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

主笔:奚道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资深媒体人,主任编辑。

顾问:苏斌,供职于山东省中医院宣传部,院报编辑,省书协会员。

因我闲来喜欢逛逛博物馆、公园和文博类展会,“汉方陶艺”早就留在我的印象中。那极度夸张的陶塑人物:夸张的肢体、恣肆的神态,幽默风趣,憨态可掬,带着浓重的乡土气息,让人看一眼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只是还没见过作者本人,约了这次采访,得以一见汉方先生,并探访他的汉方艺术馆。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1)

汉方艺术馆寻宝探奇

在南部山区的仲宫镇上海街,有一处外形类似城堡的红砖建筑,就是远近闻名的汉方艺术馆,汉方先生接待了我们。汉方先生瘦高个儿,年方五十,穿一件黑色长T恤,一头自然的长发,黑黑的,黄土的面色,极富表情,说话激昂有磁性,确实有几分文艺范儿。见面简单地交流几句,我们就离开茶桌,我回头再望一眼俯卧在茶桌一头,眉眼生动,比真人略大的陶塑裸女,就随汉方先生参观他的艺术馆。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2)

汉方艺术馆,是汉方先生自己设计的,可谓独具匠心,先后花费十年建成。主体是一座古窑形制,砖石结构,圆顶,红砖,穹顶顶端是露天的圆洞,玻璃覆盖,贴壁一侧是粗大的烟囱,又钻出窑顶,高耸于整座建筑之上。建筑分三层,主体之外又向阳面延展出去,高低错落,间隔为若干大小厅室。建筑底层有一条山溪南北贯穿(是山泉的通路),穿过主厅,上有玻璃覆盖。每个厅室都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各有大小绿植、树株。主厅一株芭蕉,宽大的叶子已探出二楼。北面楼体内有一棵高耸的老榆树,直伸到三楼顶棚,树冠被厚厚的玻璃罩住,枝梢碧绿,只能贴顶绕环,吸收阳光。二层、三层室外,有伸展出的两处平台,被辟为菜园和花坛。由于整座建筑通风、采光良好,又有自然的水源,虽没有空调设备,仍然冬暖夏凉,四季常绿。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3)

在这座“古老”的建筑内,有许多古朴自然的装饰物,与整座建筑融为一体。有古旧、风化的门板作为屏风;有从山区古村落收集来的老磨盘砌成的基墙;有巨大的灵璧石竖起的影壁;有古旧的马车轮、老树根装饰的灯罩;底楼主厅摆放着一根三米长的鲸鱼肋骨,是一件耀目的摆件。

当然,汉方艺术馆还是它的主角——“汉方陶艺”的艺术世界。在艺术馆的各个厅堂内,各式座架上、展台上、展柜中,甚至墙角、花架、茶台上,摆放着汉方先生的一组组陶艺人物作品,看似随意,却与厅堂结构和谐统一,很多都是依展厅环境量身定做的。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4)

汉方艺术馆里的陶艺人物,粗腿大手大嘴,神情非常丰富,或憨态可掬或旁若无人,或袒胸露腹或狂放恣肆,肢体形态和五官比例极度夸张,人物似乎一个比一个丑,但却合乎逻辑、合乎情理,让人感觉挺舒服。

2010年,应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要求,汉方创作了群组雕塑《二人转三百年》,该组作品展放于北京前门的刘老根会馆。有专业人士调侃其为“汉方五大郎”,因为他作品中的男人有“三大”:手大、嘴大、脚大;女人皆“两大”:胸大、屁股大。对此,汉方先生欣然接受。他说,按中国传统理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三是男人的阳,男人大嘴、大手、大脚,与吃饭、行走和劳动有关;二为女性的阴,胸大、屁股大,与生殖崇拜有关。

汉方先生创作的“阿春”系列,就是以他的母亲为原型的,表现出对母性的崇拜,对生殖的崇拜。他说自己吃奶一直到9岁,母亲丰满的乳房是他生命的源泉,野性泼辣的乡村大嫂形象是他终生创作的蓝本。

对于中国女性的形体之美,汉方先生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说,与非洲、欧洲女性相比,中国女性的特征,上肢长、下肢短。为了将这一特征突出、夸大,他就塑造得下肢更短、上肢更长,将比例拉开,而体现出另一种形体美、曲线美。他创作的《青花仕女》和《十二乐坊》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5)

汉方陶艺人物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借助特定物象:鱼、古筝、二胡、竹耙、板凳等,体现出中国元素和乡野之风。骑在鱼背上的少男少女,不仅活泼生动,又蕴含着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的美好祝福;乡野男子拂弄竹耙,仰天高歌,手持的不仅是劳动工具,还是他弹奏的琴弦……

曾是玩泥巴的追梦少年

一个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往往源于童年贪玩的乐趣,对汉方先生也是如此。汉方本名韩昉,1972年生于潍坊农村,生性调皮,小时候被送到东北的二舅家抚养,在那里上了小学一年级。因同学小柱子喜欢画画,课间从地上捡起老师扔下的粉笔头,在黑板上刷刷几笔画一个龇牙咧嘴的小人。这让小韩昉羡慕得不得了,立下人生第一个目标就是学画画。从那以后,每到上课,他的注意力都在老师的粉笔头上,看何时用完扔掉,到下课时就马上抢到手里,到黑板上去画一通。因不好好上学,被二舅遣返回老家,又重新上了一年级。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6)

韩昉还是对画画痴心不改,为了花9分钱买一盒蜡笔,往往要向父母哭闹半天才能得到。实在要不到钱,就捡了破塑料布找货郎去换蜡笔,到处乱涂画。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本的插图大都是黑白的,小韩昉全部涂成了五颜六色。

喜欢玩泥巴也是儿童的天性。村子的附近有一条孝妇河,孝妇河里的甘子泥爽滑、粘性大。母亲在孝妇河里洗衣服,小韩昉就挖了甘子泥来玩,摔在地上呈各种形状。

1981年,村里放电影《保密局的枪声》,男主人公刘晓晨形象很帅,小韩昉就用甘子泥捏了一个头戴特务帽的刘晓晨。晒干,又用红蓝墨水涂上颜色,真是酷呆帅呆!他放在自家窗台上玩了很久。这是韩昉的第一件泥塑作品,那年他9岁。

1992年,韩昉如愿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读的是影视舞台美术,开始了他专业的艺术之旅。虽然专业学的是画画,但他对雕塑、建筑都很感兴趣,经常跨专业去听课。

济南的英雄山文化市场,是韩昉周末经常光顾的地方,在早市的地摊上,他淘了不少的古董,真真假假,凡是喜欢的就爱不释手。韩昉最感兴趣的还是汉代的说唱俑,神态夸张,生动可爱!他就动了念头,效仿说唱俑,做当代形象的泥塑。2000年,韩昉成功创作了第一件真正“面市”的陶艺作品《今儿真高兴》,吸取汉代说唱俑的风格,塑造的是乡村汉子拉二胡的形象。果然是出手不凡,2003年这件作品获浙江工艺精品大师展金奖。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7)

此后,汉方先生在陶艺上的探索突飞猛进,他的陶艺人物系列《阿春》《小脚女人》《黄土地上的歌》《我的童年》等作品,陆续出现在大众面前,并在全国各类工艺美术奖项中崭露头角,成了“获奖专业户”。“汉方陶艺”的名气也不胫而走。2007年,汉方被中国发展研究院授予全国改革创新十大新闻人物称号,同年又被山东陶瓷工业协会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6年荣获济南市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中青年专业拔尖人才称号。2010年,被授予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称号。

从龙山文化到汉方陶艺

随着对陶塑艺术探索的深入,和文化交流的扩大,汉方先生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产品要扎根更深,走得更远,离不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拓展。济南的章丘城子崖文化遗址,是中国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龙山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文明的结晶。陶器,是古人用黏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是对生活用品的大大改进和提升,而且当时许多陶器经过刻绘、造型处理,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经几千年,陶器作为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一直延续至今。

龙山黑陶的代表作陶鬶,就是采用女人乳房的形制,是典型的母性崇拜。汉方陶艺女性造型,对女人乳房的夸张,对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正是体现了对中华远古文明的传承。这也是世界传统艺术的共同点。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8)

济南紧邻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泥也是制陶的原料。汉方经多年研制、调和的陶泥,正是加入了黄河泥的成分。济南是全国唯一的泉城,有“泉水甲天下”的美誉,汉方陶艺基地正处于泉水从源头流经之地,是制作陶艺取之不尽的水源。可以说,“龙山为根, 泉水为脉,黄河为魂”,构筑了汉方陶艺的生命之本。

2000年,应济南市残联的邀请,汉方先生捐献了自己的七八件陶艺作品“喜洋洋系列”《我的童年》,去伦敦参加“中英文化年交流晚会”的拍卖活动。当拍卖师介绍这组作品来自于中国济南,靠近中华母亲河黄河,是用黄河泥制作的东方儿童形象时,作品很快被人抱在手里,无论拍卖师拍出多少价格,他都要买下来。这就是地域文化产品的魅力。

济南最好的古泉(寻踪济南玩家十一)(9)

在汉方艺术馆的陶艺作坊里,有一口现代的“锁式窑”。在这里,汉方先生带领几位弟子,对作品的加工、晾干、烧制一条龙完成。他不仅自己研制、调和了陶泥,还自行研制了釉子。汉方先生研制的釉子,以泰山石、木鱼石、麦饭石及新疆阿勒泰的陨石为原料,用机器打碎,按比例混合做成釉子,受到专业人士的推崇。他经过几年的研究,用泰山石、泰山土和自己研制的釉子,用古法烧制的“泰山星云盏”,不仅釉面灿若星云,而且可改变茶水的PH值,有益于健康,在2020年第八届济南艺博会上备受好评。

从龙山文化到汉方陶艺,汉方先生钩深致远,他将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求索,向着他心中的峰巅攀登。

壹点号 奚话济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