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为什么会落得三家分晋(晋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被三家瓜分的)

春秋五霸中,真正能长时间称霸的只有晋国,自晋文公始霸到晋悼公,晋国基本都是超一流强国,中间只有秦国秦穆公时期和楚国楚庄王时期能与之抗衡而如此强大的晋国,却在春秋末期看似突然的从内部被瓦解,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晋国为什么会落得三家分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国为什么会落得三家分晋(晋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被三家瓜分的)

晋国为什么会落得三家分晋

春秋五霸中,真正能长时间称霸的只有晋国,自晋文公始霸到晋悼公,晋国基本都是超一流强国,中间只有秦国秦穆公时期和楚国楚庄王时期能与之抗衡。而如此强大的晋国,却在春秋末期看似突然的从内部被瓦解,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晋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里的?

晋国始封于公元前1033年,最开始叫唐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虞封地。唐叔虞的儿子姬燮即位后将国号改为晋。

西周晚期,晋穆侯打条戎吃了败仗,就给刚出生的嫡长子起名“仇”。打千亩时得胜,给刚出生的庶子起名“成师”。太子成仇,少子成师,嫡庶子的名字意思相悖,冥冥中预示着未来晋国王室公族的血雨腥风。

晋文侯姬仇

晋穆侯死后,但晋穆侯的弟弟政变自立,4年后逃亡在外的姬仇率众推翻了晋殇叔,即位晋文侯。姬成师出了不少力,加上他自己本身能力也比较强,因此一直都是被晋文侯重用。

骊山之难(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原型)后,鲁国等扶持周幽王嫡子姬宜臼(周平王)迁都洛邑,虢国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在镐京即位为周携王。这种一国二君的局面一直持续了二十年,直到晋文侯出兵镐京攻杀了周携王才得以结束。

曲沃桓叔 姬成师

小宗七十年的奋斗史——曲沃代冀

晋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姬伯(晋昭侯)即位后把叔叔姬成师封到了曲沃,即曲沃桓叔。曲沃是晋国最大的城市。曲沃桓叔在曲沃做大,晋国的贵族们也开始选边站队,公元前739年,一个叫潘父的大臣杀了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来冀城继位。但在冀城的公族势力强力反对下,桓叔只得返回曲沃,公族拥立了晋昭侯的儿子即位,即晋孝侯。

桓叔死后,他儿子曲沃庄伯和孙子曲沃武公,在小宗取代大宗的路上坚持不懈,庄伯在公元前724年和公元前718年先后攻入冀城杀了晋孝侯和晋鄂候,武公杀了晋哀侯,小子侯和晋侯缗。

曲沃代冀

为什么小宗杀了大宗这么多代君主依然没能顺利入主冀城成为诸侯?

主要阻力有三,

第一,需要国内其他贵族尤其是公族的认可,

第二,需要其他主要诸侯国的认可,否则他们很容易借机出兵干涉

第三,需要周王室的认可,册封之后才能位列诸侯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晋国曲沃小宗取代晋国大宗的过程,一直持续了接近70年,晋昭侯到晋侯缗这六代大宗君主全部被杀原来晋文侯的子孙大宗近乎凋零。

终于到了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终于获得了周王室的册封,正式成为晋国君主即晋武公,曲沃小宗也取代冀城大宗成为晋国的王室公族。

晋献公屠戮公室,流放公子

晋武公当了两年国君就去世了,儿子姬诡诸嗣位,即晋献公。晋献公是个有为的君主,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他手里晋国实力获得极大增强,为之后晋国独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晋献公

但由于晋献公出身曲沃小宗,一直有得国不正的阴影,因此他也担心其他公族做大威胁军权,在大夫士蔿的劝说下,做出了屠戮晋国公室的决定。派人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晋国的公室不仅没有在曲沃代冀之后得以恢复,反而进一步走向凋零。

刚屠戮完公室,紧接着又发生了废长立幼的骊姬之乱,晋献公为了让骊姬又生下儿子奚齐成为太子。逼死原太子申生,申生的两个同母兄弟夷吾和重耳则逃离晋国。

晋献公死后,奚齐成为国君,仅仅十个月后,在晋献公葬礼上就被大臣里克所杀,另一个大臣荀息立骊姬的另一个儿子卓子为君,不久后又被里克杀掉。逃亡在秦国的夷吾在秦国护送下回国即位,即晋惠公。晋惠公登上君位后又与秦国交恶,秦国又找到重耳。晋惠公死后,其子即位为晋怀公,这时秦国护送重耳回国,晋怀公出逃,重耳即位即晋文公。

从晋献公诛杀宗室公子,再到废长立幼,再到重耳归国,晋国公族几乎只剩重耳一脉。

四 文公设六卿,臣子们的好时代

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回国即位后,跟着他流浪的赵衰、狐偃、先轸 等人都被重用,晋文公设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即六卿,其中中军将为正卿,这直接导致晋国形成了六卿执掌大权的局面。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至于晋国公室,则没有人可以跻身六卿之中。当然,在晋国和楚国、秦国、齐国争霸的过程中,这些卿大夫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晋国得以称霸中原的重要力量。

这些臣子在不断立功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赏赐,最重要的就是封地,慢慢地属于王室的土地越来越少,属于臣子的土地越来越多。

五 赵盾专权

晋文公60高龄即位,在位不到9年后去世,其子晋襄公也是明君但不长命,在位七年即去世,幼子姬夷皋即位,赵衰的儿子赵盾正为了中军将,赵盾开始逐步掌握朝堂,成了晋国幕后的控制者,赵盾甚至还阻止了诸侯会盟这种以前只有君主可以做的事情。

赵盾

赵穿

赵盾权利有多大?晋灵公想从赵盾手上夺权,结果被赵盾授意赵穿杀死,但史记里赵盾被描绘成一个赤胆忠心的臣子,把晋灵公描绘成一个从小顽劣不堪,草菅人命,荒淫好色的君王,但晋灵公即位时才四岁,死亡时也17岁,大概率跟被霍光废掉的海昏侯刘贺一样,被胜利的权臣污名了而已。

赵穿杀死国君这么大的罪,结果却什么事都没有,可想而知赵氏当时势力已经在晋国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如果顺着这么发展,搞个跟田氏代齐一样的赵氏代晋也完全有可能。

六 六家专权到三家分晋

晋景公即位后,眼看赵氏做大,又没有可以依靠的宗室力量,只能借力打力,鼓动其他被赵氏所欺压的贵族发动对赵氏的袭击,最终赵氏被屠灭殆尽,仅仅小宗赵武一脉尚存。

景公除掉赵氏,重新夺回了大权,但并没有改变打压宗族的国策,公族依然备受排挤,甚至出现了外族卿大夫出任公族族长的情况。此时晋国公室若能改弦更张发展宗族力量,或许就没有三家分晋的历史了。晋国王室不支持公族发展,但赵氏一脉虽然几近灭门,却从赵武开始又迅速恢复,很快又人丁兴旺起来。

晋景公到晋悼公两代明君,继续倚靠外族公卿称霸中原,错过了发展公族的最佳时机,后代君主要么年少,要么羸弱,不再具备挑战卿大夫的能力,国政由这些世袭公卿所把持,最早的十一家公卿,因斗争失败而被灭或整族外逃,到晋平公八年(公元前550年)缩减到六家,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这个时期的六卿基本就代指这六家

范、中行、智、韩、赵、魏 六卿的封地

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铁之战,范氏、中行氏被灭,遂取消中军,六卿变为四卿。

智、赵、魏、韩四卿

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智氏本来联手韩氏、魏氏消灭赵氏,但赵氏施以反间计,三家联手消灭执政的智氏,为最终实现“三家分晋”奠定基础。

晋阳之战后 赵、魏、韩三家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静公为庶人,晋国彻底灭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