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

当年蒙哥马利看京剧《穆桂英挂帅》,看到一半就气冲冲拂袖而去:“怎么可以让这么多女人上阵打仗?男人们都干啥去了?”事实上蒙哥马利元帅这气是白生了,因为在中国的正史中,杨业是有不少儿子儿媳,但是上阵打仗的也就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每代一个人,别说女人,就是杨业的七个儿子,也只有老大杨延昭上过战场。而后人编出杨门女将的故事,其实是一种悲哀的嘲讽:“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1)

大家都知道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偃武修文的国策就阉割了国家的血性,武将出征要受文官统帅,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宁肯用太监童贯带兵征方腊、达辽国。而童贯带领的二十万“精锐”宋军,被不足一万而且是被金国打残的辽兵击溃,“自雄州之南,莫州之北,塘泊之间及雄州之西保州、真定一带,死尸相枕籍不可胜记。”

“公鸡下蛋母鸡司晨”“男子雌伏女子雄飞”,恰恰是当时人们对男人的极度失望:打西夏打不过,打辽国打不过,打金国打不过,打元兵还是打不过,所能打过的,就是斩木为兵揭竿而帜的普通老百姓。宋朝的军将已经变得比女人还女人,他们甚至于开始热衷于酸文假醋附庸风雅,本该舞刀弄枪的双手,也捧起了书拿起了笔。

而一心抵御外侮的李刚、宗泽、岳飞、韩世忠,不是郁郁而终就是惨遭杀害,就连大文豪欧阳修,也要多次上书诬告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狄青。于是在杨家将系列传说中,男的都死掉了,还有两个投降了辽国(四郎、八郎),还跟辽国公主生儿育女——在战场上打不过你,就当你的丈夫,这意淫程度也不下于“抗日神剧”了。

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2)

记得有一部电影叫《战争叫女人走开》,来源于外国作家的一句话,在讲究绅士风度的欧美国家,即使是德国意大利已经打得山穷水尽了,也坚决不招女兵入伍,反倒是日本征召了大量女学生“为军人服务”。文化的差异,让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对女人上战场甚至带兵挂帅忍无可忍。

回到正史上来看,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但是投身行伍的,只有长子杨延昭一人,之所以被叫做六郎,是因为杨延昭作战勇猛威震敌胆,就像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而杨业也只说杨延昭“此儿像我。”每次出征,必定让他跟从。至于其他的儿子,都留在皇帝身边当文官——如果杨业让所有的儿子都带兵打仗而不留在皇帝身边当人质,可能早就被灭了门了。

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3)

杨门女将的出现,实际是一种时代的悲哀——男人们靠不住,就剩下一群无依无靠的女子,要么任由异族蹂躏,要么拿起刀枪冲锋陷阵。那么男人们都干什么去了呢?男人们从皇帝到大臣再到普通老百姓,都在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皓首穷经——只要书读得好,就能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如果能考上状元,就有资格成为蔡京杨戬秦桧张邦昌刘豫了,在宋太祖赵匡胤“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下,考取功名就等于有了一面免死金牌,即使投靠金国辽国,也能混个不错的地位。

于是男人们个个峨冠博带长袖飘飘弱不禁风,“就算统兵数十万,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亲自在太庙迎接凯旋,都不如考上状元那么风光荣耀”在宋朝已经成为共识,翘着兰花指的小鲜肉老腊肉把持朝堂,他们并不拒绝用女人来保卫他们的安乐,而且当时的科举制度是不允许女性参加的。

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4)

所以说,把女人拖进战争的泥潭,不但是一种时代的悲哀,更是一种无耻的甩锅。在正常的年代和正常的价值观中,女人生来就是让男人保护的,但是有一些朝代,男人们都想在后方读书做官喝酒看戏,却幻想让女人们上阵杀敌,除了“无耻之尤”,笔者想不起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更恰当。

有时候小鲜肉而不是硬汉受欢迎真不是一个好兆头,一个抠图演员每年收入上亿,而风餐露宿栉风沐雨的热血军魂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某些人抽烟的。

杨门女将童年记忆(是时代悲哀还是无耻幻想)(5)

“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只是一帮无耻文人的无耻幻想和奢望,危难之处显身手,如果男人只会翘兰花指花天酒地,女人也是没有义务披甲出征的。笔者言辞可能有些激烈,但是请读者诸君的女士们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愿意保护一群缩头乌龟一样的男人吗?也请男士们回答一个问题:咱们能看着女人上战场而自己心安理得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