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临终前烧毁欠条 五百根金条借据临死前一把火烧光

杜维善,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排行老七。他年幼时,曾经在杜月笙的安排下,认张啸林为干爹。

杜维善曾经接受媒体采访,回忆父亲杜月笙生前事迹。他对杜月笙的印象是“是个弱不禁风的人”。长年一袭长衫,作“文化人”的打扮。

事实上,杜月笙的确对文人有一种向往。他自己家境贫寒,没怎么受过教育,所以对子女的教育看得特别重。每次见到子女,第一件事就是问学业。杜月笙最疼爱的女儿一次英语没考好,被他狠狠地揍了一顿。对杜维善兄弟则更是严加要求。他常对儿女们说:我小时候家境贫穷,没有机会念书,现在你们有了读书的机会,一定要珍惜。

杜月笙临终前烧毁欠条 五百根金条借据临死前一把火烧光(1)

杜月笙也结交了许多文化名人,他原名杜月生,后经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杜镛,号月笙。章太炎还为杜家编写了家谱。

1949年,杜月笙离开上海,来到香港。因为杜月笙的主要财产是留在上海的不动产,现金不多,全部现金只有十万美元。他本来想从香港到美国,但这十万美元连签证费都不够,所以最终留在了香港。

两年之后,杜月笙病重,将身边的所剩不多的财产分给了子女。他去世前的一天,让女儿杜美如将保险箱里的信封拿给他,信封里全是欠条,每个都数额不菲。据杜维善回忆,其中一个人的借条上面写着“五百根金条”,而这还不是最高的。

杜月笙临终前烧毁欠条 五百根金条借据临死前一把火烧光(2)

杜月笙将这些欠条全部付之一炬。他对子女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杜月笙严禁子女沾染烟赌娼,告诉他们不要走黑道。毁掉欠条,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考虑。杜月笙去世后,子女四散各方,儿子们有的在银行工作,有的在联合国工作,也有人多年在商界打拼。杜维善随着母亲姚玉兰台湾,完成了中等教育后,又赴澳大利亚学习地质学。在异国的日子里,杜维善勤工俭学,当过矿工,钻过矿井,画过图纸。毕业后回到台湾,做起了石油公司的地质师。

杜月笙临终前烧毁欠条 五百根金条借据临死前一把火烧光(3)

随后杜维善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从事商业。1991年,杜维善回到上海,将自己收藏的367枚萨珊王朝金币无偿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引起一时轰动。除此之外,杜维善先后六次捐献西域二十余国古币,总数多达2128枚,价值保守估计在18亿元人民币。

2003年,上海市政府特地为他颁发了“白玉兰奖”,并设立了“维善钱币馆”,专门陈设杜维善所捐献的古币。

作者:柠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