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乐观从容的心态让人惊叹(苏东坡用满庭芳致敬庄子)

苏东坡对中国文化艺术史的意义是,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文化,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顶端人物,他的诗词书画等,都是现象级的存在,我们可以想象,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没有了苏东坡,中国文化的天空,将会暗淡许多。

苏东坡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不如意,如何让面对焦虑,如何面对选择,如何能在焦虑的世界上,活的淡然,活的安然。我们同样也无法想象,没有了苏东坡的人生精神的安慰,我们该怎样度过那些不开心不如意,充满焦虑的每一个夜晚。

其实,苏东坡的这些豁达的思想,更多地来自于庄子。他是庄子的铁杆粉丝。

苏东坡乐观从容的心态让人惊叹(苏东坡用满庭芳致敬庄子)(1)

苏东坡写词,其实更多地表达他对人生的思考,这是他的词的重要特色。苏东坡有一首词,其实不像他的有些词,比如“大江东去”,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有名,但是他的这首词,完整地表达了他一生思想的变化,从一开始愤世嫉俗的小愤青,到后来看淡一切的人,从一开始的争名夺利,到后来的平淡看待一切。这首词就是满庭芳。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大概是苏东坡中年以后的作品,很有可能是他被贬黄州之后写的。黄州其实可以算得上苏东坡的福地了,在黄州近四年的时间里,苏东坡虽然过得很辛苦,但是他有时间思考人生,重新审视他的生活。同时,在那里,苏东坡更多地接受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这些思想在苏东坡的身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他看淡了世间的功名利禄,这是道家的清静和佛教的解脱,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首词中,苏东坡发了一大顿感慨,他说: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苏东坡乐观从容的心态让人惊叹(苏东坡用满庭芳致敬庄子)(2)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其实是来自于庄子的著作。苏东坡是庄子的铁粉,很崇拜庄子的人生精神和他的文章的风格。庄子就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 ,左角上的叫触氏 ,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为了那么微不足道的名利,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值得,这是人类的短视。所以,苏东坡感慨地说,原来我们为之苦苦追寻的东西,丝毫都没有意义。

所以苏东坡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这个思想也是来自庄子。庄子对命运的态度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不要和命运作对,也不要和自己的生活拧巴,你就顺着你的心走下去,这样才会安然。当然,这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消极的退缩的,是不可取的。

有了这样的思想,苏东坡很自然地提出他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把名利地位放在一边,把不如意把焦虑置之不理,想办法给自己在暗色的生活,找点亮色。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及时行乐。既然生命不如意,既然命运不可改变,那么干脆就“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可以说,词的上片,是很消极无奈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悲愤。很显然这是苏东坡的满腹牢骚之语。词的下片的开头,苏东坡还在埋怨,还有一种激愤之气。他说忧愁风雨,他说论短长,这其实是说他个人的遭遇。他本来好好地做个地方官,哪想到遭到小人的构陷,被贬谪到远方。所以,风雨和短长,都是对他人生的考验。

要是苏东坡一直这么埋怨下去,我估计他连黄州那将近四年的生活,他都活不下去,但是苏东坡毕竟是个心胸开阔的大师,是个最善于从道家的无为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中,寻找安慰的哲学家。他看到了大自然的无价之宝,大自然有清风明月,在黄州,他有东坡可以耕种,有雪堂可以宴客流连,有承天寺的月光。大自然没有烦恼,相反,他提供了可以让我们消除焦虑的一切。

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东坡乐观从容的心态让人惊叹(苏东坡用满庭芳致敬庄子)(3)

当他的朋友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时,苏东坡说,我们要学习人家李白的“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境界。我们有美好的自然风物,何不徜徉其间?孔子曾经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但苏东坡说,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也就是说,生命既是永恒,也是一瞬,又何必“哀吾生之须臾”呢?在这种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苏东坡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在苏东坡的身上,有处逆境不迷惘,处顺境不抓狂的精神,用理性的精神对待生活。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最后,苏东坡回到了现实。用苏东坡的话说,心安之处是吾乡,只要开心,哪里都是精神家园。面对着江南美景,何不就着清风明月浮一大白,高歌一曲满庭芳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