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电子琴(正月十五闹花灯)

如果把春节比作一场盛大的联欢晚会的话,小年祭灶是序曲,除夕初一是高潮,那么,正月十五闹花灯则是最后的压轴大戏,让人回味悠长,难以忘怀。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正月十五闹花灯各地习俗又不尽相同,有的地方耍龙灯,有的地方舞狮子,有的地方踩高跷。

正月十五闹花灯电子琴(正月十五闹花灯)(1)

灯笼

​ 在喻勇成童年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喻家荡子,每年的元宵节,到处呈现出一片张灯结彩、生龙活虎的喜庆热闹场面。 童年元宵节的喜庆,体现在那一盏盏火红的灯笼上。那时候条件差,灯笼比较简易,大都是父母就地取材给做的:先用铁丝或竹篾扎个笼子,或长方形或椭圆形,上面罩一层透明的薄膜或红油纸;再找一个小木板当底座,用一根弯成“n”字形的铁丝固定在底座上,穿过笼子的两个端口;然后在底座上放置好小蜡烛,灯笼就做好了。为了美观,还会用红纸剪些穗儿糊在上下两端,手巧的人家还会剪些手牵手的小人儿、鸟兽花卉等装饰图案,贴在灯笼上。

正月十五闹花灯电子琴(正月十五闹花灯)(2)

舞狮子

​ 正月十三是“上灯”仪式,村里老少出来按照正式玩花灯的路线流程走一遍,算是彩排,虽然没有正式灯会精彩,但孩子们还是会拿出各式灯笼热情的跟着试灯队伍。

正月十五闹花灯电子琴(正月十五闹花灯)(3)

玩花灯

​ 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早早吃完晚饭,小伙伴们就兴高采烈地挑着灯笼,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来到村口,聚在一起,比谁的灯笼亮,谁的灯笼好看。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蜡烛歪倒,燃着灯笼的事情也有发生,一旦这个时候,大人就会威逼利诱哥哥姐姐把手中的灯笼送给弟弟妹妹,刚刚还伤心欲绝的小孩立马雨过天晴,留下哥哥姐姐满眼的不甘。 最美的还是大雪时的元宵节。雪打灯,好年成。白的雪、红的灯,还有蹿上夜空的烟花,不时响起的鞭炮,和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幅温馨、喜庆、祥和的乡村雪夜元宵图。

正月十五闹花灯电子琴(正月十五闹花灯)(4)

更多合集关注公众号

相见欢

成城行者

烟花谢了灯笼,太匆匆。奈何今朝故土明西东。

长空炮竹碎,相留醉,何时逢。当是经年奔波来年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