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哪家强(编校案例辨析)

01“汽车从102国道下路,往南走十公里的板油路就到了西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编校哪家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校哪家强(编校案例辨析)

编校哪家强

01

“汽车从102国道下路,往南走十公里的板油路就到了西湖。”

通往景区的路怎么会是板油路呢?这“板油路”当是“柏油路”之误。

柏油,是煤焦油沥青的俗称,是煤焦油经分馏后得到的残留物。柏油色黑而有光泽呈黏稠的液态或固态,常用于铺筑路面,也用作防水、防腐材料和制造炭素材料的原料。

柏油路就是由柏油所铺成的路。

板油,是猪体腔内壁上呈板状的脂肪。通往西湖的路是不能用“板油”铺的。


02

某剧院演出时配有繁体字幕,在表演《范进中举》时字幕上有一处写道:“海水不可鬥量”。

这里的“鬥”是“斗”之误。在用繁体字书写的时代,既有“鬥”字也有“斗”字。

鬥,读音为dòu,表示对打、相争等义。而“斗”读音为dǒu,本义是古代的酒器,也可作量词用,相当于十升。后来“鬥”简化成了“斗”。谚语“海水不可斗量”意思是大海的水是不能用斗来计量的,比喻不可以小看别人。

《喻世明言》:“有人算我八字,到五十岁上,必然发迹。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其中的“斗”是量词,是不可写作“鬥”的。


03

当时姚家木匠铺不但能做立柜、炕柜、寿木等木工活,还能做“大鼓腔”……“炕琴”等传统乐器绝活。

这里将“炕琴”归为乐器,其实,“炕琴”不是琴,而是柜子。炕琴是一个方言词,即放在炕上盛衣物、被褥的柜子,因柜卧放在炕上,形状如琴,故名“炕琴”。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吊灯的晃眼的光亮……照着炕梢上的红漆炕琴。”原注:“炕上的长卧柜,上边可以搁被子。”所以,“炕琴”不是一种“传统乐器”,应将上述引文中的“炕琴”删去。


04

“爸爸将最后一把秸秆塞进灶塘,补觉去。……爸爸睁眼一看,锅灶那边火光冲天。”

其中的“灶塘”是“灶膛”之误。

膛,指胸腔,如胸膛、开膛;引申指器物的中空的部分,如枪膛、膛线。灶膛,就是灶内烧火的地方。

塘,义为堤岸、堤防,如河塘、海塘、堤塘;也指水池,如池塘、鱼塘、泥塘;还可指浴池,如洗澡塘;等等。而结合后文“锅灶”起火的情节,上述引文中所指的应该是“灶膛”。

“塘”“膛”二字都读为táng,可能是音同致误。


05

“广告牌两米见长,一米五见方,框架是金属的,中间是防水的布料。”

这块广告牌怎么又“两米见长”又“一米五见方”呢?见长,用在数量词后,表示图形的长度。

老舍《赵子曰》:“天台公寓门外的两扇三尺见长,九寸五见宽,贼亮贼亮的黄铜招牌,刻着:‘专租学员,包办伙食。’”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图形成正方形。

闻捷《海燕》:“它的面积不到一里见方,全是岩石。”或用在表示正方形面积的数量词后,如:挖了一个一亩见方的水池。可见,使用“见方”时,该图形必须是正方形。而上述文章中先写“两米见长”,后写“一米五见方”,两者互相矛盾。

按文中的意思,该广告牌的形状应该是长方形的,将“一米五见方”改为“一米五见宽”,语意就通顺了。


06

“如今在家含贻弄孙,我要力争陪伴左右……”

“含贻弄孙”是“含饴弄孙”之误。

饴,用米、麦制成的糖浆。含饴弄孙,即含着饴糖逗小孙子玩,形容晚年悠闲、不问他事的生活乐趣。

贻,本义是赠送、赠予,引申出遗留、留下等义,如贻害、贻人口实,还指一种黑褐色的软体动物,即贻贝。汉语中无“含贻弄孙”之语。


07

“赫区‘非遗’馆的设计,陈英伟用丰富的设计语言和高妙的表达手法,表现了设计意念上高屋建翎的主题感和深思熟虑的逻辑性。”

这里的“高屋建翎”写错了,应是“高屋建瓴”。

瓴,读作líng,从瓦,令声,指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建”有倾、倒的义项。

高屋建瓴,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高屋建瓴”的意思是在高房顶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态势。

“翎”也读作líng,指鸟翅和尾上的长而硬的羽毛。

“高屋建翎”难以索解,汉语中没有这个词。

08

“与他们相伴厮守的,是来自彼得堡与巴黎沙龙里典雅美丽、风姿绰绰的贵妇人阔小姐。”

其中的“风姿绰绰”应是“风姿绰约”。

绰绰,可指宽裕的样子,如绰绰有余。还可指舒缓的样子。唐张祜《筝》诗:“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风姿”和“绰绰”组合让人难以理解。

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关注一起编校公众号发送“法规”即可获取质检相关的主要依据。

“风姿”即风韵体态;“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体态柔美动人。


09

“一时码头人影瞳瞳,长篙林立,脚步声声,参赛的,观赛的,表演的,乐队操弦掌锣的……”

这里的“瞳瞳”应改为“幢幢”。

“幢”是个形声字,从巾童声。它有两个读音,读chuáng时,指古代一种用作仪仗的旗帜,也指写有佛号或经咒的锦帛;读zhuàng时,指的是舟船上形如车盖的帷幔,也作量词,用于建筑物等矗立物。

“幢幢(chuáng chuáng)”是个书面语,有多个义项,可指羽毛下垂貌、回旋貌、往复不绝貌等,现多用来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幢幢、灯影幢幢等。

瞳,读tóng,即瞳孔。汉语词汇中没有“瞳瞳”,误“幢”为“瞳”可能是形近所致。


10

“朝美严重缺乏互信……半岛形势仍存在发生严重反复、功亏一溃甚至引发剧烈对抗冲突的不确定性。”

“功亏一溃”的“溃”应为“篑”。

篑,古代用来盛土的竹筐。“功亏一篑”一词出自《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堆高达九仞(古代长度单位)的山,只因缺少了一筐土而未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因差了最后一点努力而失败。

“溃”本义指水漏,引申指大水冲破堤防。“一溃千里”形容败得不可收拾。汉语中没有“功亏一溃”的说法。


11

“童年时,印象深的还有妈妈做的酱,把当年收的新鲜的小麦洗净、浸泡,煮软烂后,洌干水分……”

“洌干水分”应写为“沥干水分”。

沥,读lì,与“漉”同义,指水、酒等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引申出渗出、吐露等。“沥干水分”意为使物品中的水分渗出而变干。洌,读liè,指(水、酒等液体)清澈的样子。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沥”与“洌”音、形、义皆不同,“洌干水分”的说法,让人无从索解。


12

“在“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今天,山芋依旧受到乡亲们的喜爱,故乡的餐桌上仍时常能看到它庞大的身影,那是为了营养搭配和回归自然。”

这里的“烩不厌细”错了,“烩”字应改为“脍”。

脍,读kuài,从肉会声,本义是细切的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句出自《论语·乡党》。此句讲的是祭祀时对供品的要求,粮食要尽量精挑细选,肉要尽量切细。这些要求是为了体现祭祀时对祖先的敬意,后人常借此形容对饮食极为讲究。厌,满足;不厌,不满足。

烩,读huì,指的是一种烹饪方法。将汤汁注入锅中,加入食材后用慢火煮,至汤汁不多时勾芡即可。

古今汉语都没有“烩不厌细”的说法。


13

“总感到此生最大的憾事乃读书太少,青少年时因穷得常常身无分文,家徒四壁,没机会多读书……还是在一位急功好义的朋友帮助下,断断续续读完了初中。”

“急功好义”一词是“急公好义”之误写。

急,义为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也有对众人之事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的意思。“公”有公共、共同之义。“急公好义”是个褒义词,形容人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晚清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此次由上海捐集巨款,来晋赈济,急公好义,已堪嘉尚。”

“功”字,有功效、成就、功利等义。汉语中有“急功近利”一词,义为急于谋求眼前的功利,系贬义,也作“急功好利”。形容人急于求成,贪图眼前利益。


14

“他是三十年来重复同样的故事,从不觉得厌烦,把平凡做到了极致。一叶窥豹,从‘茅房’初创到三十而立,武陵源建区三十年来的成就,从他的新闻作品里都有迹可循。”

“一叶窥豹”有误,是把“一叶知秋”和“管中窥豹”杂糅在一起了。

一叶知秋,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就是说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将要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由现象或部分推知本质或全体。

上述引文中说的是从“他的新闻作品”找到痕迹,发现“武陵源建区三十年来的成就”,用“一叶知秋”是合适的。

管中窥豹,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即从管子里看豹,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花斑,比喻看到的不是全部或者整体。后也有用“管中窥豹”表示略见大概的意思的。


15

“今年5月,阿里从全国与施耐德、ABB、西门子的合作商中挑选了9家企业,送样柜到杭州参加‘盲评’式评审,立新科技的产品脱颖而出,崭获第一。”

“崭获”写错了,应是“斩获”。

斩获,原指战争中斩首与俘获。《旧唐书·本纪第五》“二月,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大破新罗之众于七重城,斩获甚众。”现在泛指收获,多指在竞赛中获得奖章、奖牌、好名次等。“斩获第一”即获得第一的好名次。

“崭”有高峻、优异等义,如崭露头角、崭新等。

汉语中并无“崭获”,“崭获”也说不通。


一起编校(gongzhonghao)与你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