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

黄巢是唐末最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对唐王朝造成最大伤害的三个大盗巨寇之一,《旧唐书》总结,唐王朝三百年,“其间沸腾,大盗三发,安禄山、硃泚、黄巢是也。

黄巢本有机会如刘邦、朱元璋一样推翻旧王朝建立新帝国,至不济也可以割据一方,坐待天时。可惜的是,黄巢虽然取得了纵横十二省、往返一万五千里、攻克唐王朝东西两都的伟大成就,但入长安之日就是黄巢失败之时,固守长安两年,围攻陈州城三百天,黄巢用自己的失败成就了唐王朝终结者李克用和朱温。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

【王仙芝不是个能做大事的人】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山东大灾,私盐贩子王仙芝聚众起义,黄巢率兄弟子侄八人招募数千人响应。在王仙芝率领下,两年间起义军转战山东、河南、湖北,虽然没能取得决定性战果,但攻占了不少唐军防御空虚的州县,甚至一度威胁到唐王朝的东都洛阳。

实事求是讲,王仙芝转战各地的原因是在山东沂州、河南郑州两次被唐军击败,王仙芝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如果王仙芝能在山东占据数州之地,自然就不用到处流窜了,但就如之前占据浙东的裘甫这种守家之犬一样,早就被唐军合围消灭了。

黄巢本为盐商家庭出身,《新唐书》记载,“世鬻盐,富于赀”,黄巢之所以能够背叛自身阶级投身推翻旧统治的伟大事业,欧阳修总结是黄巢“喜养亡命”、“喜乱”,是个想借乱世兴起的野心家。

但不管怎么说,黄巢不但带了八个兄弟子侄,还招募了数千人,这种破家投身革命的行为证明了黄巢是个理想主义者,至少初期如此。

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取得农民起义最高成就的领袖朱元璋就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并且贯彻始终。与朱元璋相比,黄巢明显差了一筹,也就是与李自成同一水平。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2)

王仙芝到湖北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与朝廷和解,准备接受招安。但唐僖宗及大臣们出于对王仙芝这样原本社会最底层“草贼”的歧视,只给了王仙芝一个八品的小官,没什么诚意。黄巢身为王仙芝起义军的核心力量,竟然一无所获,于是二人反目分道扬镳,此次招安被破坏。

乾符四年(877年),王仙芝一直在湖北一带活动,黄巢重新回到山东老家,并取得了攻克郓州、沂州,杀掉天平军节度使的战绩。

但在唐军围剿之下,王仙芝、黄巢再次合流,准备在河南与唐军主力决战,共同攻打当时各路唐军主帅宋威驻守的宋州城。

可惜农民军和唐王朝正规军的战斗力还是有差距,在其他唐军支援下,王、黄义军大败,王仙芝重回湖北,黄巢被驻守洛阳的唐军一路追赶,无奈且战且走,在河南一带游动作战。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3)

(此图不准,仅供参考)

【向南!向南!】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败身死,黄巢收拢了王仙芝残部,自号“冲天大将军”,建立政权并任命各级官员,在河南一带裹挟了十余万百姓准备攻略淮南。

当时局面对黄巢非常不利,各路唐军合围,黄巢连战连败,手下不少将领投降了唐军。

黄巢体现出枭雄本色,假意投降天平军节度使,天平军是当年王仙芝、黄巢起事的地方,也是他们的老家。作为交换,黄巢被任命为右卫将军,被要求率部回郓州放下武器接受整编。

实事求是讲,右卫将军是从三品,官位不低了,估计是考虑到黄巢盐商家庭出身,有资格参加科考出仕,招安政策比王仙芝优厚得多。

但黄巢并未真正接受。

黄巢一投降,各路围剿的唐军就开始松懈放松警惕,黄巢趁机渡过淮河,并在乾符五年三月率军过了长江,进入了唐王朝实力相对较弱的浙江地区,攻陷“虔、吉、饶、信等州”,重新恢复了实力。

黄巢下一个目标是向西进入湖北,那里还有王仙芝残部,容易继续扩大实力。可惜,西进途中,黄巢再次被唐军地方官击败,无奈,乾符五年八月,黄巢向东进入浙东,并“开山路七百里”,南下进入了福建,“攻剽福建诸州”,十二月,黄巢占领福州,之后在唐军一路追击下进入岭南,围攻广州城。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4)

【招安失败】

按理说,黄巢应该利用这个契机改为种田流,以广州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利用海洋贸易割据岭南。但黄巢不是经过现代教育和网络小说熏陶的现代人,这也算是古人的历史局限性,根本没有在岭南长久经营的想法。

客观环境是当时的岭南不同于现代中国最发达地区广东:根据《旧唐书》记载,盛唐时期广州下辖十三县,有户口4.22万户,人口约20万,是岭南人口最多的地区。其次是安南,人口10万,其他各州人口数千到数万不等。而中原地区人口和城市密度远超岭南,仅黄巢起家的天平军下辖的三州中,郓州有人口50万、濮州40万,曹州71.68万。

当时的岭南和中原发达程度的差别,比现代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西南贫困落后地区的差别更大,虽然中原受常年战乱影响人口减少,但仍然比岭南地区要先进。

另外还有个严重问题,黄巢这些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士卒罹瘴疫死者什三四”,黄巢也要考虑手下人的想法。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5)

(那时的岭南可不是这个样子)

黄巢还是想回山东老家的,第一次提出的条件是任天平军节度使,被唐僖宗拒绝。黄巢退而求其次,要求任岭南节度使,朝中大臣商议,有人说:“广州市舶宝货所聚,岂可令贼得之!”只答应给黄巢一个“率府率”的官位。

率府”是唐代军事机构,东宫太子手下有十率府编制,率府率是最高长官,正四品上,比之前的将军官位还低了一级。

问题是,黄巢不可能到长安当官,而且唐僖宗当时才十七岁,根本就没有立太子,更没有东宫十率的军队编制,率府率相当于是个有级别没实权的荣誉官位。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谈判破裂,黄巢放弃招安的想法,“急攻广州,即日陷之”,广州节度使被擒杀,黄巢掳掠岭南各州县,之后开始准备北上回中原。

从乾符五年底进入岭南,到乾符六年十月北上,黄巢在岭南只停留了不到一年。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6)

(也不是这个样子的)

【重回中原】

黄巢北上之路并不容易,虽然岭南甚至整个南方地区唐军实力薄弱,但两条北上通道,西路是宰相王铎坐镇,中唐名将李晟后人李系率五万大军镇守湖南潭州(现湖南长沙);东路更是有连败黄巢的名将高骈守住了长江下游地区。

黄巢不敢和高骈刚正面,就走了西路,沿湘江乘木筏北上。

乾符六年十月,黄巢在潭州城下取得了北上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李系虽然是名将之后,但只是个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流人物,黄巢大胜,五万唐军被杀光,“流尸蔽江而下”。

之后,黄巢继续北上攻打江陵,号称人马五十万。当时江陵城中唐军不满万人,宰相王铎一看大事不好,自己跑到了襄阳,留下将领刘汉宏守江陵。

这个刘汉宏一看宰相都跑了,自己也不能在这里等死,也反了,“大掠江陵,焚荡殆尽,士民逃窜山谷,会大雪,僵尸满野。”后来这个刘汉宏再次投降唐王朝,还被任命为浙东节度使,死在唐末诸侯混战惨烈的淘汰赛当中。

黄巢军十几天后占了江陵空城,然后继续北上襄阳,准备直扑长安。但在襄阳城下,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刘巨荣设伏大败黄巢军,并一路追击到了江陵,黄巢损失惨重,只得放弃西路北上的企图,转头沿长江东下。

当时有人劝刘巨荣继续追击,刘巨荣说:“国家喜负人,有急则抚存将士,不爱官赏,事宁则弃之,或更得罪。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

国家高级干部、封疆大吏都已经是这么考虑了,这个国家真的药丸。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7)

黄巢的胜负影响了长安城中的政治斗争结果,宰相王铎由于潭州大败、江陵失陷,被免去相位到洛阳当了个闲职,唯一有战略眼光的宰相郑畋也被架空,开始了宰相卢携——高骈政治同盟把持朝政的日子。高骈这个取代王铎刚刚成为各路唐军总指挥的名将,废弃了原来王铎、郑畋的一系列布置,在淮南汇集了七万大军,就等着黄巢一头撞过来。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的头几个月,黄巢在江南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打城池、掳掠百姓,连杭州都失陷,“贼势复振”,又有了二十万大军。

三四月份起,新官上任的高骈派遣手下大将张璘渡过长江攻打黄巢,结束了黄巢在江南各地纵横往来的好日子,江淮一带的唐军与黄巢军交战几乎全胜,黄巢军中又受到瘟疫困扰,大批黄巢手下投降,黄巢再次陷入绝境。

形势一片大好,唐僖宗和宰相卢携等人都觉得黄巢快要不行了,已经开始庆贺胜利。

五月,黄巢再次请降,并用抢劫的金银财宝贿赂张璘,得到喘息之机。当时各路唐军援军汇集淮南,高骈觉得大局已定,就遣散了各路援军,避免别人分功。结果黄巢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再反,并大败高骈军,阵斩大将张璘。

七月,黄巢自采石矶渡过长江。

当时高骈有长江天险,并且手下仍然有不少兵马,但高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策,固守扬州自保,放黄巢轻易渡过长江北上。

高骈的举动,让唐僖宗和长安百姓大失所望,唐僖宗一边下诏痛骂高骈,一边调集兵马沿汝州、溵水、淮河一线布防,阻止黄巢渡过淮河威胁洛阳。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8)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但黄巢现在已经有了主角光环,原来在襄阳与刘巨荣共同击败黄巢的江西招讨使曹全晸,这时已经改任天平军节度使,是个会打仗的,率六千唐军与黄巢交战。虽然曹全晸屡次击败黄巢军,但寡不敌众,高骈又不发一兵援助,曹全晸被黄巢击败;对黄巢更有利的另一件事情是唐军之间发生内斗,徐州来援的三千唐军被其他唐军全部杀死,各路唐军人人自危,于是“诸道屯溵水者皆散”,淮河防线出了一个大口子。

九月,黄巢过淮河,这时的黄巢已经下定决心要拿下长安,自号“率土大将军”、“天补大将军”,一路“所过不虏掠,惟取丁壮以益兵”,并对周边各地唐军发了通告,说明要经洛阳、潼关取长安,要求各地唐军“各宜守垒,勿犯吾锋!

果然,无人敢拦阻黄巢,主角光环作用巨大。

十一月,洛阳守将不战而降,黄巢并未劫掠洛阳,“劳问而已,闾里晏然”然后直奔潼关而去。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9)

(洛阳)

唐僖宗只得调集全部力量固守潼关,但这时的神策军已经不是当年的神策军了,能打仗的早就被派出去了,留在长安的只是些追求华衣怒马的“长安富家子”,一听要打仗,赶快用钱雇佣长安贫病百姓充数,总算凑出了一万二千人,其中仅有二千人稍有战斗力。

十二月,黄巢前锋到了潼关城下,“白旗满野,不见其际”,猛攻之下,唐军放弃潼关外围固守关城,这时唐军仅剩下二千多人,长安无一兵援军,更无粮草物资补给。

潼关也不再是二百年前的潼关了,由于关中人口增多,植被破坏严重,潼关周边的群山树木被砍伐不少,有了能够供行人通行的小道。黄巢军从小道绕过潼关,前后夹攻,放火烧关,潼关城破。

潼关失守后,仅凭长安是挡不住黄巢军的,长安城虽然被设计为一座军事堡垒,但唐代三百年从来没有一次依靠长安城防挡住敌人进攻,这次也不例外,唐僖宗弃城逃走,临走前给黄巢封了一个天平军节度使的头衔。

黄巢已经马上就成为长安之主了,哪里能看上这个当年求而不得的官位,继续进兵长安。长安留守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不战出降,率文武数十人迎接黄巢于霸上。

巢乘金装肩舆,其徒皆被发,约以红缯,衣锦绣,执兵以从,甲骑如流,辎重塞涂,千里络绎不绝”,这是黄巢一生当中最风光的一刻。

用黄巢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0)

(长安)

【困长安】

初入长安的黄巢军还能够约束士兵军纪,施舍贫困百姓,司马光甚至酸溜溜的说了一句“其徒为盗久,不胜富,见贫者,往往施与之”。

但没几天,黄巢军开始掳掠长安城,杀人放火,尤其是官吏个个被杀,黄巢已经无法控制。

实际上并非是黄巢无法控制自己的手下,而是黄巢一生目标就是夺取长安,这个目标实现后,黄巢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先天局限,哪怕黄巢是其中佼佼者。

几天后,黄巢杀光了没来得及逃走的唐王朝宗室,并在大明宫含元殿继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原来的唐朝官员,三品以上的停职,四品以下的保持不变,义军骨干按唐朝官制进行任命和封赏。

对于不投降的唐朝官吏,黄巢一律杀掉,包括原来的长安守将张直方虽然投降,但私下收留救助了不少人,也被黄巢杀掉。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1)

黄巢入长安之日,就是失败的开始,其中有两个关键人物。

第一个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本来已经投降了黄巢,但受不了黄巢的各种指使命令,叛黄归唐,并击败了黄巢派来的朱温军,夺去不少粮食辎重,屯兵于长安渭河以北;

第二个是宰相郑畋,在唐僖宗出逃后去了凤翔,这是长安以西的军事重镇。郑畋表面上接受了黄巢的招揽,私下却调集关中各地驻守的神策禁军数万集结于凤翔,加强城防、训练士卒,并“分财以结其心,军势大振”。中和元年(881年)三月,黄巢派手下头号大将尚让率五万大军攻打郑畋,由于轻视郑畋是个书生,被郑畋设伏败于龙尾坡,斩首两万余,“伏尸数十里”。

当时长安城中有人写诗嘲讽尚让,还贴在尚书省大门上,尚让大怒,把尚书省内的官员及守门士兵都挖去眼睛倒挂,并在城中搜捕能写诗的,杀了三千余人,其余识字的一律从贱役,这种残暴手段更是让长安人离心。

站稳脚跟的王重荣和郑畋一西一北,手下兵力虽然不足击败黄巢,但也具有一定威胁,黄巢的各种军事行动开始趋于保守,长安城反而成了黄巢的最大负担。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2)

(长安)

【二年的长安攻防战,李克用收复长安战功第一】

中和元年(881年)四月,在唐僖宗号召下,各路唐军向长安进逼,郑畋、王重荣、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党项拓跋思恭(李思恭)等人是第一波。

这批唐军人数并不是很多,郑畋、王重荣不过各有数万,王处存只有数千,拓跋思恭这次也仅有数千党项骑兵,与号称六十万的黄巢不是一个数量级。

但黄巢竟然率众东走,也不知道是故意设伏还是失去判断力,唐军得以第一次在黄巢手中收复长安。

进入长安的官军得到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但唐军回报是各处劫掠,晚唐正规军和贼兵没什么区别,军纪极差,各路唐军还争功诿过。并未远去的黄巢得知长安情况,率军重回长安,入城唐军都是大包小裹的,逃都来不及逃,“死者什八九”。

黄巢重入长安,得知长安百姓帮助官军,就开始纵兵屠杀,“谓之洗城”。各路唐军本来人数就不占优势,又有如此大败,只得退后,“贼势愈炽”。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3)

中和元年下半年,双方互有攻守,唐王朝调整了指挥体系,撂挑子了的高骈被免去各路唐军主帅一职,宰相王铎重新为帅。

中和二年(882年)开始,在王铎统领下各路唐军开始占了上风,到了四月,“官军四集,黄巢势已蹙,号令所行不出同、华”,黄巢控制区域只剩下长安及同州(现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华州(现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二地了。

长安城本来粮食就不能自给,现在漕运断绝,本地产的粮食又被战乱破坏,粮价暴涨,无论黄巢军或是官军,都以平民为食,“贼卖人于官军以为粮,官军或执山栅之民鬻之,人直数百缗,以肥瘠论价。

九月,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任同州防御使的朱温举城投降唐军王重荣部。这次唐王朝也不小气了,直接给朱温任命为同华节度使,同州是朱温本来就占据的,华州在黄巢控制之下,朱温想要实打实的控制两州,就要从黄巢手中把华州夺过来,这也是宰相王铎等人的小心思。

当时黄巢仍然兵力不少,唐军仍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尽快收复长安,时任王重荣副手的宦官监军杨复光建议再次请李克用派兵平乱。

王铎也是急病乱投医,直接就以唐僖宗名义召李克用,李克用当即率领一万七千沙陀人先头部队进入关中,加上后续兵力总计四万,不久前李克用抢占的山西部分地区被唐王朝默认,还给李克用授予雁门节度使官位,这是后来李克用争霸天下的根基所在。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4)

(李克用)

十二月,李克用开始与黄巢接触,这支新生力量给黄巢军很大压力,李克用的部队都穿黑衣,被称为“鸦军”,黄巢手下都说“鸦军至矣,当避其锋”。黄巢这时候也不愿意局势失控,就向李克用求和,但李克用虽然接受了黄巢的礼物,军事行动却不停,说话不算的并非只有黄巢一个。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军终于集结完毕,双方在长安城下决战,李克用与其他各路唐军与尚让为帅的十五万黄巢军大战,结果唐军大胜,“俘斩数万,伏尸三十里”。

四月,唐军发动了总攻,李克用还是主力,并是最早进入长安的一批部队之一。黄巢力战不胜,只得放火焚烧宫室逃走,一路上大量抛弃金银财宝,唐军和沙陀兵军纪都很差,争抢路上的财物使黄巢全身而退。

长安城再次遭劫,“官军暴掠,无异于贼,长安室屋及民所存无几”。

但不管怎么说,被黄巢占领两年半的长安城被收复,李克用战功第一。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5)

【围陈州】

逃离长安的黄巢仍然有很强的力量,一路向西攻打蔡州(现河南汝南),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行动迟缓的唐军主力还在长安瓜分战果,黄巢有了落脚之地。

离蔡州不远的陈州(现河南周口市)刺史赵犨[chōu]是个明白人,黄巢还在长安的时候就判断,说黄巢一旦兵败,必定会攻打陈州。于是赵犨这两年一直在整修城防、训练士卒,还进行了坚壁清野,陈州城六十里范围内所有人口物资全部被迁徙入城。

黄巢果然派了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孟楷来攻打陈州,结果赵犨趁其不备突袭,孟楷被擒杀。

黄巢得知后大怒,六月率全部兵马合围陈州,“掘堑五重,百道攻之”。而赵犨整合了城中力量,不但守住了城池,还不断派精锐部队出城突袭,黄巢丝毫便宜占不到。

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这是黄巢继困守长安之后犯下的又一个严重错误,怒而兴兵,为了一个陈州城失去了流动性,黄巢覆灭就在眼前。

黄巢兵马不少,但粮食不足,周边被坚壁清野已经无法劫掠,黄巢于是“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并派遣部队掳掠周边十余州。

黄巢在陈州城下一直围攻到中和四年(884年)三月,前后近三百天,陈州城仍然牢不可破,并且终于等到了各路唐军合围,黄巢只得放弃陈州继续东进。

朱温,这时已经被赐名朱全忠,是唐军一路主力。同时李克用这些沙陀人也二次应召进入中原,这次李克用带了五万人。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6)

(再无百姓拥戴黄巢的一幕出现)

【黄巢之死】

四月,李克用追上了黄巢,并趁黄巢渡河时半渡而击,黄巢军大败,组织体系崩溃,尚让等黄巢骨干投降;黄巢继续北上,又被李克用在封丘追上,黄巢再败;黄巢趁雨夜东走,聚拢了千余人进入山东地界。

黄巢估计当时已经没了东山再起的想法,只是想回到自己山东冤句老家,哪怕最后死在那里。果然,一路追赶的李克用在冤句再次追上了黄巢残部,抓获了黄巢的小儿子,缴获了大批大齐皇帝的用具,万余黄巢掳掠来的普通百姓被解救。

在这里,一直并肩作战的李克用和朱全忠发生了冲突,朱全忠设酒宴款待李克用,趁李克用喝醉派兵攻打,李克用险些丧命,最后趁着大雷雨才得以逃脱。二人从此结怨,并成了唐末双方攻伐的主旋律。

黄巢并没有被忘记,六月,唐军在黄巢降将尚让配合下追赶黄巢,在瑕丘(现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击败黄巢残部,黄巢逃入泰山狼虎谷。

两天后,黄巢的外甥杀了黄巢兄弟几人,准备拿这些首级换自己的性命和富贵,但路上遇到了沙陀士兵,不但黄巢首级被抢走,黄巢外甥的首级也成了沙陀兵的战利品,也算是给黄巢报了仇。

从乾符二年(875年)五月追随王仙芝起义起,到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被害,这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在中原大地上活动了整整九年。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7)

(泰山)

黄巢被灭后,其部下实力最强的是不久前投降黄巢的原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秦宗权自立为帝,沿用大齐国号,代表了继承黄巢衣钵,当然,秦宗权政权与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有本质区别。

借唐军主力集中山东消灭黄巢残部之时,秦宗权四处攻略,手段比黄巢更残暴,“所至屠翦焚荡,殆无孑遗,其残暴又甚于巢,军行未始转粮,车载盐尸以从”,连洛阳都被攻占。

中原广大地区,“积目千里,无复烟火”,秦宗权一度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割据军阀。

黄巢死后,唐末农民起义结束,所有农民起义领袖没能通过预选,进入下一轮群雄逐鹿二十年淘汰赛的仍然还是原来的旧统治阶级成员。对了,还有李克用这样的异族。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是什么(动则生困则亡进城即失败)(18)

如果有气运一说,那么就是王仙芝败亡之后,黄巢成了挑动天下大乱的妖魔鬼怪;而本该消灭黄巢成为唐末主角的刘巨荣、高骈等人主动放弃,黄巢原本最多不过割据一方的命运被改变,得以攻克长安,成了问鼎天下的候选人之一;但之后黄巢困守长安,未能趁机消灭唐王朝正统再上台阶,其主角气运就转移到了朱温、李克用头上,黄巢成了被历史淘汰的失败者。

而秦宗权虽然名义上继承了黄巢衣钵,但气运不在,只是一个增加主角难度的背景道具,最后只是一个兵败被俘、被处死在长安独柳树下的下场。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古人诚不我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