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每次去医院看病,医生经常会开出一张检查单,说:“先去验个血吧。”

抽血?为什么?我就是拉肚子为什么要抽血?

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1)

图片来源于网络,权侵删

然而看到血常规检查结果,总会一脸懵圈,上面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到底能代表什么?

那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最常见的“血常规”检查究竟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检查

首先是因为医生也是肉眼凡胎,看不透人体内部的疾病变化。拉肚子的医生也无法凭口述就判定究竟是受凉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

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2)

图片来源于网络,权侵删

其次是因为血液检查通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值可以得出人身体所存在的感染、炎症、病毒性、贫血性疾病和身体器官病变等。

红细胞是身体里的功能,含有血红蛋白,具有生产运输营养的功能。红细胞在体内通过肺循环吸收了氧气携带了氧气之后,然后再通过体循环将氧气带到各个脏器,无论是肌肉、骨骼或者是其他的系统,为这些脏器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然后同时把这些部位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排泄的物质带到红细胞中,然后再回到肺循环之后把这些物质在排出体外。

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3)

图片来源于网络,权侵删

白细胞是身体里的士兵,起防卫作用,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4)

图片来源于网络,权侵删

血小板是身体里的农民。俗称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血常规化验一般都有几项(血常规是最常做的健康检查之一)(5)

图片来源于网络,权侵删

血常规检查的数据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

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2.血红蛋白(Hb)

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同红细胞计数,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3.血细胞比容(HCT)

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临床意义】

(1)增高多见于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

(2)降低见于失血后大量补液及贫血患者。

4.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其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①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3)嗜碱性粒细胞 ①减少见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用药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过量等。②增多见于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创伤及中毒,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等。

(4)淋巴细胞 ①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②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结核病活动期、单核细胞白血病、疟疾等。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急性感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等。

(2)血小板计数减低①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脾功能亢进;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以上就是血常规检查的具体意义。由此可见血液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大多数问题,不要小看血常规检查,因为它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家庭健康守护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