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

令范伟演技被封神,也令整个影评界正在顶礼膜拜的这部电影——

到今天下午6点,豆瓣8.1分,而两日累计票房,不到300万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

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人,将这部电影,列入年度十佳、五佳,甚至最佳。

没错,《不成问题的问题》

改编自老舍先生的作品,导演梅峰,是北京电影学院老师,娄烨导演《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等作品的编剧。

这部戏,是他的处女作。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2)

(范伟与梅峰)

大部分人注意到这部电影,是去年东京电影节拿到最佳艺术贡献奖。再到后来的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梅峰回忆说,娄烨看过影片,提到了一个他很认同的词:“新文人电影”。

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这部不算喜剧的戏剧,从题材、故事、人物到手法,处处透着一股文人气。

也正是这股文人气,埋葬了这部电影的票房,中国电影有三大不卖座法则:

民国题材、方言、黑白片,《不成问题的问题》沾了个遍。

可是范伟却在这部有着《小城之春》般婉约古典气质的电影里,辗转腾挪之间,就演活了掩藏在温良恭让之下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 》是新文人电影,那就不得不提文人电影。

中国的文人电影,绕不开费穆先生的《小城之春》,但《小城之春》说的是进退两难,《不成问题的问题》说的却是左右逢源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3)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围绕着一个虚拟的树华农场中的各色人物展开,小说本没什么主线。

电影制造了一条,那就是台面上新老主任的新旧更迭和台面下对农场控制权的争夺。

范伟饰演的是旧农场主任丁务源,整日把把不成问题挂在嘴边。他通晓人情世故,把农场上下打点得井井有条,对上极尽阿谀,却又不显眼难看。对下体贴照顾,对工友们的怠工、偷盗行为宽容无比,深受下面的爱戴。

整个农场什么都好,除了一个问题:一直在赔钱。

因为丁务源什么都懂,就是不懂怎么经营农场。

农场里还住着一个自称全能艺术家的秦妙斋,世界的艺术品都被他骂遍了,就是没见过他的任何作品。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4)

透过这个故事,《不成问题的问题》要说的,其实是中国的各种弊病。

农场就是个抽象化的社会,园丁争得个你死我活,在他们上面还有场长许老爷和股东佟老板在争夺农场的控制权。

看到了吧,中国的事情,永远有台面上的较量,和台面下的比拼。

丁务源是许的人,而农场李会计是佟的人。股东对于农场亏损的细节,知道的比丁务源还多。一个农场的内部监督,居然是通过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完成,但对于观众来说,并不会有理解上的隔膜。

旧主任下来,新主任上去,新主任尤大兴从英国回来,是个只讲理想、不讲人情的实干家,他引入了现代化管理,让农场的面貌焕然一新,赚到了钱,但是也把人都给得罪光了。

这样有真本事却不懂变通的人,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他们的结局也大致相似:走人

故事的结是:所有人热烈敬酒,庆祝丁主任回归,而尤主任黯然离场。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5)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6)

正如导演说的,他不预设任何立场。一场电影看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却又什么都说了,像范伟说的,“是个静水深流的东西”。

这种静水深流,当然也流进了范伟的表演里。

范伟的表演,实在没有任何问题 ——举重若

电影开场。丁主任起床,在镜子前练鞠躬。

一句:“三太太,我把鸡鸭都备上了。“这就是告诉观众,好戏开场。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7)

拿到金马影帝时,范伟说:“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电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

为什么要淡?因为这个角色表面越是波澜不惊,内里越是波涛暗涌。

这个人物,是中国电影史上,最累的人了。

对上,要巴结老爷太太,太太打个麻将,都要陪着笑脸。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8)

对下要管理农场工人,所有问题都得管,所有的问题又都不能管。

这个老舍笔下的最典型的中国人,日子是怎么过过来的?

必定是不动声色的。

所以范伟的表演,必然也是不动声色的。

范伟把这个特质是演到骨子里去了。

这个人,真的永远都左右逢源?

有一场戏,丁务源正在泡脚,从伙计口里听到股东们想换主任的消息,他不发一言,只是眨玛了一下眼。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9)

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其实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每次对着镜子练完对白,范伟演出的,也是瞬间的怅然若失。肩膀下沉,嘴角下扬,疲惫感,轰轰隆隆。那种热烈后的疲倦,中国人,都懂。

还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面对老爷太太,字斟句酌、兴高采烈。面对工人时,趾高气昂、兴致勃勃。

只有在房间里和寿生聊天时,才是真实的丁务源,疲倦、沮丧,像漏了气的皮球。

这个角色最大的难度是,范伟必须演出一个在生活中不断表演的人。到底什么时候是演,什么时候不演,什么时候演到一半不演了,这,就叫表演的分寸感。

多一分,太浪,少一分,太沉。

范伟的表演,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

这是2017年大荧幕上最可笑也最可悲,最肤浅也最有深度的角色。

到最后,丁主任的所作所为,都变成了一种充满着脉脉温情的坑蒙拐骗,而范伟的表演,则让他的行为充满了让人不忍心责备的无奈。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0)

如果这样的演出,还不能为范伟赢得一座影帝奖杯,那才是个奇怪的问题。

有种评论认为,相比范伟的收,其他演员的表演太放,不和谐。

我不同意。在我看来,这种高反差的表演正构成了一种最奇妙的和谐。

最放的,是张超饰演的秦妙斋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1)

话剧出身的张超,表演时自带话剧式的夸张,却无形中暗合了角色身上巨大的荒谬感。

西装革履、油头粉面,仪表堂堂,十足人渣。

这种极尽外放的演出,正好最大限度配合了范伟的收。

史依弘饰演的三太太和王梓桐饰演的佟小姐,同样起到了这种表演上众星捧月的作用。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2)

尤其是三太太的角色,丁务源能保住职位,靠的就是三太太的扶持。这些女演员的表演看起来缺乏独特的光彩,却最大限度丰满了范伟的演出。

倒是殷桃饰演尤太太,为这个角色注入了十足的存在感与悲剧感。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3)

但她的表演,也构成了某种与影片风格的格格不入,这种表演是对,是错,恐怕又是一个问题。

导演梅峰提出了一个新文人电影的好问题, 范伟演的妙,首先是因为梅峰导的妙。

为什么呢?因为电影最大限度释放了演员的演技。

有很多吃饭打麻将的戏,每场就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黑白影像里,角色出画入画,你来我往,表演,是民国韵味的舞台腔,电影被拍成了水墨画,角色也成了画里的人。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4)

这份精妙,是好演员求而不得的舞台。

梅峰的导演风格,是民国式的,除了影像和美术,固定机位 空镜头也是民国的。

但真正最民国的,是电影里那种雾气升腾的水墨画风格,远观清冷,近观汹涌,一副农场水墨画,照出官场现形记。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5)

包括那种精致到处女座式的对称构图,那种对人物主题声苛刻的追求,都营造了一种风格上的极致。

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但这种美学上的坚持,配得上一阵掌声。

但也是这种美学风格,也成为了影片的软肋。片太淡,甚至淡化了影片的讽刺性。

但没有了刀刀见骨的讽刺与批判,导演到底想说什么呢?

梅峰自己说,“我追求一声叹息的惆怅,而不是拿出武器对抗些什么。”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6)

说到底,《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中国人情社会和人性劣根的一面镜子,只负责让观众关照自身,却不打算狠狠撕开中国人内心的口子。

梅峰,是在给中国人留面子。

但面子给了中国人,影片就多少失去了几分颜色,这件事,也挺中国的。

中国式人情,还是丑陋的中国人,这真的是个问题 。所以最后,每个人从这面镜子里,看出的东西都不同。

有人看到了职场启示录,有人看了民族劣根性,有人只看到了范伟的表演。

到最后,从影片的票房看,这依然会是一部被人忽略的电影,就像老舍的原著小说一样。

影片改编自老舍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原著在老舍的作品中,籍籍无名,只有梅峰看出了它的妙,“人情世故,迎来送往,中国这点事,都被它说得淋漓尽致了”。

为什么农场会赔钱?这个问题好回答。

可是为什么让农场赔钱的丁务源赢尽人心,让农场赚钱的新主任却黯然离去?

这才是不好回答的问题。

而这个不好回答的问题里,藏着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逻辑。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7)

推杯换盏,你来我往。问题依然是问题,人情依然是人情。

每个人都活在问题里,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就没有人再去追究这些问题。

于是尤主任的房间人去楼空,农场一切如常岁月静好,赢的只能是丁务源,因为丁务源的办法,最中国

他懂得这个游戏,也知道如何在这个游戏里,留到最后。

他被中国酱缸文化浸泡成了精,也活成了中国人的一副哈哈镜。秦妙斋天真地无耻,丁务源老成地刷滑,他们,各自代表了中国人人性的一部分。

你说,这部电影怎么卖座?谁能说自己不在这个农场里,谁又能说,自己永远都不是丁务源?

看破不说破,是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而这部电影即使含蓄,还是把能说的都说了,观众,成了被哈哈镜照见的人,让他怎么能乐在其中?

五部值得思考的电影(这部年度最不卖座的电影)(18)

说到底,中国是什么?中国人是什么?这才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成问题,又最不成问题的问题。

而范伟这部最不卖座的年度佳作,真是把中国人,演明白了。

这场对中国文人电影的致敬,一部票房失败的佳作,一出伟大的表演,成就了金马影帝范伟。

票房、商业成绩,对于电影——即使是艺术电影来说,永远是个问题。

但有了这样的表演和这样的电影,这似乎又成了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