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一只鹤鸟主动啄掉羽毛献给隋炀帝)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192】

大隋政治,向来讲究识大体、顾大局,要求朝廷百官、天下子民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经过开国数十年“胡萝卜加大棒”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到了二世皇帝隋炀帝杨广时期,不但干部队伍、普罗百姓的大局意识显著提高,就是飞禽走兽也纷纷效仿看齐,为大隋革命事业尤其是实现隋炀帝提出的“大隋梦”添砖加瓦。

隋炀帝是个很有担当精神的皇帝,非常勤政,可谓朝乾夕惕、夙夜在公,经常亲自巡视四方,检查地方工作。

开拓意识也很强,刚正式成为大隋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核心,就推出数项改革举措,而且专门去啃老爹隋文帝杨坚啃不动的硬骨头。

隋唐时期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一只鹤鸟主动啄掉羽毛献给隋炀帝)(1)

总之,衣食住行,所有一切都往华丽贵重、奢侈炫富的方向可劲的造,“以称上意”。

中国古代,皇帝出行仪仗卫队旌旗招展,少不了用飞禽走兽的羽毛装饰,炀帝遂“课州县送羽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下动物们可就惨了,“民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氅毦之用者,殆无遗类”。

地方官驱赶百姓设下天罗地网,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身上带毛的,一个也逃不过。

乌程县即今天浙江湖州市“有高树,逾百尺”,树上“有鹤巢”,有只鹤鸟在树上好不容易自食其力盖了间经济适用房,刚孵下小鹤,一家人其乐融融,小日子过得还凑合。

隋唐时期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一只鹤鸟主动啄掉羽毛献给隋炀帝)(2)

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身鲜艳亮丽的羽毛成了鹤鸟最大的罪过,谁让炀帝核心要用你的羽毛装饰天子威仪呢?

地方官本来要派人爬树抓鸟,可鹤鸟选的这棵树地段、户型太好了,“旁无附枝”,爬不上去。那就来狠的,“乃伐其根”,砍树拔毛。

鹤鸟一看,立马慌了。树一倒,不但自己小命不保,小鹤仔也躲不过一劫,“鹤恐杀其子”。

你们丫的不就是想要我身上的羽毛嘛,老娘给你,都给你,“自拔氅毛投于地”,主(被)动(迫)啄光身上的羽毛,扔给地方官,拿去领赏吧。

乌程地方官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很会搞宣传工作。

献上羽毛还不算完,还要继续深挖此事背后蕴含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马上开动舆论机器大加宣传,“天子造羽仪,鸟兽自献羽毛”。

隋唐时期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一只鹤鸟主动啄掉羽毛献给隋炀帝)(3)

仙鹤主动为皇帝核心“大造羽仪”的伟大工程竭心尽力,这可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最大祥瑞,这充分说明了“大造羽仪”的事业是荣光的,道路是正确的,全党同志一定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伟大的炀帝为核心的大隋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

隋唐时期的充满智慧的故事(一只鹤鸟主动啄掉羽毛献给隋炀帝)(4)

宣传工作做到这个高度,哥也是醉了。

不管主(被)动(迫)拔毛的鹤鸟信不信,乌程地方官信不信,百姓信不信,反正炀帝是信“鸟兽自献羽毛”了。

既然信了,羽仪工程就加大力度,“帝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

只是,一地羽毛铺就的到底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辉煌之路,还是龙旗落地、身死国灭的亡国之路,就不是炀帝核心所能预料到的了。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