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不能迁坟(切莫迁坟十迁九败)

生活在中国的人,许多都有着故乡的情节,杜甫曾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祖祖辈辈生活在神州这片大地上的人,在人即将不在的时候,都想着叶落归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根源文化,才有了炎黄子孙这样的文化认同感,大家节日期间祭祀的坟墓就是这样根源文化的载体,你知道“切莫迁坟,十迁九败”到底是在说啥吗?

“坟”的文化含义

中国这片土地自古以来是讲究孝道文化的,古人说视死如视生,在生前的尊贵和待遇,死后也要得到,因此作为体现孝道之一的坟地,就会被后人很好的修缮,这样也是为了将来祭祀先祖的时候,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也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心灵寄托和文化根源所在。

什么情况下不能迁坟(切莫迁坟十迁九败)(1)

现在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年都会有国家公祭在黄帝陵举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那个坟地不仅仅是一块坟地,更是大家内心的文化认同感,全球的华人在说起自己的祖先时,都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就这样的坟,你说能随意迁徙吗?

生活在古代的人,互相征伐的君王都说逐鹿中原或者问鼎中原,那是因为中原这块地区是文化的核心所在,根源在这里,不得到就是背弃先祖,这也是五胡乱华之后,那些偏安一隅的朝代,为啥要不遗余力的北伐,因为在文化上不能离开,更因为这是祖宗的陵寝所在,是祖宗的荣光所在,也是自己的根源所在。

什么情况下不能迁坟(切莫迁坟十迁九败)(2)

迁徙的败局

既然坟地是先祖的孝道和文化的根源所在,随便的迁徙,那就意味着失败,想想南宋和东晋,虽然都获得了短暂的和平,但是偏安一隅的内心永远都是躁动的,他们在历史上也是失败者。

只要文化的旗杆不倒,百姓心中的信仰就还在,失败也就不会落在身上,中国古人早就明白这样的道理,唐朝的皇帝们,首都长安几次陷落,几次夺回,这也是为啥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一百多年,唐朝的皇帝们都还那么又历史存在感,因为他们的都城长安还在,百姓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还在,大家都想要恢复大唐往日的荣光。

什么情况下不能迁坟(切莫迁坟十迁九败)(3)

正因为明白随意丢弃祖辈的荣光和迁徙祖坟的危险,在大明皇帝朱祁镇败光了几十万的大明军队后,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骑兵,于谦组织了著名的京师保卫战,他在内心太明白首都的重要性了,北宋丢了首都汴京,最后一败涂地,偏安的南宋也时常看人家脸色行事,那是败家的行为,只要京师还在,根源还在,就能打败一切敌人。

结语

生活里面,如果想要守护自己的善良,就需要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切莫迁坟,十迁九败”告诉大家,如果你放弃了自己的根源,就如同飘零的杨花一样,四处飞扬,很可能不复存在,如果运气好,最终落地生根,想要重现杨柳成林的光辉,那是非常难的,所以大家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根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