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孙太后的真实故事(大明风华张太后原型)

《大明风华》再次掀起了一股大明热潮,这本是一部改编的历史架空剧,如果当一部历史纪录片去看,那就大错特错了。套用TVB电视剧经常出现的一句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前几天,我们还原了被设定为靖难遗孤的亲姐妹,胡皇后和孙皇后,在历史上,可怜而不失贤惠的胡皇后和美貌却充满心机的孙皇后。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剧中的她们的婆婆,张皇后。

在《大明风华》中,她是一个经常发点牢骚,对太子朱高炽的懦弱有些不满,相对朱高煦是一个妇强夫弱的形象。历史上的张皇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诚孝张皇后

张皇后和孙皇后一样,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只是称呼为“诚孝皇后张氏“,

​洪武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明朝孙太后的真实故事(大明风华张太后原型)(1)

《大明风华》剧照

张皇后一生育有三子一女,明宣宗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和嘉宁公主。

张皇后是一位持家有道的贤妃,她深得朱棣和仁孝皇后的欢心。身宽体胖的朱高炽由于行动不便,无法常年追随明成祖朱棣征战,所以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时常受到来自兄弟朱高炽和朱高燧的威胁。为了让朱高炽减肥,朱棣曾下令削减太子东宫的饮食,曾几次游走于被废掉的边缘。所幸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和一个好媳妇张氏,他的太子之位才得以保全。

张太后

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张皇后与朱瞻基拜谒长陵和献陵,朱瞻基乘马先行,到清河桥,朱瞻基下马扶太后辇步行,京畿百姓夹道围观,陵旁老幼山呼拜迎。张太后看到如此情形,劝说朱瞻基要轻徭薄赋,体恤百姓。

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

明朝孙太后的真实故事(大明风华张太后原型)(2)

《大明风华》剧照

在回程路上,经过农家之时,张太后召农家老妇询问日常生计,百姓为太后的平易近人感动,相谈甚欢,太后赏赐百姓钱钞布帛。百姓为太后进献蔬菜和美酒,张太后对朱瞻基说:“这是田家风味,你应该尝一下。“

张太后在行殿召见谒陵随行的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人,张太后对他们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佐新帝。“回朝后,朱瞻基单独召见杨士奇,对他说:”皇太后谒陵回来后,说您正直无私,遇事谏言从来毫不避忌,先帝在日虽然偶有不高兴之时,但是最终还是采纳了您的意见。太后嘱咐我要虚心纳谏。“杨士奇说:“太后过誉了,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太后的教导。”

约束外戚

张太后对家人约束很严,这对于权倾一朝的太后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张太后的哥哥张昶是靖难旧臣,曾经在郑村坝之战时立有战功,被授予义勇中卫指挥同知,之后随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守北平。永乐年间,被授予锦衣卫指挥使,张昶因犯错遭朱棣训斥。仁宗即位后,张昶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不久承袭了彭城伯的爵位,朱瞻基执政时期,他被命掌五军右哨军马。


明朝孙太后的真实故事(大明风华张太后原型)(3)

《大明风华》剧照

张太后的另一位哥哥张升,也曾经以舍人的身份帮助朱高炽守北平城,历任官府军卫指挥佥事、后府都督同知、左都督掌左府事等职。

明英宗朱祁镇年幼登基, 太皇太后约束他的两位哥哥不许参与政事。大学士杨士奇认为张升敦厚谨慎,应该被委以重任,但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太皇太后的驳回。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在张昶去世后,张升被封为惠安伯。

力挺英宗

明宣宗驾崩之时,他的儿子朱祁镇只有九岁,宫中流言四起,谣传张氏要立朱瞻基的弟弟襄王朱瞻墡为帝。张氏当机立断召集朝廷重臣于乾清宫,指着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天子。“张氏这一举动是为了维护立嫡的传统,出于士大夫阶层来看,张氏的做法没错,是维护了王朝正统。反过来看一个九岁的孩子,需要面对一个国家的大政,他的三观还未养成的情况下,面临诱惑,一旦行差踏错,对国家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明朝孙太后的真实故事(大明风华张太后原型)(4)

《大明风华》剧照

明朝幼年即位的小皇帝都是失败的,朱祁镇是第一个,另外两个就是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

他们的失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身边都有一个宠信的大太监。

震慑王振

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宦竖不得干政的这条祖训被忘得一干二净。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权势日重,对内阁毫不客气。有一次,王振奚落杨士奇的事情被张氏知道后,张氏派人鞭打了王振,并警告他如果有下次,必杀无赦。

遗憾的是,张氏年事已高,在她去世后,朱祁镇在王振的唆使下,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祸。

无眠心语:

张氏从太子妃到太皇太后,一生历经了六朝,看惯了朝政的风云变幻。

张氏有一位好丈夫,一个好儿子,她的一生算是比较完美的。

她力挺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维护了皇朝的正统,她的做法是没错的。在小皇帝朱祁镇的教育上,是失败的,这个错误几乎葬送了大明的江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