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1)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2)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3)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4)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5)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6)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7)

红楼梦三十七到五十二回赏析:读红楼梦学写作143(8)

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鸳鸯之下便是凤姐儿。”交代完牌局座次,曹师便安排大家“铺下红毡,洗牌揭幺。”五人起牌,斗了一回。第四十七回由此进入第二个场景:“巧输牌王凤姐妙语消怒气”,归入贾府气运线。

在这个场景中,曹师以牌局做引,重点描写凤姐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和动作,彻底消解老太太的负面情绪。因此,场景一开始,首先要完成牌局气氛营造。曹师在这里采取的手法,是放大牌局细节。

鸳鸯看见贾母的牌已经“十严”,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个颜色与凤姐儿。“十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听牌了。鸳鸯眼神示意,凤姐会意,便在该发牌的时候“故意踌躇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再顶不下来的。”薛姨妈道:“我手里没有你的牌。”凤姐道:“我回来是察牌的。”薛姨妈道:“你只管察,你且发下来,我瞧瞧是张什么?”凤姐便送在薛姨妈跟前。

这一段文字通过详细描写牌局场面,引导读者的注意力进入牌局,同时借机暗示凤姐和鸳鸯配合无间,演技精湛,不仅要想办法让老太太赢钱,还要赢得漂亮。薛姨妈在这里作为重要的第三人,不可或缺。有了薛姨妈的配合串联,整个情节才有声有色,有板有眼。薛姨妈看到凤姐打出来的是个二饼,便笑道:“我到不希罕他,只怕老太太满了。”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曹师仅凭一句话,便写出薛姨妈也是斗牌的行家里手。至于实际上是否真的不需要凤姐打出来的这张牌,已经不言自明。

凤姐听了忙笑道:“我发错了。”这种表现,同样是表演的重要一环。这时全场唯一认真打牌的贾母笑的已掷下牌来:“你敢拿回去?谁叫你错了。” 凤姐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这是自己发的,可怨谁。”演戏要全套。凤姐这番做作,果然十分有效,哄得老太太十分开心。

贾母笑道:“可是你自己该打着你那嘴,问着自己才是。”又问薛姨妈说:“我不是小气爱赢钱,原是个彩头儿。”贾母赢钱后心情愉悦,但又不好表现得太过明显。从维护自身形象的角度出发,老太太也一定要告诉薛姨妈自己不是爱钱,这只是个彩头儿。薛姨妈笑道:“可不是这样,那里有那样糊涂人,说老太太爱钱呢。”薛姨妈也是个中高手,不动声色,便奉承了老太太。曹师一笔多用的技巧,炉火纯青。

凤姐正在数钱,听了这话,又把钱穿上了,向众人笑道:“彀了我的了,竟不为赢钱,单为彩头儿,我到底小器,输了就数钱,快收起来罢。”凤姐此时只是一味逗趣,怎么能哄得老太太高兴,就怎么说怎么做。“单为彩头儿”这种明显耍赖的小伎俩,根本就没想着要蒙混过关。

贾母打牌的时候,规矩是鸳鸯代洗牌,因此自己便和薛姨妈说笑,却不见鸳鸯动手。贾母便问道:“你怎么恼了,连牌也不替我洗?”鸳鸯拿起牌来,笑道:“二奶奶不给钱么。”贾母道:“他不给钱,那是他交运了。”便命小丫头子把他那一吊钱都拿过来。小丫头子就真的拿了搁在贾母傍边。

鸳鸯的任务,同样是哄老太太开心。因为跟凤姐知根知底,配合默契,所以两人这番表演,天衣无缝。凤姐这时做出慌张的样子,忙笑道:“赏我罢,我照数儿给就是了。”薛姨妈笑道:“果然凤丫头小器,不过是顽儿罢了。”凤姐听说,便跕起来拉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箱子,便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钱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儿也平了。又有正经事情差我去办了。”凤姐话未说完,便引的贾母、众人笑个不住。

凤姐其实也不差钱,之所以要在牌桌上如此表现,主要还是表演需要。这段看似顽笑的台词,字里行间已经清清楚楚地揭示了牌局的本质。众人正笑着,偏偏“平儿怕钱不彀,又送了一吊来。”平儿送钱,虽然又是小插曲,却透露出跟老太太打牌的老规矩:凤姐输一吊钱,不够。

凤姐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起叫进去到省事,不用作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推着鸳鸯叫:‘快撕她的嘴’”。这两处文字,曹师借凤姐的语言,将一吊钱赋予拟人化想象,读来生动有趣,临场感强烈,同时也暗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太太心情好转,现场气氛越来越融洽。此时此刻,邢夫人仍在房内老老实实站在一旁。老太太不发话,她不敢擅自离开。

眼看时机成熟,曹师于是准备引入新的变化----安排贾琏出场传达父亲贾赦的请求。于是,过来送钱的平儿,就变成了情节转折承启的桥梁。曹师笔下,不仅没有多余的文字,场景中也没有多余的人物。

平儿依言放下钱,也笑了一回,方回来至院门前”,正遇见贾琏,问她:“太太在那里呢,老爷叫我请过去呢!”曹师此时再安排贾琏出场,从事件逻辑来看,平顺自然。

平儿见问,忙笑道:“在老太太跟前呢。站了这半天还没动呢,趁早儿丢开手罢,老太太生了半日气,这会子亏二奶奶凑了半日趣儿,才略好些。”曹师行文忌平铺直叙,却每每喜欢借人物之间的对话传递事件进展。凤姐“凑了半日趣儿”,老太太只不过“略好些”。

贾琏道:“我过去只说讨老太太的示下,好预备轿子,又请了太太,又凑了趣儿,岂不好?

前面平儿刚刚说道“二奶奶”凑了半天趣儿,老太太的心情才略好了些,贾琏这边就也想去凑趣儿,还盼着顺便把母亲喊出来,以期一举两得。可惜,“凑趣儿”能力,不是人人都有,更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在贾母面前凑趣儿。贾琏想象中的“凑趣儿”跟凤姐的“凑趣儿”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直接导致后文贾琏同学惨被打脸。

平儿笑着劝贾琏不要去:“合家子连二太太、宝玉都有了不是,这会子你又填限去了。”平儿的潜台词很明白,连王夫人、宝玉这样清清白白的红人,都莫须有地被训斥,何况你劣迹未平的琏二爷。

贾琏不以为意:“已经完了,难道还找补不成?况且与我又无干。二则老爷又亲自吩咐我请太太的。这会子我打发人去,倘或知道了,正没好气呢,指着这个拿我出气罢。”说着就走。贾琏也是贾府的中坚力量,曹师没有直接交代他处理事务的能力,而是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琏二爷行为举止仍失之轻率,对贾母和父亲孰轻孰重出现了误判,更严重低估了老太太的怒气值。这些文字,也可以看作是曹师从另一个侧面,暗示贾府男丁后继无人,难当大任。

平儿见他说的有理,也便跟了过来”。

曹师以这句话作为铺垫,引导后文事件合理进入平儿的视野。这种避免上帝视角的设计,值得借鉴。第四十七回第二个场景到此结束。

在这个场景中,凤姐施展浑身解数,各种凑趣,终于哄得老太太心情转好。这时候,一边的邢夫人仍然一声不吭,老老实实站在屋子角落,静待发落。贾母老太太,此时心中因贾赦邢夫人讨鸳鸯做妾而所激起的怒气,已渐渐平息。贾琏、平儿这时正站在门口,准备进入老太太的房间。在新的场景开始之前的这个时间点,曹师以时间切片的方式,将众人的行为在这一刻短暂定格,营造出莫名的时空界域。这种设计技巧,需要特别留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