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5章师兄论道(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第55章师兄论道(道德经第五十四章)(1)

大军书法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新说:

如果有人善于建立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从言行乃至潜意识里,都以道之德为指引,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也就是德行,那么,这样的人是不会被偏离德的新奇与欲望所吸引,也不会遇到困难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指导,或者遇到各种无论多么厉害的干扰也不会改变,也不会使自己偏离德。如果有人能时时都与道合,那么其言行终始片刻都不会离开道,也不会错误地理解道。那么这样的立身处世就会成为后世子孙的榜样,子孙就会把这个榜样不断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过去有禅师劝世人修行,有诗云: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劝世人在世上莫要把功夫花在外物上,要做“善建、善抱”者,要修己身,建德修道,方能长存,方能得到后世子孙的祭祀。那么后世子孙的祭祀有什么用呢?根据一些师父的说法,一是德传后世子孙,让子孙不忘勤奋向上,不忘修身立命;二是获得子孙的祭祀,就是后世子孙对自己的帮助,使自己在那个时空的修行得到这个世界的助力,那么,能力强大了,就会反哺子孙,所谓保佑子孙之类,即是如此吧。因此,祭祀在现世人生中其实是很重要的,那些依传统祭祀的人家,除了特殊情况,应该都有余庆吧。祭祀,会使子孙不忘先祖,积极进取,先祖也会在冥冥之中相助。

现在的人开始玩“元宇宙”,这其实不是个新鲜事,只是模仿而已。道分阴阳,我们这个物理世界为阳,那个精神世界为阴,我们这个物理世界,就是那个精神世界的“元宇宙”。我们在元宇宙里祭祀,其实就是一种反向沟通交流往复。

得到传承的后世子孙,并以此修身,就会去除自身之中的恶习与雍余,使自己知道并可能获得真正的自我;如果把这个德用于一家的治理,则全家的德行出众,常常都会吉庆有余;如果用于一乡的治理,则其乡民德行渐长,就会丰衣足食,长治久安;如果用于一国乃至天下的治理,则天下人都会接受得到德的光芒的普照,素质会不断提高。

因此,用另一个我观这个我的现状,用那个理想之中的家、乡、邦、天下,观这个现实之中的家、乡、邦、天下,就会不断发现应该需要努力的地方。

以道为自己建德,以德观天下就知道天下是个什么样子了。

道德经第55章师兄论道(道德经第五十四章)(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