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

桂子

一、捣练子·风陵渡

回首望,

越千年。

晋豫秦川近碧天,

古渡舟横寒水瘦,

晋乡访古到雄关。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

注:风陵渡,是黄河古渡口之一,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渭南市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风陵渡因传说女娲风姓,且其陵墓就在附近,故得名。

二、霜天晓角·蒲津古渡

关中锁钥,

古渡浮桥落。

镇水铁牛泊岸,

千艘舸、牵锚索。

磅礴。

跨涧壑,

黄河日色薄。

天堑千年横跃,

菰蒲翠、萦城廓。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

注:蒲津渡,自古以来,是秦晋交通要道,被称为“关中锁钥”。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黄河上最大的古渡口。蒲津桥是黄河上最早、最长、规模最大的曲浮桥。这里出土的四尊黄河大铁牛和铁人、铁墩、铁柱等,铸造于唐代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铁牛重达55-75吨,造型独特、栩栩如生。两岸大铁牛锚地,用铁索横串起无数船只形成浮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三、忆江南·鹳雀楼

田畴翠,

九曲抱雄关。

鹳雀奋飞风雨里,

名楼高矗水云间。

同览好河山。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3)

注:鹳雀楼, 中国四大名 楼之一,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0年),初为戍边军事之用,历经700多年后至元初毁于战火,现楼于1997年重建。虽为新楼,故址难寻,但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仍激励人们在此登高望远。

四、浣溪沙·普救寺

佛塔巍然入碧穹,

西厢待月鹊桥东。

牡丹盛放万枝红。

普救蟾声天下异,

有情眷属梦中逢。

轩窗竹影醉春风。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4)

注: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它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

五、如梦令·火印

石片三棱尖器,

鹿角切痕奇异。

寻倒岸深砂,

用火从何而起?

揭秘......

揭秘。

可证源于此地。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5)

注: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为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至今已有240多万年。

六、捣练子·永乐宫

深殿静,

紫薇红。

永乐迁来若旧宫。

壁画长屏皆妙笔,

大河九曲韵相通。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6)

注: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因故址在山西省芮城永乐镇而命名。1959年至1964年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被整体搬迁至芮城县城北郊的龙泉村附近,距离原址20公里许。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元代壁画的奇葩,1000多平方米的精美大型壁画,为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宏篇巨制。

七、捣练子·五龙庙

抬眼望,

树苍苍。

斗拱飞檐始大唐。

前有五龙泉水涌,

广仁王庙映方塘。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7)

注:广仁王庙,唐大和五年(831年)建造,为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的中龙泉村北。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

八、春光好·大禹渡

神柏峪,

禹王山,

水云天。

九曲黄河东逝去,

换新颜。

红粉浅翠连绵,

要冲雾漫乡关。

且把清波扬万里,

润前湾。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8)

注:大禹渡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系山西南大门,历史上是经济文化发达之地,水陆交通要冲,是历代驿道和盐运的必经要道。这里留有许多大禹治水时历史典故遗迹和碑刻遗存,至今已4500余年的古老神柏龙首铁骨,屹立伟岸。大禹渡扬水工程是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座国家级大型电灌站。共六级十站,总扬程高达326.8米,灌溉面积达32万亩。

九、捣练子·三门峡

大坝横,

浪排空。

怅望轻波七彩虹。

缕缕岚烟迷水道,

再提旧事漫言功。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9)

注: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取得了很大效益,但这是以牺牲库区和渭河流域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三门峡大坝从立项到建成至今的数十年里,围绕大坝的利弊,各方一直是争论不休。

十、忆江南·黄河栈道

黄河上,

古道傍悬崖。

绝壁遗痕途更险,

文人题记字犹佳。

千里走天涯。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0)

注:黄河古栈道,是东汉至北宋时期黄河栈道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黄河南岸与山西平陆、垣曲境内黄河北岸。平陆、垣曲境内沿黄河百余里发现栈道遗址40处,累计长度约5000米。在黄河南岸新安盐东村发现一处大型汉代仓库建筑遗址。古栈道遗迹主要有凿于石壁上的系结纤绳的牛鼻形孔和架设栈道的长方形凹槽、方形壁孔。还发现大量东汉至北宋时期在岩石上刻的题记。

十一、忆江南·司马温公祠

群芳艳,

涑水绕峨嵋。

击瓮救童怀大智,

祭祠思古读丰碑。

春暮杏花垂。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1)

注:司马温公祠,位于山西省夏县水头镇小晁村北峨嵋岭上,墓祠占地百余亩,分墓地、祠堂、余庆禅院三大部分,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神道上的“杏花碑”原由哲宗皇帝篆额、苏轼撰文并书丹,现存之碑是1523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朱实昌仿照被毁原碑复立的。这通神碑见证了宦海沉浮、墓园兴衰。

十二、长相思·舜帝陵

沐南风,

咏南风。

舜帝抚琴万世雄,

繁花绿映红。

日匆匆,

岁匆匆。

解愠多财今古同,

为民方政通。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2)

注:舜帝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鸣条岗西端,为中华民族“五帝”之一的舜帝的陵庙。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舜歌南风座像陵冢启于禹时,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后毁于元末战火中。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进入舜帝陵,便会看到舜帝手抚五弦琴吟《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十三、春光好·关帝庙

彰忠义,

柏参天,

立堂前。

赤兔马奔归汉,

去如烟。

百战勇驰天下,

《春秋》一部无言。

风过楼台亭榭处,

夜听泉。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3)

注: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塑有关羽神像以及赤兔宝马和偃月青龙刀,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十四、忆江南·盐池神庙

佳辰近,

谒庙祀池神。

名冠河东三大殿,

花开鹾海四时春。

风顺共阳轮。

注:盐池神庙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史载唐代宗李豫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池神庙是一座以崇拜自然神为主的神殿,由灵庆公神祠、雨师太阳神祠、条山风洞神祠组成,为盐池神庙主殿,殿内分别供奉着青铜铸造的池神、太阳神、风神三尊神像。体现了盐池生产与太阳、风的自然关系。三大殿横轴排列,并列尊位,比肩为邻,错落有致,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4)

十五、捣练子·泛舟禅师塔

砖砌就,

塔身圆。

叠涩挑檐远近观。

惊艳世人无不赞,

匠心独运美千年。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5)

注:泛舟禅师塔,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西北报国寺的遗址上,创建于唐长庆二年(822年),为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全国名塔之一,是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和孤例。这位泛舟禅师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禅师一生游历既广,且能诗善画,在画坛诗林均有影响。尤其所画罗汉,绝俗超群,历代评价很高。为纪念这位亡故的好友,曾官至检校尚书的曲环在泛舟禅师安葬的墓地上,招来能工巧匠,建造了这座端庄秀丽的墓塔。

十六、忆江南·舜根之乡

尧传舜,

史记历山耕。

孝感河川民向善,

德昭天地世升平。

千古颂清明。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6)

注:舜帝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源远而流长,根深而叶繁,他的子孙已遍及华夏。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就时于负夏。”

十七、忆王孙·世纪曙猿

曙猿化石奉为尊,

万里黄河问去魂。

尘土同归蔓草根。

水无痕,

何处开元得子孙?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7)

注:1994年,中美科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距今4500年前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猿类牙齿和颌骨化石,被命名为“世纪曙猿”,质疑“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十八、忆王孙·上郭城址

萋萋芳草掩王孙,

上郭城垣空断魂。

出土青铜器为尊。

入深门。

遗址何寻绕远村。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8)

注:上郭城址为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古曲沃城址,上郭村向北的墓葬为西周、东周时期。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共计1700余件。出土器物的造型、纹饰均带有明显的晚期晋文化风格。已勘探发现的邱家庄墓地五组大型墓葬均有可能是晋国国君及夫人墓葬。

十九、捣练子·北白鹅村遗址

民有谷,

乐谐和。

识辨铭文叹逝波。

轵道山阴留旧迹,

墓中铜器未消磨。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19)

注:2020年12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北白鹅村,发现一处周朝王卿高级贵族墓地。本次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9座,灰坑17个。出土500余件套各类文物,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带有铭文的铜器近50件套,铭文内容丰富,文字清晰,计14篇。北白鹅墓地北依王屋山,南眺望黄河,与成周洛阳的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结合史料分析,其所处位置当在东都成周王畿的范围之内,故专家推测其很可能是一处王畿内的采邑。

二十、忆江南·太阴寺

庄严相,

卧佛涅槃身。

雕版印经传大藏,

慈悲生慧入禅门。

名寺有奇珍。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0)

注:太阴寺俗称卧佛寺,坐南朝北,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中,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1米,占地面积为8748平方米,始建于北魏时期。太阴寺是大藏经《赵城金藏》的重要雕印地,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

二十一、忆江南·乔寺碑楼

碑楼美,

寄语后来人。

不忘绎思追百岁,

昭兹来许感三春。

归去化香尘。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1)

注:乔寺碑楼,是我国最大的纯砖石旌表建筑,集建筑、砖雕、石雕、书法艺术于一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乔寺碑楼楼体前面的三副对联、五个匾额和第一碑室的《序》蕴含着精深的文化底蕴。第一块匾额“绎思不忘”,出自《诗·周颂·赉》:“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是告谕后人不忘先辈周万钟的恩德。第二块匾额“昭来许”,出自先秦佚名《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是叮嘱后人发扬光大先辈周万钟的业绩。

二十二、捣练子·西吴壁遗址

遗迹现,

在西吴。

考古经年瓮器殊。

聚落炭窑皆罕见,

尚存商代冶铜炉。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2)

注: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是首次在中原地区发掘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十三、忆王孙·陶寺遗址

溯源华夏帝尧城,

木鼓陶埙奏乐声。

釜灶缸盆器具呈,

史前情,

峦下平川千古明。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3)

注: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有学者提出,这里或是尧的都城,亦即最早的“中国”。

二十四、长相思·后土祠

叶满枝,

籽满枝。

根祖源头拜谒时,

千年后土祠。

忆秋辞,

咏秋辞。

绕柱环梁心共知,

赏春楼下池。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4)

注: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华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汉武帝刘彻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

二十五、忆江南·万荣东岳庙

云飞渡,

泰庙立风中。

汩汩川溪吟折柳,

巍巍山岳送归鸿。

迟暮忆春红。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5)

注:万荣东岳庙,是道教庙宇,在山西省万荣县原解店镇东南隅。创建年代不详,唐代已有部分建筑,元代至元二十八年 (1291)至大德元年(1297)重建,明清两代屡有重修。

二十六、忆王孙·高禖庙

千年圣庙奉禖神,

万脉同源今古闻。

上巳佳时拜祖根。

敬乾坤,

地久天长求子孙。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6)

注: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庙内供奉女娲、大禹、后稷三位主神以及道佛儒的神祇,求子香火十分旺盛。

二十七、捣练子·稷王庙

教稼穑,

谷丰登。

百兽相和上五陵。

野岸耕耘凝七色,

惠民后稷世传名。

向子諲点绛唇(桂子河东访古纪行)(27)

注:稷王庙,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内。古代周人始祖后稷,是舜时主管农事的稷官。相传后稷死后葬于稷王山,于是后人建庙于城内。

编辑:曹莉 樊婧

责编:马宁

主编:姚启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