦琴大师李平门下学艺,并在旅居美国多年的周子樱,有感于独弦琴将成为绝响,因此正在海外致力于推广这们迹近失传的乐器演奏艺术,并也已经分别在美国和新加坡成立了指导中心,相信在她和弦匏琴资深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将会让这门乐器,在海外发扬光大,为中国民族乐器大放异彩。

巴乌

在云南、广西的彝、哈尼、苗、傣、佤、布朗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外形和演奏方法都和竹笛都非常相似的吹管乐器,它就是巴乌。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4)

巴乌,彝族称“吉非里”,傣族称“筚”,哈尼族称“梅巴”或“妞巴”,佤族称“拜”。它的管身用毛竹制作(也有用木制的),一般开有4-8个音孔,各民族的巴乌在形制和演奏上有一些差异,也没有一定的规格。现在比较通用的巴乌,长约27.5厘米,开有八个音孔(前七后一),一端的侧面开有一个吹孔。巴乌和竹笛的最大区别,在于巴乌的吹孔内嵌装有一个小三角形的铜质簧片,吹奏的时候,气流振动簧片发音。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5)

巴乌有横吹和竖吹两种。横吹者管身较粗,竖吹者管身较细。巴乌的音色柔和甜美,优雅圆润,它常用于舞蹈和说唱的伴奏,适合演奏歌唱性的旋律。流行于红河流域彝族地区的巴乌,音色柔和而略带鼻音,尤其适合演奏抒情性的乐曲。

传统的巴乌音量较小,音域也不宽,表现力受到很大的束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音乐工作者对巴乌不断地进行改进,加粗了管身,使用音键,使巴乌的音量增大,音域加宽,极大地丰富了巴乌的表现力。现在用于舞台演出的改革后的巴乌有两种,一种是十八孔F调加键巴乌,一种是十七孔F调加键巴乌。这两种巴乌都采用塑料管作管身,由装有簧片的上段和装有指孔指键的下段串接而成,前者的音域可以达到G-f2近三个八度,后者的音域也可以达到c-f2两个多度八。加键的巴乌不影响原有的滑音、打音、飞指、抹音等技巧的表现。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6)

水族铜鼓

水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铜鼓、大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多在节庆与丧葬时使用。这些乐器中历史最久,最响最广,最具民族特色的要数铜鼓。

    铜鼓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7)

    水族铜鼓

    水族地区过去曾称为铜鼓王国。每个村寨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家藏有铜鼓。廷牌乡附近几个20来户的村寨,每个寨藏有6面到8面铜鼓,九阡地区的水各大寨30来户人家就有13面铜鼓。据估计,仅三都水族自治县,以前曾保存铜鼓300多面。由此可见铜鼓在水族民间流传之广、数量之多。

    水族地区的铜鼓,面宽1.5尺到2尺之间,大多是未经入土的传世品,鼓面和鼓身多为云雷纹和几何图案,型制多属麻江型和石寨山型。

    铜鼓是一种比较笨重的打击乐器,演奏时,用绳索系住铜鼓的一耳或两耳,离地1尺左右悬吊起来,演奏者二人,一人右手执鼓槌弯腰敲击鼓面中心的太阳纹,左手执竹鞭敲打鼓腰作伴音,另一人双手用木桶,对着鼓腹一前一后地拍动,摇动空气,调节鼓的声音,使音按节奏要求,忽高忽低,时强时弱,增加演奏的效果。

    节庆演奏铜鼓时,常用大皮鼓伴奏。大皮鼓用空心的大圆木削制成鼓身,蒙上牛皮,面径在1尺至1.5尺左右。

    水族传统多在节日期间演奏铜鼓。另外,在丧葬或祭祀时,也有敲击铜鼓的。

    铜鼓的来历

    关于铜鼓的来历,布依族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从前,布依族的老人死了,总是上不到十二层天去成仙,只是下到十二层海的地府里去。

    天上的太白星是个慈善老人,有一晚,他驾着一朵彩云下凡来,托梦给布杰说:“凡间的老人死了,要想上十二层天去成仙,这并不难,只要你们到天上去向天神讨一面铜鼓下凡来,若老人死了,就敲三声铜鼓,因为只有铜鼓的声音传得远。天神听到铜鼓声,才会差仙人下凡把死者接引上十二层天去。”太白星捋了捋胡子又说:“布杰呀,你是个能人,能上天下地。你就从青龙山顶上那棵长齐天的马桑树上爬到天上去,向天神讨一面铜鼓来吧。”

    第二天,布杰醒来,按照太白星的指点,爬上高高的青龙山顶,又顺着长齐天的马桑树,爬呀爬呀,爬了九天九夜,周身被树桠戳了几多血眼,但他一心想得到铜鼓来超度死了的老人上天,就咬紧牙继续往上爬,又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到了南天门。守门的天兵见了,正想上前阻拦,一见是以前捉雷公的那个能人布杰,就急忙闪开一条路,让他进天庭去。

    布杰进了天庭,向天神把来意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天神想试他一下,看他有无孝心,还是善于吹捧?就说道:“你要一面铜鼓下凡去超度死了的老人上天是可以,但我要问你一件事,你若答得对,就送你,答不对,就不给。”布杰忙说:“你问吧。”天神说:“天上地下,哪个为大?”布杰听了,心想:“这天神想要我奉承他,夸他为大吧?不!我不能为了得一面铜鼓说与良心不合的话!”想罢,就一本正经地说:“天上地下,爹妈为大!”天神听了,心里高兴,但故意马起脸说:“你答得不对!应该数我为大!”布杰并不改口,认认真真地说:“不!你再大也是爹妈所生呀。没有爹妈,你从哪里来呢?”天神听了,捋着白胡子哈哈大笑,说,“看来你是个真正有孝心的人,不说假话。好,就送你一面铜鼓吧!”

    布杰谢了天神,背着铜鼓,高高兴兴地走出南天门。因为过于高兴,他脚下绊着南天门门槛,一跟斗摔到地下跌死了,铜鼓也被摔了个洞。至今,铜鼓的那个洞还保留着哩。

    从此,凡间有了铜鼓。人们就敲起铜鼓把布杰超度上天成了仙。

    三玄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8)

    “九月寒风凛冽,让人小跨弹三弦”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táo)”。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军队中使用。清代毛其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三弦的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变化的幅度较大。分小三弦与大三弦两种。北方各种大鼓、单弦等曲艺,多用大三弦伴奏,南方的弹词类曲艺、昆曲等剧种和丝竹类器乐合奏,多用小三弦。三弦的演奏技巧很多,有弹、挑、双弹、双挑、扫、轮、搓等。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9)

    中国许多民族都使用三弦。蒙古族用于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的三弦,形制和汉族的大三弦完全相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流传着汉族的大、小三弦,尤其是小三弦,不仅南路壮剧乐队使用,在靖西、德保的莫伦演唱中也作为伴奏乐器。云南彝族火把节、结婚等传统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人们都要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男子手持三弦边弹边跳,女子则边舞边双手拍掌和用脚踏地,多在村寨以内选择场地进行,伴奏乐器主要是葫芦笙、三弦、笛子、树叶、小闷笛等,近几年来也有用口琴、月琴、小号伴奏。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0)

    三弦因流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很多品种,如小三弦、双面小三弦、板面小三弦、大三弦、短杆大三弦和电三弦等。

    一、南音三弦

    南音三弦:简称南弦,是曲弦的一种,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的小三弦,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

    南音三弦系高音乐器。它的结构和全国通用的三弦基本相同,全长98厘米。琴头造型古朴,有的呈扁铲式,但棱角较圆;有的雕刻出兽头。琴杆用乌木、琴鼓框板用荔木等质硬木材制作。共鸣箱外型多为圆角长四方形,也有的制成八角,其共鸣箱内膛比一般的小三弦为大。三条琴弦采用丝弦,由低到高分别称为母线、中线或子线。定弦为(a、d1、a1)。发音较暗,音色较柔和。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1)

    二、大三弦 小三弦 电三弦

    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并可独奏或参加器乐合奏。在曲艺伴奏中常居于主弦地位。

    小三弦:又称“曲弦”,全长约90公分左右,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为流传在南方,又有“南弦”、“南三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多用于南方的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等器乐合奏,并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广东音乐、昆曲和苏州评弹中所用的小三弦都有差异,它们分别适应于各自的特色。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2)

    电三玄:于80年代研制成功。保持了传统三弦的民族风格,在琴鼓正面的蟒皮内腔里,附有一层楸水薄板,起安置拾音器和使音波反射的作用。电三弦具有音量大、余音长、音色柔美、表现力强的优点,既能演奏传统乐曲,又能模拟琵琶和电吉它等乐器的音色,滑音效果与夏威夷电吉它相似,演奏抒情乐曲很有艺术表现力。

    三弦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弹弦乐器,它不仅可以独奏和参加民族乐队合奏,还多用于说唱和戏曲的伴奏,尤其在说唱音乐的伴奏方面,演奏技巧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三弦分为大三线和小三弦,大三弦主要用来伴奏京剧等,小三弦用来伴奏一些地方戏种,三弦因琴鼓两面都蒙以皮膜而声音特别独特动听,演奏三弦时采用坐姿,两腿自然分开,左腿稍向前伸,或将右腿搭在左腿上,琴鼓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轻扶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手势呈龙爪式,右手用拇指、食指持拨片或戴骨制指甲弹拨琴弦发音,其余三指握于手心,也可用五指弹奏。

    哈萨克“SEBEZGE斯布孜额”又称草笛

    “SEBEZGE斯布孜额”又称草笛。最早见于十一世纪的《突厥语大辞典》记载,早先用扎拉特等植物的草杆制作(现也有用木头制作的)管壁上有三、四个孔(也有更多孔或无孔)。演奏时管口抵牙,喉咙吹出气流与管腔产生共鸣。国内艺人多见于新疆呼图壁、沙湾及阿勒泰等地。艺人说“斯布孜额”,意为“发出心声的管子”。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3)

    “斯布孜额”历史久远,成书于公元11世纪的古籍《突厥语大辞典》,其上载有“斯布孜额”为“一种箫”。可见,早在11世纪以前,“斯布孜额”就已出现并流传于民间了,而且世代相传 、流传至今。哈萨克族人民以畜牧为生,“斯布斯额”是老牧工经常吹奏的一种箫。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4)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5)

    “斯布孜额”管身原用草原上或背阴山坳里生长的一种粗壮的芦苇制作,现多用杨木、松木或毡房的蓬杆制作。管身一般长50厘米、管径1.5厘米,管体中空,无簧哨装置。管身上开有三个或四个按音孔,管上端将外壁削薄作为吹口,管外捆扎羊肠或细绳,以防气候干燥管身开裂,起保护作用。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6)

    吹奏“斯布孜额”前,先用清水冲湿管身内壁,以使发音圆润。吹奏时,管身竖持 ,以左手食指按上孔(四孔者,左手按上两孔),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下端两孔。嘴含吹口,并略偏于嘴唇的左边,用舌尖堵住管口大部,留一小口为吹孔。先由喉部发一长音(持续低音),同时将气流送入管内,冲击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筒音,吹完一句之后才能换气。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7)

    喉音与“斯布孜额”的筒音音高相同,为C音,两者协调而融合。三孔“斯布孜额”音列为:c1、e1、g1、c2,吹奏高音完全靠气息控制,并能奏出下列泛音:d2、e2、f2、g2、a 2、b2、c3。演奏技巧有滑音、颤音、倚音等。音域c1—c3,有两个八度。常用于独奏,适宜远听。擅于演奏抒情性的乐曲。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8)

    哈萨克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对自然、宇宙有独特的理解,“斯布孜额”神秘而空灵的音色恰好对应着这种感悟。“斯布孜额”是多泛音的吹管乐器,所发之音低音区稀疏,高音区密集。音色飘逸、悠远,宜奏抒情性乐曲,并能用颤音、装饰音等奏法模拟大雁等动物的鸣叫。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19)

    著名的“斯布孜额”传统乐曲有:《思念》、《绑着的枣骝马》、《额尔齐斯河的波浪》、《赛驼》、《白色的走马》等。乐曲描写了哈萨克牧民的劳动、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流传至今的相关曲目有:《孤女》、《两个想法》、《悲伤的母驼》、《独身汉》、《孤女的悲哀》、《白哈巴河之波》、《加尼别克的四岁青马》《序曲》等。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0)

    由于哈萨克民族乐器的发展和创新,“斯布孜额”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排斥;现代哈萨克族乐曲,多以器乐合奏形式演奏,或Midi化,“斯布孜额”逐渐被冷落;精通“斯布孜额”的前辈们已过世,愿意学习“斯布孜额”演奏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1)

    随着我国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日益关注,“斯布孜额”这一哈萨克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也得以继承和延续。目前在布尔津县较具代表性的传承谱系有两支,分别为家族相传与师徒相传。哈德勒别克·好安为家族相传。新疆阿勒泰地布尔津县阔斯特克乡哈萨克族乐器“斯布孜额”吹奏者哈得里别克·好安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2)

    哈萨克民间老艺人拜力汗·哈利阿克拜尔是当代新疆哈萨克族重要的“斯布孜额”的传承人和演奏家,自幼吹奏斯布孜额,是家族里演奏斯布孜额的第七代传人。几十年的练习和演奏使拜力汗老人的演奏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继承演奏哈萨克传统乐曲的同时,自己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斯布孜额曲目。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3)

    在长期的演奏和创作过程中,拜力汗老人不断研发、创新、改良着这一古老乐器的材质和音色,甚至使用建筑家装常见的白色PVC水管也制作出了音色优美的“斯布孜额”。为这一传统乐器家族增添了全新的具有工业化特色的新成员。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4)

    2012年12月,拜力汗老人受邀参加“2012八音盒音乐节”演出;

    2015年4月,在嬉游livehouse举办的纪录片《牧魂》展映会上作现场表演。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5)

    2014年,拜力汗与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签定唱片合约,将推出一套双张斯布孜额专辑,专辑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录音工作,将在今年内出版发行。

    此次嬉游2周年庆典音乐节,拜力汗老人将和他的儿子、也是家族中斯布孜额下一代传人朱马哈孜共同演奏哈萨克传统斯布孜额曲目和自己的创作曲目。

    维吾尔刀郎熱瓦普(DOLAN RAWAP)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6)

    刀郎热瓦普也叫多朗热瓦普,是维吾尔族古老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因流行哈密地区而得名。是“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又译称多兰热瓦普。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7)

    相传,刀朗是古维吾尔语的“吐兰”(即“群”之意)。古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边缘一带的人合群从事劳动、生息,形成了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所以被叫作多朗人。也说这是对塔里木河畔人的通称。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8)

    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刀朗热瓦普,是刀朗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传统的多朗热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全长80厘米左右。共鸣箱的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共鸣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驴皮、马皮、牦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径22厘米左右。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29)

    琴杆短而粗,上窄下宽,正面按弦指板较宽,不设品位。琴头向后呈直角弯曲,弦槽通透,两侧置有三至六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五或六轴,用于张主奏弦。琴杆左侧面置有四至十三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七至十轴,用于张共鸣弦。琴弦全部采用钢丝弦,也有个别共鸣弦使用肠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30)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但要比喀什热瓦普较大,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31)

    演奏多朗热瓦普,常采取坐姿,将琴斜抱于腰间,共鸣箱置于右腿根部,皮面斜向上方,琴头在左方抬起、呈45°角,左手虎口托持琴杆,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拇指、食指执握拨片弹拨琴弦发音。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32)

    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名称(少数民族乐器集锦)(33)

    2012年“八音盒音乐节”上,吐尔逊老人就曾经为我们带来过精彩的弹唱作品,他也和嬉游livehouse音乐总监马木尔老师共同合作表演,作为一位喜欢开拓民族乐器崭新可能性的音乐家,马木尔自己对刀郎木卡姆也有精深研究,他像曾经在冬不拉上施展魔法那样,马木尔使用贝斯各种效果器。给刀郎热瓦普这个传统民族乐器注入新的音乐风貌,古老乐韵和现代电声的完美应和至今令人难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