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

原创: 观复魔宝

今秋,上海的空气里又开始弥漫着桂花的香气,甜甜腻腻,丝丝入情。

有一种桂树很有趣,春天里的枝干平直着长,到了夏秋就开始拐弯着长,这弯得多了,人们就觉得看起来好像游龙,所以起名中华龙桂,原产地为四川。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1)

中华龙桂

龙,在中国有很特别的象征含义,中国人经常自称为龙的传人,这个在十二生肖里唯一非现实的动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被整合添加,并且大量的装饰在各种器物之上,比如陶瓷、漆器、玉石、刺绣等等,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它的痕迹充满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的自然而然。

龙纹的演变

【新石器】

上古的物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就像孩童幼年的画,没有章法,却带着个“纯”字,越看越喜欢,比如这条龙,墨绿色,以岫岩玉雕琢,头部长吻,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有“中华第一玉龙”的美誉。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2)

新石器时期 红山文化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殷商】

商代的龙除了身子之外,长出了前足且有爪,可见龙的发展是朝着天上走的,从动物的本质上升到能与上天沟通的神兽,我们头顶上这一方蓝天,从古到今,都接受着人们神圣而遥远的凝望。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3)

商代 玉龙

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

战国的龙极为抽象,身体开始卷曲,如云似水,图腾感渐渐消失,吉祥寓意开始出现,而且随着时代的前进,爪的数量也在慢慢的增多。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中,龙前两足有爪,爪数为二,一前一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也曾记载一个养龙的故事,说上古有奇人,能养龙,被舜帝收编后专职养龙,还赐他豢龙氏。到夏代,孔甲为王,上天显神威,赐了他两条龙,他不会养,就让一个叫刘累的人,向豢龙氏请教方法,学成回来,孔甲赐刘累为御龙氏。龙在古代也可作为交通工具,传说大禹治水,就是驾着龙在水上奔行。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4)

战国 《人物御龙图》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秦汉】

龙足伸长变成腿,有鳞甲,飘逸灵动,辟邪降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最早知道四神,是来自于一本漫画叫魔幻游戏,极度沉迷,然后就查了四神的有关资料,以至于后来一见到四神相关就分外激动,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四神瓦当,汉代的纹饰都自带仙气,怎么看怎么美。再比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画着二十八星宿和青龙、白虎的漆箱盖。古人把天上的恒星为分“三垣”、“四象”七大星区,其中青龙就是代表太昊和东方七宿的神兽,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足,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古代的天文真是太美妙了。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5)

青龙星宿图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6)

汉代 四神之龙纹瓦当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

唐代的器物,都有着一股子“唐味”,什么是唐味?就是大唐盛世的味道,空气里都是张扬的大气,就龙来说,若以何家村窖藏为蓝本,则大都是四腿三爪。

《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 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据传,韦皋其人和薛涛有一段情,薛涛也是才情出众,曾发明了一种纸,用成都浣花溪畔的木芙蓉皮为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人称“薛涛笺”。

上海历史上有一个繁荣的港口名为青龙港,唐代设立青龙镇,今留有青龙塔。2017年,上海博物馆还举办了一个青龙镇遗址考古展。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7)

唐代 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

到宋时,龙几乎已成定式,《尔雅翼》中有载“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但是南宋有个人的风格却为之一变。

这个人叫陈容,做过福建莆田太守,画龙,传说他的龙,多是在酒醉之下作成,泼墨作云,喷水为雾,此说不置可否,但观他之龙,曲颈昂跃,须目怒张,鱼类爪锐利,势不可挡,我猜他的心里住着一条龙,是为国。他的作品流传下来寥寥,但件件都是精品,《云龙图》藏于广东省博物馆,《五龙图卷》东京国立博物馆镇馆之宝,《九龙图》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六龙图》在2017年纽约佳士德拍出了3亿多人民币。此时的龙为四腿四爪。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8)

南宋 陈容《九龙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元】

北宋哲宗年间,朝廷开始不允许民众随便用龙,重臣可以,但只能是降龙,不能是升龙。题外话,在瓷界享有盛名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汝窑就生产于哲宗到徽宗二十多年间。

元代开始则彻底把龙变成了皇家用制,非皇家穿龙凤纹要判刑,那么,龙长啥样子呢?官方解释是:五爪二角的,是龙。元代的龙普遍显得凶猛些,霸气外露。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9)

元代 青花云龙纹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

明的规制严格一些,看帝后画像就可见一般,然则也有例外,比如《明史 舆服志》规定,无角无足是蟒。这样就有空子可以钻啦,明代荣禄大夫柱国夏儒的夫妻墓中,就出土过一件有五爪云龙纹的上衣,乍一看好像僭越,然则不是,这条龙没有角,只是蟒。也许你会说,那五爪也过了呀,那就要浅浅的扒一下夏儒其人,明武宗正德皇帝夏皇后的老爸,朱厚照的老丈人,封伯爵,可传三代。在那个把龙纹或赏赐重臣,或交流外宾的时代,想来也无可厚非。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10)

明代蟒纹

【清】

清代也非常重视龙,在《清史稿》中就有八十二次谈到龙,虽为民间传说,朝廷之心可见一斑,对于龙纹也相应的更严格了,官方规定龙为五爪、蟒为四爪,清世宗就曾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服用五爪龙纱缎”。在工艺上,眼鼻耳口须包括身上的鳞片都刻画的细致入微,五爪张开成“四加一”式。

一遇风云化为龙(一遇风云便化龙)(11)

清乾隆 紫檀刻夔纹海棠花口洗

观复博物馆藏

关于龙的典故和传说数不胜数,纵观龙纹整个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形象还是寓意,它都在不断的进化着,先是蛇形的身子,加个爪子加个腿,加两个角再加点鳞片,既有粗野狂放,又有唯美浪漫,人类在它身上寄予了无数的期望,同时也赋予了它千万种的美好,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陪同我们一起走过悠长的历史长河,身为龙的传人,吾之幸也。

《周易》上经初九:潜龙,勿用。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参考资料:

周琴语 《龙纹-多少飞龙天地间》

范珮玲 《漆器上的龙纹的演变及龙纹装饰类型》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