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

唐宋时期,参军戏成为一种主要的优戏形式,它已经不再限于表演南北朝时期周延的故事了,凡是用两个人来表演官场上弊病,从而进行讽刺和嘲弄的,都叫参军戏。而与参军戏类似的还有各种弄戏,如弄假官、弄妇人、弄三教、弄神鬼、弄痴大等。弄,是唐代的专用表演词汇,就是调笑表演的意思。这些弄戏虽然嘲弄的对象不一样,但都以调笑诙谐为主,同时带有诙谐、讽刺的趣味。唐代参军戏中,有两个固定角色,被取笑调弄的那个就叫参军,另一个叫苍鹊,苍鹊不仅在言语上讽刺取笑参军,还有击打的动作。

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1)

唐代参军戏陶俑

唐代《朝野金载》中记载:唐敬宗时,伶人高崔巍善弄痴大。有一天不知道是得罪了皇帝还是怎么的,皇帝突然下令把高崔嵬脑袋摁到水里,过了很久才放开。皇帝问:“见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高回答道:“见到了屈原,屈原说我是因为楚怀王无道,才自沉泪罗江的。现今的皇帝是明主圣君,你怎么也来到水里啦?”敬宗听完大笑,赏赐了很多财物给他。高崔嵬看似装傻,实际上却很机智,很巧妙地讽刺了一下敬宗。

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2)

《朝野金载》戏曲剧照

中晚唐以后,优戏不再是宫廷倡优表演的专利了,在民间也广泛流行起来。这类优戏在唐代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家喻户晓,连小孩子都很熟悉,常常模仿参军戏进行表演,以此嬉戏玩乐。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写有一首《骄儿诗》,其中有两句“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鹊”,描述的就是其子扮参军戏玩乐的场景。如崔核让自己的家童专门演了一出戏,嘲讽凶悍的老婆大人。装扮明显带有参军角色的特征。那么参军戏怎么从宫廷流入民间了呢?

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3)

唐代诗人李商隐雕塑

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给唐代的政治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之一便是大批的宫廷乐工、倡优在动乱中流落民间,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皇家著名乐工李龟年的遭遇,他晚年寄寓江南、湖湘一带,杜甫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赠给李龟年的诗作。宫廷乐工来到民间,也把宫廷艺术传播到民间,所以优戏也开始在士大夫之间流行起来。崔依是宣宗时期人,其家童能演戏是请乐工来教的,这些乐工的伎艺很可能就是从宫廷里流播出来的。

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4)

李龟年(郭子仪饰)

此类优戏主要以语言、行动表演为主,有没有歌唱呢?唐代的一种陆参军戏中表明是可以有歌唱的。唐人范撼《云溪友议》中记载,有民间伶人刘采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著名诗人元曾赠诗:“新妆巧样画双蛾,漫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皴文靴。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这说明刘采春表演陆参军时装扮、行动、语言、歌曲都具备,优戏与音乐文学结合起来了,这已经具备南宋杂剧的维形了。但这样的表演记载是非常少的,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一小段故事是唐宋时期优戏的基本特色。

简单好描述的经典戏剧故事(通过读谐幽默的语言动作来表演故事)(5)

戏曲行当

杂剧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这些杂剧包括优戏和各种杂技。滑稽短小的优戏在宋代以后仍然流行于宫廷之中,明代还有类似的一些记载,而优戏的一些表演艺术主要已经融入了戏曲艺术之中。从先秦到唐宋,徘优戏剧的发展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优戏剧主要运用语言动作进行表演,没有舞蹈,很少有音乐;二是徘优戏剧的风格是短小幽默的,表演滑稽,有很强的讽刺性;三是徘优戏剧在唐宋时期各种参军戏、弄戏流行,这些优戏有两个固定角色——参军和苍鹊,这两个角色是传统戏曲艺术最早的行当雏形,到了宋杂剧中参军演变成副净,苍鹊演变成副末,是后世戏曲成熟时期净丑行和末行的源头;四是徘优戏剧是宫廷演剧,安史之乱后随着宫廷乐工的散落民间,徘优戏剧也传播到民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这促使了它和民间其他艺术的融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