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我们为什么成不了)

圣人,这是一个高大尚的词汇,仿佛离我们太过遥远,遥远得只有“古之圣人”而不见现代来者。以至于我们已经忘记了圣人所为,也不清楚何为圣人,但又可以如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那为何我们现在都成不了圣人,又可以说人人皆可为圣呢?希渊曾问过王阳明,“圣人可学而至”,可以通过学习而成为圣人,那是不是说我们也只要学习就能人人为圣?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我们为什么成不了)(1)

王阳明:“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是足色方是金。”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只因为他的心没有掺杂丝毫的私欲而至纯至精为天理。就像纯金之所以是纯金,是因为它的成色足而没有一点铜铅之类的杂质。人要修养到心中至纯为天理时才是圣人。金子要炼到成色十足才是纯金。

我们希望能明心见性,保持本心纯然,这是一个终极的目标,但最主要的并非是要成为圣人,而是一个自我磨砺修炼的过程,而保持本心纯然,至善至性,这应该才是我们最根本的所在,而非为圣。能够明悟本心已经实属不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每天都被私欲所包围,本心也受到各种外物的影响,恪守本心又如何轻易做到,实际上也做不到,毕竟能成为圣人之人很少,我们也不必勉强行事,但以圣人的标准作为一个指引,只要在做人做事上有所坚持,不至良知有偏倚。

这也是“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圣人的才智能力也有大小差异,就像金子的分量有轻重差别。我们所言所行并不一定要达到圣人的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方向相同,但是抵达的方式各有千秋,没有对错之分,与其以圣人之心而为,不如修我心,存善去恶,能克制私欲,知行合一。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我们为什么成不了)(2)

王阳明:“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

圣人就在于心纯为天理,而不在于才力大小。所以,即使是平凡普通的人,只要肯努力学习,去除私心杂念,心纯为天理,就能成为圣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人皆可为圣。

学习圣人,也不过是去除私欲保存天理,就像冶炼金子使它成色十足。如果这金子成色已经八九成,那么冶炼就省功夫;成色越低,冶炼就越难。我们气质禀性有清有浊,纯杂不一,智力也有中高低之分,所以有生来就知道去实践的人,也有通过学习才知道,并顺利实践的人,还有一些资质不好的人,他们要花费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功夫去学习和实践,但等最后成功了却还是一样的。

所以,走的快的走得慢的,只要坚持朝着一个方向前行,终会抵达终点,只不过时间多少而已。我们不必去过分的焦虑,也不要妄自菲薄,羡慕嫉妒恨这些私欲也尽量克制,无法杜绝也要努力尝试,不要去看别人怎么过活,而是要专注于自己的本心,合理有效的安排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这也是知行合一。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我们为什么成不了)(3)

你别说,你吃好喝好睡好就是最行了,这只是一个基本生存的状态,你内心必定有所追求,即使口喊阿弥陀佛都还要追求四大皆空,何况是我们凡夫俗子,有追求有梦想不怕,怕的是镜花水月一场空。但能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不是看你目标的远大还是渺小,而是行动过程中的努力就已经知晓答案,但这也需要我们恪守本心。

王阳明:“后世不知作圣人之本事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行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后世人不知道成为圣人的根本在于存养己心到纯为天理,却想在知识才能上努力称为圣人,认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必须要把圣人的许多知识才能一一学到手才行。所以不在存养天理上用功夫,知识殚精竭虑,钻研书本,探究事物的名称、形态,做各种形式上的比拟推理,殊不知,他们的知识越广博,私欲也就越多;才智越高,天理也就越加蒙蔽。

我们不是忘记本心,就是舍本求末,重视形式上的表现,不以本心为主,期望得到是别人的赞叹,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就算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于个人而言,除了满足私欲外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此心不明,私欲渐重,良知也会被消磨殆尽,终会走入极端,不可自拔。

普通人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我们为什么成不了)(4)

我们以圣人为榜样,或者以谁谁谁为目标,不是要学他们怎么说话做事,那是别人的东西,我们需要的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更重要的是以这些榜样只是作为一种指引,但并非全部,我们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思考和行为。

“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圣人的心一如明镜,只是明亮可照,能随着感触而应对,遇到什么东西就照什么东西,没有照不到的。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好比用镜子照时事,所讲的还是一个内心的修为,更高的境界我们暂时也接触不到,但是必须明白一点,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并将眼前事给做好,这就是每日的修行,这也是成为“圣人”必经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