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

正月里放假在家,看到如今的孩子们好像只有两件事可干:一个是在电脑上打游戏聊天,一个是在手机上打游戏聊天。忘记了吃忘记了喝,走了火入了魔,产生了无数的近视眼,壮大了“低头族”的队伍,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一些快乐的游戏,虽然玩具简陋,规则简单,但是却包含了无尽的乐趣,至今还无法忘怀。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

(一)打纸炮

纸炮顾名思义,就是用纸编的,一般多用硬纸,编成以后看起来大致像个“囟”字。玩时两个人先用石头剪刀布决出输赢,输了的在地上放好纸炮,为了增加对方的难度,可以把纸炮放在坑里,四周还围点土。赢家然后用手里的纸炮照准地上的纸炮打去,如果打的纸炮翻过了,就将它据为己有;如果打的没翻过,就由对方打,以此类推。打时要瞅准纸炮与地面之间哪边有空隙,就打在哪边,通过风力的扇动使它翻过来;若没空隙,就打在纸炮的身上,用重力的作用带动它一起翻过来。总之不能用蛮力,要使巧劲。有时为了让纸炮重量增加,可以编“两面炮”(就是双层的,两面看起来都是正面);还有在纸炮里塞上一块铁片或一片皮,对方打一下纹丝不动,干急没办法。经常是口袋装得满满的,家里的纸箱里还有一大堆。由于家境贫寒,我还把没有字的纸炮拆开,装订成练习本继续使用。老师和父母常常因为我们把书撕了编纸炮而责备不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疲。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2)

㈢持五子

五子如果图省事,直接找五顆石子就行了,但是 一个是重量太重,一个是太光滑,不便于玩。我们通常用瓦片打碎,找出五个大小差不多的小块,在石头上用力磨,磨得大小合适,四壁光滑。玩时有过十三关,一至五关是先抛起一颗五子,然后用手在地上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顆的抓,手翻上来还要接住抛起落下的那颗。后面的关现在已记不大清楚,其中有一关是在地上划一条线,一手顺线拇指食指分开当窝,另一只手把五子一颗一颗刨进窝里。最后一关是扳五子,先把五子抛起来,然后落到手背上,再抛上去,用手抓,根据颗数的多少算斤数。我们的口袋由于装的五子,跑起来哗啦作响,而且两只手总是泥土,但一有时间就持五子,充满了无穷的趣味。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3)

㈣顶拐

所谓的“拐”就是将一条腿抬起来,用双手扳住脚脖子,然后用单腿蹦跳走路;“顶”就是双方用抬起的膝盖尖互相顶。可以从下面往上顶,劲大了把对方顶个人仰马翻;还可以蹦高一些,从上面压垮对方,一下子压个马失前蹄。只要抬起的那条腿落地,就算输了。我记得在小学时,老师让同学们围坐一圈,中间场地上两个人顶拐打擂台,要决出“顶拐王”。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4)

(五)打鞋

这个游戏一般在比较宽敞的地方进行,比如打麦场。把人员分成两伙,一伙负责看鞋,一伙负责偷鞋。全体成员都脱掉布鞋,一律光着脚。看鞋的先要垒好窝,把鞋堆放在一起,为了增加对方开窝的难度,把鞋互相重叠交叉编织在一块。然后由打鞋的拿一只鞋照准窝子打去,鞋窝顿时四散开来。看鞋的迅速一只脚踩一只鞋,另一只脚要踢偷鞋的人,可以来回奔跑流动看鞋。如果踢中对方,就算“死”了,必须退下场来;如果没有脚踩鞋踢中,则不算数。偷鞋的先偷对方没有踩上的鞋,偷完后可以从背后偷袭敌人,推他一把,使他离开踩着的鞋,飞快的把鞋摸走。最好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前面诱惑敌人,一个人在背后推敌人。假如看鞋的踢中所有偷鞋的人,那么偷鞋的就输了;假如偷鞋的偷走了所有的鞋,那么看鞋的就输了。母亲经常为了穿不烂就打烂的鞋而责骂我们,但总是不能阻止我们打鞋的兴趣。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5)

㈥跌方

“方”有袱子方和九块方两种,都需在地上先画出方的线条。用一块瓦片作为道具,先扔在方的指定位置,然后单腿蹦着去踢瓦片;也有双脚蹦跳的动作,或者是双脚夹住瓦片跳起来扔到格子里,直到完成所有关口和动作。因为程序的复杂和繁琐,在此不一细述。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6)

㈦滚铁环

用粗铁丝折成手中的道具,一头是把,一头折成“U”形状。铁环大概直径有一尺多,圆周是扁形的。玩时用铁丝的“U”形槽卡住铁环,推着铁环往前走或跑。铁与铁相互摩擦,发出悦耳的声音。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7)

(八)冲关

此游戏玩时人员也分两伙,一伙大概有四五个人,手拉手站一排,距离另一伙大致是二三十米。嘴里高叫着:“砌起梁,搭马上,马上开,叫谁来?叫你那个××来!”另一伙里被叫的人立刻飞快得冲了过来,捡手拉手薄弱的环节去冲,如果冲断两只拉着的手,就赢了;反之如果没有冲过去,就输了退下场来。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8)

㈨丢沙包

通常最少有三个人玩,两边的人向中间的人身上扔沙包,若砸中就要下台。中间的人要腾挪闪躲,不能被砸。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9)

㈩墩墩脚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捉迷藏,但是它挑选捉的人的方式又很奇特。让所有参加者靠墙站一排,然后由主持者用脚依次数点参加者的脚尖,同时嘴里还在念叨:“墩墩脚,偶偶脚,平阳府,海扒了,扒了平,离家屋,担担五九,称盐卖酒,铜胳膊,铁胳膊,让我娃娃支支脚!”最后一个字点中哪个人的脚尖,就由哪个人找寻其他的人。好像看过一篇资料,介绍过上面的儿歌,说的是平阳府(今临汾市)发生大地震的惨状。但由于流传已久,已经与本意有了差别。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0)

(十一)火柴枪

大致是手枪的样子,主要用自行车链条、粗铁丝、轮胎皮制作而成。玩时先把皮条拉紧扣在保险上,再把链条拨开,拿两三根火柴,将头上的红磷塞入链条孔内,又对照放好,最后一扣扳机,皮条一松,与红磷发生碰撞,发出“啪”的一声响,还冒出一股青烟,真像那么回事。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1)

(十二)柳笛

在每年三四月间,柳树发芽不久,砍下一段柳条,用手揉捏柳条皮,使它慢慢与杆脱离,用双手扭转柳条皮,一会儿就可以把柳条杆抽出来,变成一个筒状的器物。这时用小刀轻轻刮去一头的皮,含在嘴里一吹,就发出笛子般的声音。要是再打上几个小孔,还可以吹出动听的乐曲。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2)

(十三)吹黑蛋

折一段蓖麻杆,摘几颗野生的黑蛋,放在蓖麻杆的顶上的小孔中间,在另一头吹气,只见黑蛋旋转在半空,似乎凝滞不动,煞是有趣。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3)

十四)打扑克

小时候扑克常打的有翻二,就像现在的升级,只不过老是打二。里面最大的是金钟(10)、司令(k),然后是大王小王,紧接着是大鱼(Q)、小鱼(J),还有旁牌、抓黑尖、打百分等。最简单的是摆溜溜,一人一半牌,你一张我一张放在一溜,如果碰到有相同的牌,就把这几张全部收走,谁的牌先没有了,谁就输了。推十点半也是常见的一种扑克玩法,带走一点赌博性质,但是用杏核。由庄家发牌,其余的押杏核,多赔多少赔少。牌的点数不能超过十点半,大小王,KQJ都是半点,其余是几就是几点。超过十点半的押家就会被庄家赢走杏核,若庄家也超过了,就给押家赔偿。誰如果正好是十点半,就要双倍赔偿;如果是五张牌十点半(我们叫五龙十点半),那就要四倍赔偿。街边巷口,树下房后,都是我们打扑克的好场所。几个人一副牌,盘膝打坐,开始玩起。

童年捡石子游戏(儿时游戏拾忆)(14)

(十五)玩杏核

说起上面提到的杏核,除了打扑克作为赌资外,也还有好几种玩法。如两个人在地上放一块砖,每人押上相同数目的杏核,然后石头剪刀布决出先后,手拿一颗杏核,从半空往下对准砖上的杏核撂,砸中从砖上掉下来的杏核,归这个人所有;砸不中的话,由对方继续砸,直到砖上没了杏核。另一种玩法是在地上画四格图,标上1234,最前面画个小半圆作为窝门,也是决出先后,后者在窝门放一颗杏核,先者用手将杏核弹了出去,后者也用手往回弹,一般要求三步,弹到窝里的几上,先者就赔几颗。反之弾不到,就由先者没收。

后记:由于本人儿时是所谓的好学生,在玩游戏这方面还不算精通,所以只记得这些。或许因为时间长了,游戏的玩法写的不是那么准确,望请大家见谅。唯愿通过此文,给那个时段的伙伴留点念想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