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

窈窕淑女美如画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借着这句诗词,让我们走进郑念的故事。

她是国民第一名媛,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

郑念,原名姚念媛,她生于民国四年,一个风雨飘渺、末日余晖的年代。

郑念的父亲是北洋政府高官,如同其他贵族小姐一般,郑念在百般呵护中长大。家境优渥的她受到了极好的教育。她曾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念书,后又去英国留学,并取得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塑造了她的睿智与温婉。在事业上她有着不错的成就,凭借一口流利的英文,获得“上海口语最好的名媛”的美誉。

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1)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郑念将生活也打理得分外美好。她有一幢花园洋房,房子很大,有花,有树,有阳光,还有一个她;庭院干净,青石路,绿草坪;房间布置高雅,红木桌,青花瓷。她在晚年著作《上海生死劫》里讲述自己昔日生活居所时说:

蓝白色基调的餐厅,红木典雅的餐桌,餐厅的上方还装饰着幅当代名家林风眠的浅蓝色油画。橱柜里,与之呼应的是陈列着的蓝白色青花瓷器,这些瓷器都是康熙年间的古董。”从她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她极为讲究。精致的生活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她从不将就,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家。

生活中的她是精致的,而面对情感她又显得这样纯粹。在天津时,众多富家子弟追求,她拒绝。在伦敦留学期间,她遇到了缘分中的他,与中国留学生郑康琪相知相爱,喜结连理。婚后,丈夫郑康琪在外交部任职,夫妇俩远赴澳洲,后生下一女儿。一生一世一双人,简单一句便是郑念感情的缩影。

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2)

高贵的灵魂永不屈服

幸福像流星般转瞬即逝。回国工作多年的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终究被打破。1966年,风暴来临。一个早晨,一场腥风血雨前的平静。独坐在家中,突然三四十个陌生人破门而入,乱砸一通,突如其来的灾祸,让她心中一惊,不过,很快她便镇定下来,与这群激愤的歹徒周旋,用她独有的智慧以“可以去香港拍卖为国家赚外汇”的理由,保留下了一些古董。

面对被拿走的财物她镇静地说:''凡事总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想想那些古董,在属于我们以前,不知被多少人拥有过,经历过多少战争和天灾人祸。我们之所以能得到它,是因为有人失去了它。当它们为我所拥有时,我可以玩赏它们,现在,我失却了它们,就让别人去玩赏它们吧。

人生本就是过渡,财产并不是最重要的。面对飞来横祸,却从容不迫,命运如刀,那就让我来领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从容不迫,豁达乐观。歹徒拿走只是她的身外之物,真正的精神财富谁也夺不走。

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3)

抄家之后,她锒铛入狱,开始了长达六年半的监禁生活。

初入监狱,从小养尊处优的大小姐,震惊竟有如此简陋又肮脏的环境,不过没关系,小小的脏乱打不败她,她有着自己的小法子,把原本很少,甚至吃不饱的饭,留下一点作为浆糊,将手纸一张一张贴于沿床的墙面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掉下的灰尘弄脏,她还通过背主席语录“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向看守员借来扫帚打扫卫生,用针线缝制马桶垫,给储水的盆子做防灰罩……

一颗玲珑剔透的心落魄于尘埃,仍旧遮不住它的光芒。即使处在这样的环境依然有她的坚持,保持对生活的初心与认真。寻求居住环境干净整洁也不让灵魂蒙上灰尘。

审讯,拷打,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审讯员一遍一遍逼问着她,要她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行,在那个时代,当无数人因为环境的艰难而妥协被迫认罪时,她仍在坚持

每当她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她就用自己自创的体操使自己保持清醒,背诵唐诗,营造美好的的意象 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抗痛苦。她是真正的战士,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不幸。

锈蚀的手铐,没日没夜的折磨,孤寂,担忧,不甘,复杂的情绪翻涌在心头,她也曾身心俱疲,消沉绝望……

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4)

她曾在回忆说道:“十几个日夜里手铐深深嵌进我的肉里,磨破了我的皮肤,而后流血化脓,这样的日子让我度日如年。”但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她从不认罪,也不揭发其他人。她这样想着:她没罪,她曾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祖国,用自己的学识建设它,不曾背叛祖国,她的人格与尊严不容践踏。

她曾说过:“革命是搞破坏的人干的,建设国家是搞建设的人干的。打江山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建设国家。”聪慧通透的她清楚的认识到这场革命是一个错误,一场浩劫罢了。在举世混浊中,独自透彻。垒筑精神堡垒,与看守员斗智斗勇。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血肉模糊,日渐消瘦,却脱胎换骨,心志益坚,完成了自我救赎。看到这段经历,震撼于她在苦难中呈现的倔强与尊严,感触于她非凡的勇气、原则和智慧。

独自流浪也要活出精彩

1973年,她终于被释放,刚呼吸上自由的空气,便得知唯一的女儿早已离世的噩耗,心灰意冷的她带着一身伤痕离开这令人伤心的土地。

65岁的郑念孤身一人来到美国,在那里,学习新的生活方式:在高速公路驾车,在超市购物,使用银行的自动存取款机,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一所小房子容下一个她,一杯咖啡缓解一身疲惫,一段舞蹈重拾生活热情,一本书卷安抚心灵,伤痕已经结痂,似乎一切回到了从前,如同她少女时代般那样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1987年,郑念把她的经历写成小说《上海生死劫》,用平静的语言讲述这段伤痕累累的过往。这本自传记录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从不屈服于命运,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她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故事,一个人的波折,一个时代变迁与曲折。加拿大歌手Corey Hart深受触动,在专辑《Bang!》中,专门写了一首钢琴曲《Ballade for Nien Cheng》向郑念致敬。

妻子自杀劫狱(出狱后晚年丧女)(5)

2009年,她在家洗澡时不慎滑倒,伤口感染,不久逝世,享年94岁,临死之前她只是平静地说“我已经活够了。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独自一人,流浪异国, 命途多舛,几经坎坷。时光流逝,韶华不复,双眸依旧,深邃明亮,高贵典雅,历历在目。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贵族的一种精神与坚守。

福楼拜有句话:“一个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一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我想,这说的便是郑念吧—— 一个拥有风骨真正的名媛。

文/羽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