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1)

“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不得好死”——这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奇葩说》有一期讨论的是“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该不该鼓励病危患者活下去?”

一谈到生死,连奇葩说这么喧哗逗逼的节目,都变得安静沉重起来。

屏幕里辩手们个个掏心掏肺、言辞恳切、声泪俱下。

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2)

关于生与死的辩论恐怕永远不会结束,也永远没有胜负。

姚贝娜

《红颜劫》中似乎传出一种不甘心不认命的味道,听着让人动容,有一丝隐隐的心疼。

2013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一个美丽大方的女孩出现在舞台上。

一曲《如果明天》,大气磅礴、如泣如诉,似乎在用生命来演唱。四位导师全部转身,争抢她加入自己的阵营。

她就是姚贝娜,台上的人都为她投来赞许、钦佩的目光之时,殊不知她正经历着病痛的折磨。

化疗时的痛苦,上台前的呕吐,乳腺癌已扩散到肺部……

压力无比之大只有当时姚贝娜自己最清楚。

化疗是痛苦的,“那是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每个经历过化疗的人都是战士。”姚贝娜说。

在上《中国好声音》之时,乳腺癌手术已经做完两年。谁都以为她会相安无事。

仅仅不到两年,2015年1月16日,新年的日历刚刚翻开十六页,姚贝娜的生命就定格在了33岁。

2014年11月27日,她发了最后一条微博:“躺了将近一个月了,现在憋得我真想唱歌啊,肺部生病的感受真真儿是不好哇,希望自己快快好起来……”

她的坚韧打动了无数人,如今斯人不在,大家大概只记住了她的歌声、她的笑容,很少人能明白会到她化疗时的痛苦。

发热、腹泻、口腔破溃、恶心呕吐、胸中的灼烧破裂感、走动时全身骨头都在疼……

忍受不了这生不如死的折磨,甚至会轻生的患者不在少数。

02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

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

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

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03

每天各大医院都会发生类似的故事:

一个耄耋老人入院,家属说:“不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活着!”

老人的气管被切开,喉部被打了个洞,

那里有一根粗长的管子连向呼吸机。

几个钟头的全力抢救后,他活了下来,清醒过来,痛苦地睁开眼。

他的家属格外激动,感谢医生救了他。

家人轮流昼夜陪护他,老人的病情经常反复,气道出血不止,这使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气道。

每次抽吸时,护士用一根长管伸进他的鼻腔。血块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来,这个过程很痛苦,老人皱着眉,拼命地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

每当这时,他亲人总低着头,不敢去看。

可每天反复地清理,却还能抽吸出很多。问家属:“拖下去还是放弃?”而他们,仍表示要坚持到底。

老人的生命已然是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哪怕是虚幻的希望,家人也不愿意去戳破。

几个月之后,老人离开的时候,面部水肿,已经不见原来模样。

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家人不是不知道他的痛苦,但是要拔管……

真是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

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3)

04

去年琼瑶也面临了这个话题。夫平鑫涛失智症后陷入昏迷,医生告诉琼瑶,要给病人插鼻胃管,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琼瑶一直不肯,想到丈夫插了鼻胃管后的痛苦,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演变成琼瑶和平鑫涛的儿女斗争,引起无数网友关注。

2012年的比利时电影《直到永远》由真人故事改编。

讲述的是比利时第一位接受安乐死的病人

马里奥•韦斯特拉特的真实经历。

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4)

《直到永远》剧照

他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不断推动着安乐死在比利时的合法化。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质疑:

“为什么怕疼的尊严,不被允许和尊重?”

对于绝症病人来说,疼痛并不仅仅是疼痛本身,疼痛也关乎尊严。

当年迈的母亲帮他从轮椅上抱下,因失重差点跌倒,他无比内疚,反复对母亲说对不起:

“看看坐在这的我,39岁,39岁,又重新成为婴儿。”这一刻,赤身裸体、无能为力的他没有尊严。

在影片结尾他在亲友帮助下安详的离开,再也感受不到病痛的折磨了。

死亡从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有生有死,就像没有人会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拒绝活着。

我们也不能因为活着而掩耳盗铃般地假装死亡从不会降临。

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这么做,我们对于绝症病人的安抚和挽留都是自欺欺人式的:你要好好活着啊,活着很美好啊,我们离不开你……

死亡这个话题,不管如何小心翼翼的措辞,仍然会有许多人觉得太残酷。

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的生活作为生存追求。

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顿悟。

绝症病人该不该放弃自己的生命(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自己的生命)(5)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我们,至今还没学会如何“谢幕”!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