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上海交大杨小康教授)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共生的市场环境,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如何做到繁荣、创新、领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小康教授在2019年1月18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峰会”上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冷,它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智能时代将在可期的未来成为现实。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上海交大杨小康教授)(1)

智能时代的三个标志

观念先行,很重要。首先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它至少给了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它是依靠算法和大数据、体力等优势来战胜人类;第二只要在集合、规则、约束的固定问题中,它必定战胜人类。

第二个标志是深度学习引发大量的落地应用。在感知、认知、交流、运动、竞争与合作以及学习这六个领域,通过深度的学习,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方面实现了大量落地。

第三个标志是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在金融、零售等方面策划执行,未来的10年,人工智能如果能实现为50%的现有岗位提供非常好的助手,这样的人工智能可以有,也应该有。

智能时代的两个愿景

杨小康教授说:人工智能的其中一个愿景是以人为中心的超人感知的类人服务。这个愿景可以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稍微展开讨论,类人、智能,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来看已经可以实现图像和语言的双向理解。比如说看图说话或者是说话读图,又比如说我们家里来个客人,人脸识别就能够识别出来这是一个比较友善的陌生人,他就会上来说“客人,你喝点啥?”客人回答说“我喝咖啡”,我们的机器人就可以送上咖啡。

还有一个愿景是人工智能实现有创意、有品位。在机器学习领域比较热的一个技术叫强化学习或者叫深层对抗网络,另外,超人感知其实能带来很多应用,其中一个便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里面也应用了非常多的深度学习,深组学习,多层的特征学习,这是一个端到端的学习系统。比如说自动驾驶时,人类可以实现人、车、路的端到端协同,这样驾驶更快乐,人类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诗和远方。

人工智能将更好地服务民生

新技术带来新零售。比如计算机视觉可以实现刷脸支付,也可以对人流进行深度的分析。人工智能带来城市大脑,现在人脸识别已经非常普及,接下来人工智能还会实现对城市,对人群的透彻感知。再比如,深兰科技这次发布的熊猫智能公交车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智能城市的魅力展示。

在优质的资源非常稀缺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可以再造医疗资源,给医生有很多的超级的应用。比如说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做微创手术;人工智能也可以为护士查房、巡视、照看病人;人工智能还可以为家庭医生发去一些慰问的短信和视频。应该说这些再生的医疗资源的确是可以向我们比较理想的医疗状态迈进一步,使得人类更健康、更有尊严地生活。

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就可以胜任不少的岗位。在人工智能时代,也许创造知识才是力量。超人感知、类人服务、人机协同、以人为主,人工智能将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候,教育需要一定的前瞻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杨小康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AI的发展前景及广泛应用,让我们知道了“人工智能”并不只停留在科幻电影当中,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会深刻改变人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甚至会为人类打造颠覆性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人工智能,迎接变革。

来源:东北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