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必背50个知识点(18年初级会计考试)

初级会计必背50个知识点(18年初级会计考试)(1)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只需高中条件即可报考,无需会计证!零基础小白如何备考,建议在备考初级会计前,先打好会计基础。熟悉会计基础的知识点有利于更好的备考初级。今天给大家分享会计基础全书的100个知识点,希望对零基础备考初级的考生有所帮助!

1、什么是会计?

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51、什么是债务重组?

答: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52、什么是长期债券?

答:长期债券是为企业筹集长期使用资金而发行的一种书面凭证。

53、什么是可转换公司债券?

答: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按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度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54、什么是实收资本?

答: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

55、什么是资本公积?

答: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者享有的资金,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56、什么是盈余公积?

答: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57、什么是期间费用?

答: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58、什么是管理费用?

答: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59、什么是营业费用?

答: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60、什么是财务费用?

答: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61、营业利润由哪两方面构成?

答:营业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

62、什么是主营业务利润?

答:主营业务利润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营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业务收入净额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流转税后的余额,通常称为毛利。

63、什么是其他业务利润?

答: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差额,即为其他业务利润。

64、什么是营业外收支?

答: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65、什么是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

66、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67、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哪几种形式取得?

答: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数据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取得: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填列。

68、什么是利润表?

答: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69、利润表主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

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70、什么是会计报表附注?

答: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71、会计报表附注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会计假设

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4)或有事项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8)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9)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0)收入

11)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72、什么是会计政策?

答: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73、会计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会计政策包括不同层次,涉及具体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二、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具体选择。

第三、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直接依据。

74、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

答: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75、什么是会计估计?

答: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76、会计估计有哪些特点?

答:会计估计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3)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

77、什么是会计差错?

答: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78、什么是所得税会计?

答: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有(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79、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这一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类型。

80、什么是永久性差异?

答: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

81、什么是时间性差异?

答: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时间性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

82、什么是应付税款法?

答: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83、什么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答: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84、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哪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答: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核算,其结果相同;但在所得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则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85、什么是递延法?

答: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86、什么是债务法?

答:债务法是指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金额。

87、什么是或有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哪些?

答:或有事项,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常见的或有事项的例子有:

1)未决诉讼;

2)未决仲裁;

3)企业对售后商品提供担保;

4)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

5)企业为其他单位的债务提供担保;

6)污染环境而可能发生治污费用或可能支付罚金;

7)在发生税收争议时,有可能补交税款或获得税款返还;

88、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哪几个特征?

答:从会计的角度看,或有事项有以下几个特征:

1)或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证实。

4)证实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事项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

89、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哪两类?

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的事项。前者称为调整事项;后者称为非调整事项。

90、什么是调整事项?

答:调整事项,是指由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以表明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已不再具有有用性,应依据新发生的情况对资产负债表日所反映的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进行调整。

91、什么是非调整事项?

答:非调整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该状况并不存在,而是期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发生或存在的事项,其事项不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为了对外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披露这类事项,这类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

92、什么是关联方关系?

答:关联方关系是指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93、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关联方关系有几个主要形式?

答: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给出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母子公司之间、同一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二)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存在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之间;

三)合营企业;

四)联营企业;

五)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六)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

94、什么是关联方交易?

答: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95、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关联方交易主要有哪几种?

答: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属于关联方交易,应以交易是否发生为依据,而不以是否收取价款为前提。我国会计准则中列举的交易类型主要有:

一)购买或销售商品;

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三)提供或接受劳务;

四)代理;

五)租赁;

六)提供资金;

七)担保和抵押;

八)管理方面的合同;

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十)许可协议;

十一)关键管理人员报酬。

96、什么是合并会计报表?

答:合并会计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97、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合并会计报表能够对外提供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其次,合并会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人为粉饰会计报表情况的发生。

98、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与个别会计报表比较,它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2)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

3)合并会计报表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4)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有其独特的方法。

99、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

100、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

答: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除在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

2)一体性原则;

3)重要性原则。

初级会计必背50个知识点(18年初级会计考试)(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