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因(诸葛亮骂死王朗)

《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中,有一段精彩骂战,历来为人们乐道。老版电视剧中将之略作改动,诸葛亮剧中所言“我从未风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已成为当红表情包。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因(诸葛亮骂死王朗)(1)

诸葛骂王朗

来回顾一下剧版台词:

王: (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

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

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

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

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

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剧中王朗以76岁高龄亲来前线劝降孔明,却被孔明反骂,且这一骂不要紧,还被骂死了。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因(诸葛亮骂死王朗)(2)

王朗即将倒地

细观两人论战,大致可分两种观点:王朗的思想偏法家,认为汉室已没了天命,当由有能力的人来主持。而诸葛亮占据儒家的道德高位,正气凛然。

罗贯中的这一番安排,当然与史实有出入。历史上的王朗,虽是魏臣,但却并非被诸葛亮骂死,他位列曹魏三公,病逝于公元228年。

因此,也有人质疑罗贯中的这一番编排纯属戏说。

今天我们暂时抛开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真伪不谈,先来探讨下在罗贯中设定的环境中,王朗有没有可能会被骂死。

浅析王朗这个角色的文化背景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描述王朗:“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历史中真实的王朗初入官场,虽不是全部如诸葛亮所说,也还是大略相似。

王朗,东海郡郯县人,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

什么是“孝廉”?什么人可以举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它是根据儒家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从这个设定可知,王朗应该是一个符合儒家思想、符合主流价值认定的知识分子。

王朗是杨赐的弟子,杨赐此人出身不凡,他出自”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为当世大儒,官至汉廷太尉。杨赐少时传承家学,研习儒术,常常隐居教授门生子弟, 不轻易接受官府的征辟为官。

王朗师从这样秉持儒家思想、立身清正的先生,又在其师去世后为之守孝不仕,十分符合”孝廉“标准。

因为汉朝以孝治国,践履孝道大义,又推廓至治国方略。简言之,一个符合汉朝标准的人才,必重孝义,方才能推定他是忠于朝廷的。

王朗,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标准儒家思想的人。尽管他在真实的历史中,并不是以”孝廉“入仕,但他符合条件。所以诸葛亮才拿他的”孝廉“说事: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因(诸葛亮骂死王朗)(3)

诸葛亮讽刺王朗所为

诸葛亮的一番连珠炮式的诘问说中了王朗的心病

王朗初入仕是在汉朝还苟存的时期,由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约等于秀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又曾率军抵御孙策。后应汉丞相曹操之命,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所以,严格说来,王朗起初妥妥地是个汉臣。曹丕继承魏王之位,他继续为之效力,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这一时期,他勉强也算作汉臣,毕竟此时曹丕还没有自立为帝。

到了曹叡时候,王朗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魏臣了,也就是诸葛亮所骂的“二臣贼子”!

虽然王朗看清了现实,认为汉祚已亡,顺应形势当了魏臣。奈何他是受过儒家思想教育的人,其行为却违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教条。正如诸葛亮所挖苦的“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反观诸葛亮,同为儒生,却始终心向汉室,他不是不明白天下形势,然而却毅然选定刘皇叔为主,力图匡扶汉室,从儒家大义来讲,远甚王朗多矣。

所以,王朗身为儒者,以法家思想来劝说诸葛亮,遭到对方的严辞反驳时,他竟然无话可说,因为对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管他刘皇叔是不是真的正宗汉室后代!),所以他被诸葛亮一揭底,简直要无地自容:从前的信念呢?老师的教导呢?都还回去了?

平日王朗在曹魏位居三公,诸同僚都在这条船上,这船还坚固实用,任谁也不会当他面提起这些前朝旧主煞风景的事。这下与诸葛亮见了面,对方可不客气,抓住他所受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信仰说事。他能当着千人百众说:自己从前都走错路了吗?!你见过事二主之人逢人便炫耀吗?当年老黄忠即使弃暗投明,尚还闭门不出呢。

诸葛亮当着众人揭开了王朗的遮羞布,你叫他如何不恼?如何不羞?如何不怒?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因(诸葛亮骂死王朗)(4)

王朗郁卒

王朗身居高位,又值高龄,经不起刺激

《三国演义》中说王朗以76岁高龄来到前线,按这个设定来看,他确实年纪很大了。讲起来身体是不大能受刺激的。

王朗晚年所任官职为司徒,同时还有兰陵侯的爵位。司徒主掌民事,这种职务以坐办公为主。所以,晚年王朗也没有机会锻炼身体,他又有侯爵之位,吃穿都很讲究。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的王朗,大概率患有三高。所以,受到强烈刺激之下的王朗突发身亡是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小说及影视中对王朗的设定是符合逻辑的:他怀揣儒家经义、却行法家之实。又值年高体衰之时,被诸葛亮抓住痛脚,劈头一顿直击心灵的痛骂,就此倒地不起。

因此,在《三国演义》里看到这场精彩戏码时,在津津乐道之余,也不必太过质疑罗贯中完全是在博人眼球——王朗被骂死,这个可以有!

参考书籍: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

《三国志卷五十一. 吴书六. 宗室传第六》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