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7点你的婚姻才能更长久(坚持做到这一点)

做到这7点你的婚姻才能更长久(坚持做到这一点)(1)

有一个朋友,说她最不喜欢过年。

因为过年要回家团圆,常常圆还没团,已经被七嘴八舌围得团团转。爸说爸的,妈说妈的,姐说姐的,哥说哥的。全家四张嘴,唯独缺少耳朵。没人肯少说一句,也没人肯静下来听对方说一说。

她说,她虽人在现场,但魂已逃离。

这样的家庭氛围,想来定是杂乱无序的。“沟通沟通”有说有听。只说不听,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说话的欲望罢了。

小时候,听邻居劝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就不能少说一句吗?

我和豆爸偶有争执,儿子也用这句来说我们,还开玩笑说要给我们的嘴巴装一个拉链。想来真是汗颜,儿时希望父母争吵时少说一句,有了孩子后,不经意间就忘记了当初的伤痛,成了自己情绪与嘴巴的奴隶。

在婚姻的城堡里待得久了,我总结了一条减少吵架的“秘籍”,那就是,在豆爸心情不好的时候,少说一句。等他心情好了,再竹篮倒豆子,发泄一下——咱有火不能憋着呀。

女人不亏待自己的第一条,就是:不让自己生气。

我和豆爸的工作单位离得很近。工作日早上,通常是一起送孩子上学,然后送我到单位,他再去上班,时间刚好。

从家到学校,只有一个红绿灯。也就是这一个红绿灯,是早上集中拥堵的路段。为了避开高峰,我们通常会早出门十分钟。

最近学校附近修路,即使早出门,也难免拥堵。

一天,送完孩子,看着长龙般的车队,豆爸急了,左转弯抢道,红灯迫停,堵在了非机动车道上。

他懊悔地说了句:真不该抢道,这下好了,自己走不了,别人也没法走了。

好吧,接下来,强有力的声音告诉他:你意识到错了,没用。你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你好,请出示你的行驶证和驾驶证!”当大盖帽出现在车窗边的时候,我瞬间感觉头都炸了。豆爸乖乖地拿出两证,一边陪着笑脸说:“对不起,对不起。”

“把车开到对面,扣三分,罚一百块。”交警面无表情。

不按规矩驾驶,加重交通堵塞三分钟。车子开到对过,豆爸下车,去找交警拿证。

我在车里,等了足足十五分钟,他还没回来。回头望去,交警正在路中间指挥来往车辆。豆爸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站在路边,任凭春风凌乱了短发。

一时间,我决定将对他的抱怨留到下午再说。

又过了一会,豆爸拿着证回来了,长吁了一口气:“交警说,这次就不罚了,下次一定要注意。”

好吧,感谢交警。他大概看出了我们是良民,也知错了。

一路无话到单位,迟到十分钟。

下班后,回家路上,聊天中说起上午的事。我说:“你总是教育孩子要守规矩。如果当时孩子坐在车上,他会怎么想,言教重于身教?说的再多,父母没有以身作则,都是徒劳。”他点头称是,说以后肯定不会了。这话若在事发当时,我想一定不是这么心平气和。而是:“你看你,就为了想快几分钟。这下好了,不仅影响了交通,还被扣分罚款,外加迟到。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豆爸呢,正急火攻心,难免反击:“我又不是故意的,谁知道过不去啊。你烦不烦?”

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来气。搞不好他把车撞到护栏上,或者,我强行拉开车门跳下车,也不是不可能。可怕吗?可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是能否少说一句。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内容占30﹪,情绪占70﹪。

夫妻之间,更是如此。若没有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什么内容都会导致争吵。在争吵过程中,情绪被不断泛化。这时候,双方的专注点,已不在“事情”上,而陷在各自的“情绪”里。

做到这7点你的婚姻才能更长久(坚持做到这一点)(2)

我相信,那个肯少说一句,退出争吵的人,一定是一个可爱的人。那个吵架过后,肯主动求和的人,一定是一个宽容的人。如果你嫁(娶)了一个这样的人,那么,请好好珍惜吧。毕竟,他比一位将军更伟大。

作家赵永久在其婚恋心理课程《爱的五种能力》中,把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脑皮层加工后产生的,称为“理性的情绪”;另一种是未经脑皮层加工,直接从丘脑传递信息到达杏仁核而产生的情绪,这种情绪几乎是本能的反应,称为“本能的情绪”。

毫无疑问,人在“气头上”,往往受“本能的情绪”支配,只有冷静过后,才转化为“理性的情绪”。

人只有恢复理性,才能赢了自己,赢得家人。

试想,当你怒不可遏、怒气冲天、怒发冲冠之时,一个和你一样叨叨不休的人,与一个递给你一杯水默默陪着你的人 ,哪一个更能尽快平息你的怒火?哪一个更能让你灵魂的天使战胜你情绪的魔鬼?

好的自己,是不给对方添柴的机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好的家庭,至少有一人,肯在对方情绪激动时,少说一句,献上自己善于倾听的耳朵。肯抽掉那根导致对方怒火中烧的柴禾,而不是对方情绪火苗的添柴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