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俊亭大师与丈夫郑云亮合影(筱韵芬芳俊俏百年)

“沈阳评剧艺术真是硕果累累,值得点赞!”12月12日晚,《筱韵芬芳 俊俏百年——纪念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拉开大幕。

在当晚举办的“筱派”艺术大型演唱会上,评剧《母亲》《小女婿》《初升的太阳》《杨门女将》等十余个精彩唱腔表演,让许多观众陶醉在迷人的“筱派”艺术之中。

今年是筱俊亭先生百年诞辰,为致敬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为评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评剧院,于12月12日至14日在盛京大剧院隆重举办三场“筱派”艺术纪念演出活动。

筱俊亭大师与丈夫郑云亮合影(筱韵芬芳俊俏百年)(1)

评剧《母亲》剧照

首开老旦挑大梁担任主演的先河

纪念系列活动包括,12月12日晚,推出的《筱韵芬芳 俊俏百年——纪念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俊亭先生百年诞辰“筱派”艺术大型演唱会》;13日晚,举办“筱派”经典“折子戏”《打金枝》《井台会》《杨八姐游春》《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选场;14日晚,演出最具“筱派”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对花枪》。还将召开“筱派”艺术研讨会,邀请北京、天津、河北、沈阳等地的戏曲评论家、评剧工作者以及多个评剧流派艺术传承人探讨“筱派”评剧艺术的美学特征,追思筱俊亭先生的艺德与卓越成就。

沈阳评剧院院长张巍向记者介绍,筱俊亭先生是评剧界的卓越代表,是在沈阳成长、成熟起来的评剧“筱派”艺术创始人。1922年1月,筱俊亭出生在天津一个贫苦的家庭,她11岁加入白玉霜剧团,13岁在天津周边、河北、山东各地流动演出,声名鹊起。19岁以《白蛇传》轰动津门,从此成名。1954年调入沈阳,任辽宁省评剧二团主演,1959年加入沈阳评剧院。

筱俊亭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心中充满无限力量,她先是开始“定腔定调”的探索,相继主演了《罗汉钱》《打金枝》等剧目,引起广泛关注,又结合自身嗓音低而宽厚的特点开辟新路,致力于老旦行当的创新。经过呕心沥血,探索追求,创立了“低回婉转、刚劲浑厚”的“筱派”艺术,丰富了评剧的板式种类,拓宽了评剧声腔的表现力,首开老旦挑大梁任主演的先河,在评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成为国家非遗

在长达85年的从艺生涯中,尤其是在沈阳这片艺术沃土上,筱俊亭先后主演了200多个剧目,以《井台会》《打金枝》《杨八姐游春》《穆桂英挂帅》《对花枪》《杨门女将》《包公审太后》《小院风波》等一系列优秀剧目蜚声剧坛、名扬海外。

辛苦耕耘换来喜人收获,到了晚年,筱俊亭在获得无数次荣誉与奖励后,又赢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被评为“感动沈阳60年——劳动功勋”。

据了解,“筱派”艺术的辉煌,与沈阳评剧院有着密切关系。沈阳评剧院自1959年创建以来,始终致力于评剧表演艺术的创作、排演和文化交流,以及评剧专业艺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1961年评剧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剧院,1990年被文化部评为编演现代戏卓有成效剧院,2013年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先后创排演出了数百部各个流派的经典、传统、现代剧目,好评如潮,屡获殊荣。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阵容强大、行当齐全、技艺精湛的演职人员队伍,形成的“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跻身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沈阳评剧院创排的《我那呼兰河》《月清》《宝玉和黛玉》等剧目多次获得中国戏剧节金奖、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中国评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各种大奖。

2022年沈阳评剧院积极推进院团改革,加强“一团一精品”重点剧目创排力度,目前正在加紧创排评剧《尉凤英》。评剧《尉凤英》融合传统艺术和时尚、现代的艺术风格,将于明年和观众见面,力求打造沈阳评剧又一艺术高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陈凤军/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