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教育基地(李林融入自然回归本真教育)

赣闽交界山区,武夷山脉西麓,三面环山的广昌县塘坊镇,距离县城近百里,边远、闭塞5年前,李林来到塘坊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第一次做起了“当家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林教育基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林教育基地(李林融入自然回归本真教育)

李林教育基地

赣闽交界山区,武夷山脉西麓,三面环山的广昌县塘坊镇,距离县城近百里,边远、闭塞。5年前,李林来到塘坊中心小学担任校长,第一次做起了“当家人”。

初来乍到,如何“当家”?

一上任,外乡人李林就“很受伤”。

经常一个陌生号码打过来,一接那头就骂开了。

这天,一个老人气势汹汹地冲到李林办公室,红塑料袋里装个重物,往桌上一丢,冲着精瘦的李林吼:“你做什么校长?”原来,老人的孙子个儿高,老师将他位子排在后头,老人很不满意……

大量走访调研之后,李林迈出了“治校第一步”。

先“擎”教风。

当地流行一种声势浩大的“‘擎’故事”活动。择吉日,村人皆出动。把几个扮成古人模样的小孩系牢坐在高椅上,三人一组为一台“故事”,走街串巷,以此颂扬古人的好品德,祈求风调雨顺。

李林想汲取“擎”文化中“托”“举”的力量,融入校园文化,提正风气。

老教师牢骚满腹,个别教师还认为不出安全事故就是尽责了。

李林不去硬碰硬。他一方面挨个找老师做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狠抓班子队伍建设:民主决策,严明纪律,破除了班子中的特权作风和官僚习气,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年轻教师多为特岗教师,服务期满便离开,学校被戏称为“教师培训基地”。

“能成为教师培训基地也不是坏事,至少说明这些年轻老师能独当一面了。”李林没把心思花在“留人”上,而是三天两头问他们:“学校偏远,以后你们都会到更大更好的地方,那时如何安身呢?”“山里闭塞,但有大把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什么要浪费呢?”

教师的内生动力被逐渐激发。李林借此大兴教研之风,搭建创新平台,让教师有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教师获得了尊重与认可,一扫以往懒散怠惰之气。

“民风”也要“擎”。

李林估计是学校与家长沟通少,家长觉得不受重视,故而对教育不理解。于是,学校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同时,每天上下学,他也会站在校门口,以春风化雨的形式与家长沟通。

风气逐渐扭转了。

破败校舍,如何“变身”?

两幢粉饰一新的教学楼巍然屹立,校园文化布置漂亮抢眼,绿化井然有序、美观自然,新建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洋气时尚。

2017年12月,学校接受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几位国家督学直言:“没想到在如此偏远的农村小学,校园建设搞得如此之好。”“很震撼。”

问李林有什么诀窍,他竟摇摇头说“不堪回首”。

最初,塘坊中心小学和下辖9所村小与教学点的校舍都破败不堪,一些村小的教室窗户都霉烂了。学校没有围墙,所有的校园都是泥土地面,运动场地匮乏。那年冬天,李林第一次下乡时,发现寒风灌进教室,孩子们冻得瑟瑟发抖,不禁红了眼眶。

“借了省里‘全面改薄’的东风。”李林说自己没多大能耐,每一项“改薄”项目从启动到结束,他不知要在县里有关部门、单位和工地间来回跑多少趟。

办理手续、督促施工、安全管理、严抓质量、处理纠纷、协调工作……

最难的是“征地”。当地不重教,漫天要价是常事。

就拿塘坊镇张坊村小整体搬迁项目来说,工程一启动,个别村民以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塞为由,要学校先付20多万元的山林款,并聚众阻挠施工,跟做调解工作的村支书打了起来。

文弱的李林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召开了几次村民大会,历数新校舍整体搬迁的原因和好处,可还是有村民不支持。随后几天里,他打电话、登门拜访,尽管备受辱骂、白眼,却最终硬是把那两家村民“磨”下了来。

农村工作琐碎复杂。村小、教学点散布在各个村落,李林还得常去和各个村支书、村主任联络感情,配合乡镇做不少工作……

2017年12月,塘坊中心小学及所属村小陆续改造完毕,“校园”成了塘坊小镇最亮丽的景色。

而李林光在去年就因为“迎国检”工作瘦了5斤,“时常睡梦中惊醒,怕校建的哪个细节出问题”。

内涵发展,如何“破题”?

2016年,塘坊中心小学被评为抚州市示范性学校。2017年,学校入选广昌县同北京师范大学“精准扶贫——基础教育质量提升”8所合作项目学校之一。

学校的基础工作和硬件设施在逐步改善,“但要努力打造在区域内有影响的品牌学校,靠的还是内在”。李林认为最大的难题是“内涵发展”。

自己是中师毕业,虽然后来函授了个大专文凭,但李林觉得自己知识储备少,涵养底。家在县城,周一到周五独自住在学校,他有了更多时间读书思考,了解民俗,并被自然的平和、大气所感染。

学校最终决定以“自然教育”为突破口,锻造大方、自然、得体、智慧的教师,培养自主、活泼、乐观、上进的学生。

“学校地属山区,三面高山环伺,树多林密。”李林说,更深层的考虑是:学校的留守儿童占45%以上,需要回归自然本真的学习、生活之路,以免遭畸形发展之痛。

通过将“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后,学校提出“擎故事孕育擎文化,擎文化熏陶山里娃”的口号。

学校楼道、走廊,古今名人名言、励志故事随处可见;就连卫生间的墙面装饰也布置上“梅兰竹菊”等自然又有象征意味的装饰。学校通过“仁、义、礼、智、信,忠、勇、孝、悌、廉”系列古典故事丰富内涵,倡导“擎责过头,擎爱入心”,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课堂上,经典诵读、演讲、教室文化评比展示好不热闹;课后,擂茶文化、韵律操、武术操、足球、舞蹈、歌咏赛、绘画、剪纸、十字绣等社团组织初见气候。学校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打造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每天,学校大课间活动常规的体操后,还有将传统戏曲同现代舞蹈相结合的戏曲操,以及将古典诗词与音律相结合的朗读训练环节。只有在这一刻的阳光下,难得一笑的李林,听着童声响彻山林,眉头才舒展开来,微微昂头,目光融入远方。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11日第6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