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鲸亲子游(我的骑鲸之旅)

我个人特别喜欢粲然著的《骑鲸之旅》这套书。第一次读是在怀孕时,透过书中的文字,看见了绘本与亲子共读的美,带着对好书的向往直接把自己两个月的失业金用来买了很多绘本。在与我家的“小鲸鱼”共游了近3年之后,深深体会到亲子共读的妙不可言,于是再次阅读此书并通过朗读的形式录成专辑,希望把这本影响我颇深的书介绍给更多的朋友。

我认同粲然在书中提及的观点,“亲子共读其意义不在于读书的多少,而在于让孩子爱上阅读行为,让他们感觉到这个过程中的爱与被爱,让真与美降临在他们心田,让幻想王国在他们灵魂里扎根。”……

游鲸亲子游(我的骑鲸之旅)(1)

回想我的亲子共读历程,因为直接借鉴了粲然的很多经验,一路走来都是很顺畅的。我第一次亲子共读大概是在典宝2个月大的时候(其实这本书从孕7个月开始,每天都会读)。我躺在他身边,举着《好饿的小蛇》,认真地读着。典典奶奶见了满怀不屑地说“这么点儿,他能听懂什么?”“他能听懂,他知道妈妈在身边,他能感受语言的节奏,他知道我在陪着他”。说完这句话,我依然认真地读着“扭来扭去,去散步……”。典宝4个月大时,有一天见我吃小西红柿,我故意夸张地张开嘴,并念叨“啊呜!咕嘟,真好吃!”,典宝咯咯咯地笑了好一阵子。典宝5个半月时,可以从头到尾把《好饿的小蛇》听完,他不是因为还不能自如地翻身离开而被迫在床上听我们读绘本,他很享受我们为他读书的时光,他很认真地聆听每一页,并且随着“啊呜,咕嘟”这样熟悉的语气词来回蹬着腿。在他的成长相册里,有一张姥爷为他读书的照片,是我最喜欢的,爷孙俩专注在同一本书上,神一样同步地高抬起自己的腿,那份惬意与浓浓的爱照亮了整个午后。

游鲸亲子游(我的骑鲸之旅)(2)

典宝6个月大时,邂逅了一套很好的异形洞洞书“好奇小手翻不停”系列,这是我在当当网的尾品汇中淘得的一件性价比极高的书。这套书颜色淡雅,画面柔美,卡通形象暖萌。每本书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洞洞形状都不一样。书中每页一个场景,透过每一次的翻动,或在空间延展,或是进行方位的变换。有丰富的拟声词和诗一样优美的语言。在拿到此书大概半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典宝的挚爱。那套书最大的用途除了朗读之外,还是玩儿“peek a boo”这个游戏的绝好道具,我经常会在典宝翻洞时伸出手让他抓或把脸靠近书页,冲他眨眼睛……那套书于我还有一个启发就是发现了“心喜阅”这样一个低幼书籍品牌,典宝1岁前读的书中有很多是这个品牌(比如小鸡球球系列)。

时光倏忽,转眼典宝过了1.5岁,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白天看书时明显不如原来专注,典典姥姥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形,都会流露出很大的担忧“我看现在也不看书啊,翻一页就跑……”我欣然接受典宝的状态,对于一个可以自己独立站起并走路日益稳健的孩子,世界那么大,当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四下探索。在那个阶段,我有意减少了文字多的书籍的阅读,更多选择了洞洞书,翻翻书,立体书这样的载体,典宝多数时都对里面的机关很感兴趣,通过拉动,推转,感受自己带来的图像变化。我觉得“玩”书,也是在阅读。

近2岁时,典宝再次回归到了能安静地倚在怀里听书的状态,此间我开始尝试引入文字量大,但是情节有趣的绘本(如甘伯伯系列,《鸭子骑车记》)。起初,由于新故事很长,典宝根本不买账,尽管我在读书前一定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作好铺垫,不过小家伙还是不太喜欢,于是我就任他四处跑,到处翻,自己快快地把书读完(此招取自《骑鲸之旅》,对典宝有效),然后把书插在书架里,典宝不提,我也不再提。奇迹通常都会在半个多月后的某一天突然闪现,典宝抽出某一本曾经拒绝的书,递给我。如果此时,他能把书听完,基本上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要讲很多遍,大概一周后,他会跟随着你讲他感兴趣的那几页。在这一时期,我们共读鼠小弟系列,典宝只听其中的一本。27个月时,再讲鼠小弟,典宝每次都要搬来一摞,自己说道“讲好多好多”,讲的顺序也要由他决定。

阴晴雨雪,斗转星移,在4米长的书墙中总能找到映射我们心情的书。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现在这个3岁的小人儿可以像“田鼠阿福”一样说出“天上那朵云像黑洞洞的眼睛”这样如诗般的句子;也会学着母鸡罗丝高傲地散步抑或用心地演绎《亲爱的小鱼》中那只暖萌的大猫,将“我”放回大海……

我不是什么读书达人,也不是亲子共读的先驱,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在此分享自己亲子共读的经历,因为一路走来,真的很美。

虽然这段经历并不具备指导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很想和大家分享在亲子共读过程中的我的感悟:

1.书,未必每一本都要读完,熏染本身就是一种氛围。此观点真的是我的个人之见,我觉得提供足够的选择才能有的放矢。这就回答了很多人的提问,“买那么多书,看的完吗?”对于童书,典宝现在不看的,可能有待时间,可能兴趣使然。对于有教育情怀的典妈而言,典宝不看的书,我可以了解,如果某一位家长未来和我交流起这件事,我觉得自己读过总比看书评更有真实的感受。书多,就可以做联结和跳跃,可以映着天气或心情就在当下与恰当的那本书发生心灵的共鸣。

2.量入为出。从孕期买绘本开始,三年来囤积不少。虽然败书是一种喜悦,可终究得顾及自己的荷包。好书那么多,哪本都割舍不下(选择困难症),怎么办?典妈发现现在有好多的平装绘本,价格3-5元,内容也堪称经典,买买买,这不也是持家之道吗?如果你不曾买过这样的书,太好了,以后也不要买;如果你已经买了,自然懂得我的意思。你能接受《我爸爸》是个红脸的醉汉吗(印刷偏色)?你能接受大卫.香浓热烈流淌的画风变成一潭死水吗?为了省钱,买翻印的平装绘本是典妈干过的最不靠谱的事儿。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理解,亲子共读不是只说一个故事,也是在感受艺术的张力,感知你的价值观。对于这批占满整格书架的盗版书,给我的教训就是,宁可少买几本书,也要保证品质。又想多多看好书又省钱的方法有没有呢?目前来看,就是利用好身边的图书馆或是选择一家好的绘本馆。

3.降低你的期望,享受过程。“读书可以促进识字吗?”“读书可以让孩子学会早说话吗?”“读书可以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吗?”用粲然的话说,“亲子阅读,请先放弃你的道德感”。我为典宝读书,最先想到的是“陪伴”,不是故事,所以我告诉奶奶两个月的孩子听的懂。我为典宝读书,希望打开的是他的视角。姥姥读《月亮的味道》,末了,加了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分享”。为此,我特意和她强调不要这样读书,她不服气地与我争论“读书就是为了懂道理”,“不,读书,是为了经验一种过程,体会那种美,是为了有不同的视角,从小老鼠的角度,它勇敢去想,从动物们的角度,他们齐心帮忙,从月亮的角度,它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从孩子的视角,绘者笔下的月亮像是米饼……”,我们凭什么代替孩子思考和感受,把我们认同的价值观直接灌输给孩子呢?我不主张在阅读中做过多认知性地提问和价值观的直接灌输,孩子在大量的阅读中,会有自己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沉淀会凝成自己的思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没有打扰的时间,专注地把他喜欢的书一遍一遍地读给孩子听。至于因为《好神奇的小石头》,典宝15个月能分辨颜色,包括间色;经由顾斯嘉的旅行绘本,典宝24个月用变换粗细的声音模仿小鹦鹉和大象与我对话“我非常愿意”;经由全景绘本《坐电车出发》,一爬上滑梯,典宝就高喊“高高大山”,这些都不是我读绘本的初衷,但就在某一天,这些意外的惊喜跳跃在你的眼前,让你感叹孩子的成长和那些美好的依偎在一起的共读时间。

我愿在这场“骑鲸之旅”中,继续前行,畅游在幻想王国中,照见彼此的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