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侠电视剧越来越差(武侠剧为何越拍越没有灵魂)

近年来,每一版金庸武侠剧的开播都会引发书迷、剧迷的吐槽和揶揄“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有各自热爱的版本,且互不服气,而一旦出了新版,又都觉得新版不行,全是缺点,还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一版最完美所以,新版《倚天屠龙记》一开播就被口水淹没了其实,除去“怀旧滤镜”在作怪,新剧确实越来越重视技术、服化道、画面滤镜等外在东西,反而对武侠中人物的侠义、情义这些灵魂性的东西有所削弱,整体少一点劲头和滋味武侠拍成玄幻剧或悬疑剧都无所谓,但人物刻画、武侠精神世界的呈现不足,让人感到遗憾,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武侠电视剧越来越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武侠电视剧越来越差(武侠剧为何越拍越没有灵魂)

为什么武侠电视剧越来越差

近年来,每一版金庸武侠剧的开播都会引发书迷、剧迷的吐槽和揶揄。“80后”“90后”甚至“00后”都有各自热爱的版本,且互不服气,而一旦出了新版,又都觉得新版不行,全是缺点,还是自己记忆中的那一版最完美。所以,新版《倚天屠龙记》一开播就被口水淹没了。其实,除去“怀旧滤镜”在作怪,新剧确实越来越重视技术、服化道、画面滤镜等外在东西,反而对武侠中人物的侠义、情义这些灵魂性的东西有所削弱,整体少一点劲头和滋味。武侠拍成玄幻剧或悬疑剧都无所谓,但人物刻画、武侠精神世界的呈现不足,让人感到遗憾。

新版《倚天屠龙记》最大的槽点是慢动作镜头泛滥,几乎所有武打动作都采用慢镜头,不仅英雄大侠在空中飞得慢,瓦片、刀剑、桌椅、木头等各式武器飞得也慢,以至于网友二倍速观剧。该剧导演解释之所以大量使用慢镜头,是因为运用了新技术,让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动作过程。但这种技术优势反而严重削弱了观剧体验。看武侠剧,观众期待的是雷厉风行的打斗以及变幻莫测的身手,慢动作则消解了观众的期待,让武打变得枯燥无味。这不仅让画面失去武侠韵味,更不利于塑造武林英雄快意恩仇的性格特色。

武侠翻拍之所以出一部被吐槽一部,与很多观众的观剧经历有关。新版《倚天屠龙记》与之前新翻拍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一样,除了滥用慢镜头,画面采用“万花筒调色”、过度运用滤镜以及过于精致服化道都让老观众产生不适感。而武侠剧缺乏该有的江湖气概,很大程度上还与过多的影视城、棚内拍摄有关,与十年前武侠剧大量使用实景拍摄不同,新剧服化道、外景已非常精致,美则美矣,缺少了真实感。

再者,剧中精致而缺乏个性的装束,也让女性角色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缺乏辨识度。如新《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周芷若与一众峨眉派女弟子都是瘦长脸、大眼睛、小鼻梁,让人脸盲,分不清谁是谁。不知是缺乏表演训练还是整容所致,女性角色脸部普遍缺乏灵动感,很多欢喜、悲伤的复杂表情做不出来,角色辨识度很低。

最要命的是,主演一旦选错,全盘皆输。去年的新《笑傲江湖》只有2.6分的评分,与选角关系很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演技甚至没怎么演过戏的明星,该如何塑造一个爱憎分明又追求自由灵魂的复杂江湖人物令狐冲。新《倚天屠龙记》之所以播出后评分不佳,也与张翠山、殷素素两位开场人物演技有关,二人的表演直接被港版老剧中的刘松仁、米雪辗轧,简直是负分。新版中,张翠山自刎身亡时,殷素素那呆木的表情,让很多人弃剧。这本来是一场情绪饱满、爆发力强的戏,但是演员演得没劲。

再加上剧中为迎合观众而增加的一些矫情肉麻的台词,直接把金庸武侠照着地摊文学改编,拍成了偶像剧,既无武侠文化,也无武侠精神。

当下,“明星 爱情 特效 武打”的模式,越来越成为翻拍武侠剧标配,新剧越来越注重技术,注重画面美感,但在人物塑造和武侠精神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更别说金庸武侠立意上的高度。这些新剧很难带给观众英雄卧薪尝胆后报仇雪恨、历经坎坷后终成眷属的那种精神满足感,缺乏与观众深层情感上的共通。“美人在骨不在皮”,只有足够丰富的精神世界做支撑,才能使整个作品饱满鲜活。

当然,这些偶像武侠剧也并非失败,只是时代的产物而已。一波波年轻观众成长起来,总会有满足他们观赏特色的产品。十多年前,黄晓明版《神雕侠侣》等剧出来时,观众也是不满意的,但不耽误这些作品捧红明星,赚得盆满钵满。但那些让观众长久不忘的武侠影视经典,长久留在观众心目中的,都是对武侠小说中的文化内涵、精神根源深入挖掘的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