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

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1)

斗门区冠宇电池动力电池生产车间。

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2)

珠海高新区港湾1号科创园。

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3)

金湾区高景太阳能生产车间。

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4)

香洲区南屏科技工业园。

珠海有哪几个产业,产业第一的珠海版图(5)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珠海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席卷珠海。

2021年12月,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总抓手的首位,这在珠海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极具标志性意义。

今年4月,珠海召开声势浩大的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过万亿的新目标。整个中国都看到南方升腾起热火。

“产业第一”的号角,在珠海激荡出了怎样的旋律?近日,珠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组织多家媒体深入珠海实地走访,探寻珠海高质量推动“产业第一”的发展密码。

在工厂车间、在产业园区、在实验室、在研究院,记者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珠海。这个城市上下正凝聚着一股力量,助推珠海乘势而上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关键趋势▶▶产业集聚、载体建设提速

如何在4年时间里,实现从5200亿元到万亿工业总产值的跨越,珠海已勾勒了明确方向: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

围绕产业链延链补裢强链,在走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珠海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呈明显的提升趋势。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在珠海香洲,总投资8.9亿元的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即将于下月正式投产。

“项目建设非常顺利,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度的支持。”基地制造中心生产总监陈良明告诉记者,该项目为先导锂电池后段智能装备的加工制造总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智能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50条,预计年内产值可达25亿元,五年内新增产值规模超70亿元。

先导智能的投产,也有望吸引、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珠海。

“目前已经有两三家我们的供应商打算过来了,已进入选址阶段。”陈良明透露,其中包括机械制造、智能仓储相关企业。

企业对新能源产业广阔前景充满期待。位于斗门的冠宇电池,已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公司董事长徐延铭透露,珠海冠宇正在有计划、有节奏地布局动力锂电池市场。“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重要载体,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都持续演进中,现在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机会留给我们去探索和开发。”徐延铭称。

产业链加速集聚之外,载体升级、产城融合提速,也成为珠海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趋势。

“目前港湾1号科创园已经运行三年了,共有56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聚集了8000多名产业人才。”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峰说。

2015年,该园区还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旧厂区,急需“腾笼换鸟”助推产业升级。如今,这里已完成“蝶变”,集聚了近30家IC设计企业,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格局。

这样的故事还将有更多。按照计划,珠海将按照1年100亿元、5年不少于500亿元的投入标准,实施园区配套翻番计划;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约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备不少于7000亩,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这其中,土地资源格外紧张的香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记者从走访中获悉,香洲将依托“一园一镇”,强力推进标准厂房规模化建设,按照产城融合现代产业发展模式,迅速打造一批价格低廉、集中高效、生活便利、“拎包入驻”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空间,争取一年新增2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

区域竞合▶▶投资推介、产业招商马不停蹄

万亿珠海,不是一个区域的单兵突进,而是整个城市在新征程上的系统推进。如火如荼的产业攻坚战背后,是珠海各区的战略谋划与竞合。

各区产业路径和目标相继明确,投资推介、产业招商马不停蹄——

近日,香洲区分别在深圳、东莞举办了两场投资环境推介交流会。会上,香洲区表示,未来5年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争取引进600个创新项目。

金湾区举行产业发展大会,63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总投资超1800亿元。该区提出,要加快构建规模体量更壮大、产业结构更优化、竞争优势更明显的“5+2+N”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主阵地。力争在2025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00家。

斗门正着力推动《斗门区推进“大产业”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尽快落地落实,做大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集群。

聚焦打造“3 3 1”现代产业体系,高新区则表示,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营收达1500亿元,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

为更好扶持企业发展,2022年,鹤洲新区筹备组将安排超2.5亿元作为产业发展及人才奖励扶持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奖励、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跨境电商产业扶持、澳资企业专项扶持、航空产业扶持等方面。

斗门区

建设合作区战略拓展区

在大湾区西岸,不断落地的智能制造项目和蓬勃发展的生态经济,共同绘就了斗门区的产业底色。

数据显示,斗门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32亿元,同比增速达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2亿元,同比增速达9.2%。新突破背后,斗门正锚定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这一发展新定位,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推动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和现代农业四大产业集群。

农业科技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斗门区白蕉镇的现代冷链物流园内,一条条鲜活跳跃的海鲈鱼被送上传送带,经过清洗、开背、腌制等几道程序后,美味的白蕉海鲈通过运输车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据《斗门县渔业志(1991—2000》记载,上世纪80年代,白蕉镇新沙村在省、市水产养殖专家的论证和倡议下大胆试养,在经历了人工孵化海鲈幼苗,海水网箱养殖和淡水养殖两个阶段获得成功后,迅速扩大海鲈养殖面积,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海鲈养殖与加工产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海鲈的高品质,也让白蕉镇闻名遐迩。2011年白蕉镇获得“中国海鲈之乡”称号;2021年,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超3万亩,总产量近15万吨,产值近30亿元,成为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依靠这条带领村民走上幸福生活的“希望鱼”,斗门建设了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吸引国际领先水平的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企业入驻,让重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在广袤田野积聚发展新动能。

珠海诚汇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该公司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养殖户—深加工—贸易—物流配送”全产业链模式,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鲈产品加工及供应商之一,并获“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多项认定。

“公司主要产品有鱼片、鱼扒以及海鲈衍生品、熟制品等,现已通过与下游大型超市及连锁餐饮企业合资合作项目的形式,形成产供销联动。”珠海诚汇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宝桦介绍,依托斗门咸淡水鱼养殖的优势和大湾区经济带来的渠道优势,未来公司将以海鲈鱼为原料打造丰富的预制菜产品,让更多客户品尝到珠海味道。

自启动建设以来,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相继引入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绿兴冷链物流中心、国通之山产业园、国际鲜活水产品加工贸易中心等六个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项目,集合了水产品深加工、展销、交易、仓储、冷链物流、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以此打破限制白蕉海鲈产业价值向上跃升的瓶颈。

创新驱动融入大湾区建设

“进来的时候,这里杂草丛生;等离开的时候,这里将是一栋栋现代化厂房。”在富山工业园一围片区七星大道旁,珠海得尔塔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承建方中建八局项目部负责人刘成国正带领工人加班加点“抢工期”。

“项目最快将在第三季度投产,计划打造‘车规级’智造园区。”珠海得尔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力铭透露,项目规划年产能9亿颗智能终端摄像头模组,建成全面达产后,年营收可达百亿元。

近年来,像这样的大项目接连出现在斗门的土地上,写下一个个生动的产业故事。从岭南水乡迈向产业高地,重点项目纷纷落地,坚定了斗门区拥抱产业新浪潮的决心。

把握机遇,斗门正在推进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先行示范区,探索实施“带方案”出让和“拿地即开工”,引导冠宇、凌达等重点企业加强重大原始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

珠海市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接下来,斗门将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优先发展壮大制造业,提升工业企业能级量级,坚持“招大引强”与“强链补链”相结合,培育引进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以工业龙头企业牵引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

“工业振兴”的路径如何打通?答案是融合、创新。

融入大湾区建设,深化互利合作。

斗门将以拓展澳珠极点发展腹地、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在珠澳合作上融入新格局,加速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为合作区提供产业支撑,发挥斗门空间优势,探索“前店后厂”模式,推动各类澳资澳企等要素资源在斗门集聚,协同优化全区产业链整体布局;积极参与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动富山工业园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先行示范区,启动富山工业园152平方公里全域规划,适度靠前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商务活动场所。

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斗门以制造强区、质量强区为导向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通过加快构建“一中心两带三极点四园区五集群六板块”产业格局,聚焦四大园区主战场建设,着力在优质存量上做大增量、提质增效,在强链补链上做加法、做乘法,力争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此外,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完善产业园区配套也被提上日程,未来,斗门区不遗余力地布局珠海城市跨越发展的先手棋,谋求更广范围的合作、发展,持续释放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能。

金湾区

打造珠海“产业第一”主阵地

在珠海金湾,一股产业旋风正在酝酿。

今年一季度,金湾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市的45.3%;完成工业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的47.5%;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275亿元,总投资额超去年全年的总量。

当下,金湾正以“产业第一”工作总抓手,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全面做优产业生态,推动全区产业能级量级提升跨越。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900家的倍增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生物医药企业集聚效应凸显

“研究院拥有8台国际先进的进口分析测试仪器,其中最贵重的6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全省也只有7台,这些高精尖设备可以为金湾及省内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产品研发、新技术及成果的孵化与转化提供共享技术平台支撑。”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内,工作人员向访客介绍金湾药企加快聚集的背后原因。

作为珠海重点培育的新经济增长点,经过多年培育,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生物药、光学仪器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初具规模。

围绕这一产业阵地,金湾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规划建设珠海国际健康港,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目前,珠海国际健康港一期园区已经运营两年,内含政务服务区、孵化研发区、GMP生产制造区、医药物流区、生活配套区五大功能分区,并设有生物医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平台,满足生物医药企业落户的专业化需求。

一家家企业以落地建厂来回应金湾的付出。截至2022年一季度,正式落户健康港项目共27个,包括创新生物药项目11个、高端化学制剂项目6个、高端医疗器械项目3个、医学检测项目2个等。

其中,多家企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及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疫情期间,园区思达医学检验、云康达安医学检验两家企业以最快速度取证并对外开展核酸检测业务,现日均检测量均可达3万管/天;港股上市企业开拓药业4月公布了其新冠药物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患者全球三期临床试验的关键数据,结果显示该药物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为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第一个新冠治疗药物。

泰诺麦博生物两个产品已进入临床二期,公司估值已超40亿元,预计2023年启动科创板上市;更有绿竹生物、瑞思普利生物、瑞德林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在加快产品研发及筹划上市。随着园区各方面配套的日益成熟和完善,预计在未来2—4年内,将有三家企业上市。

“筑巢引凤”让金湾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阵地,形成了集生产企业、高校、研究中心、医药经销企业、产业孵化器为一体的“产学研销服”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金湾正计划为生物医药产业及其周边产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集聚区。

政策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成长是金湾“5 2 N”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金湾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集成电路以及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日前举办的金湾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大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欣旺达、新宙邦科技、锐骏半导体、宏昌电子、中力新能源等10个项目代表与金湾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达200.97亿元,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

作为落地新能源项目代表,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是本次签约投资额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珠海金湾基地占地面积800亩,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动力电池超30Gwh,是欣旺达在华南区域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珠海基地总工程师饶勇强说。

项目纷至沓来考验着金湾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围绕“产业第一”的部署,金湾快速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蓝图铺展。

产业集聚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承载地。金湾根据“5 2 N”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原七大工业园区(联港工业区、生物医药区、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工区、装备制造区、航空产业区、游艇产业区)基础上,布局建设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区、高端打印设备产业区三大新园区,加快完成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形成“7 3 1”专业园区布局,依托园区建设赋能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一系列改革任务的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今年以来,金湾连续出台《金湾区(开发区)关于落实“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实施意见》《金湾区(开发区)产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方案》《金湾区(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工业倍增计划工作方案》《金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机制优化改革方案》《金湾区(开发区)低效用地整治提升三年攻坚工作方案》等文件,吹响奔向产业强区的“冲锋号”,建设珠海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其中,《金湾区(开发区)关于落实“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金湾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900家的倍增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增长极。

珠海高新区

加速构建优质产业生态圈

“这些小球有很多小孔,当血液流经时,很多‘大分子毒素’就会被这些小球留下,让处理过的血液再流回人体。”站在珠海高新区健帆科技园的展厅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峰指着血液灌流器的设备核心,向记者介绍血液透析的过程。

健帆生物专业从事生物材料和高科技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近年来,在珠海高新区,涌现了越来越多像健帆生物这样的龙头企业、“拳头”项目,成为高新区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的有力后盾。

龙头企业和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健帆生物展厅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科技进步奖”证书。“2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专注血液吸附技术研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我们的原研产品已经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李峰说。

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血液净化设备已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销售额超30亿元,成为珠海产业突围的重要代表。

健帆生物发展迅猛,离不开背后的政策支持。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曾凯告诉记者,在政策支持下,公司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得到很多帮助,“前一段时间,高新区还积极协调医疗灭菌企业入驻园区,帮助我们与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对接”。

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制定出台了《珠海高新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大力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产业发展。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珠海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91.5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4.9亿元、同比增长15.6%。平稳开局的背后,高新区正蓄势待发。

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目标,高标准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珠海高新区聚焦打造“3 3 1”现代产业体系,力争3年内主园区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营收达1500亿元。

这背后,越来越多创新资源正加速在高新区汇聚。

一块大屏,链接大大小小的摄像机,纵览城市的每个角落;有物品从高空坠下,居民不用逐家逐户找“凶手”,视频就能还原抛物的轨迹;一个按键,随时随地还原十字路口的交通状况,找出违规的车辆轨迹……这是智慧视觉在珠海高新区落地应用的真实场景。

2021年3月,华为牵手珠海,宣布在珠海高新区落子布局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城项目。珠海高新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力打造智慧视觉创新示范点,推动智慧视觉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高新区打造为“中国智慧视觉创新示范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据悉,目前,珠海高新区正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探索“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区内智慧视觉应用示范工程。智慧视觉已经在全区公共安全、交通网络、社区安防、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都部署了示范性应用。

推动优势资源向科创载体集聚

走进港湾1号科创园,只见一栋栋写字楼拔地而起,众多企业机构在这里“安营扎寨”,其中不乏像英集芯、海奇半导体、亿智电子这类行业中的领头羊企业。

“目前港湾1号科创园已经运行3年了,共有56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聚集了8000多名产业人才。”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峰介绍,这里已初步形成软件设计、互联网、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

业以人兴,城以人聚。这里不仅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公寓、人才住宅、商业等配套也一应俱全。潘峰表示,“为了吸引产业人才,我们也十分重视产业文化生态发展,要让来高新区发展的人才,也能享受到城市级的配套生活服务。”

4月下旬,港湾1号科创园以广东省综合型孵化器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资质,成为珠海市首家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资质的旧改项目。从“旧厂房”蝶变为“国字号”,港湾1号科创园的变化,是珠海高新区近年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珠海高新区发布的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提出一揽子措施,安排年度人才专项经费近3亿元,让青年人才在高新区实现“来无忧”“居无忧”“业无忧”“学无忧”“乐无忧”“留无忧”。

除此之外,对于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群体,入驻高新区“1元创业空间”开办企业,只需缴纳1元租金,即可享受36个月的优惠期。

人才发展看环境,产业发展要载体。为加大工业用地供给,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珠海高新区在全市率先落地“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率实现倍增。

到2023年底,珠海高新区要新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改扩建老旧低效厂房1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265.6亿元。

香洲区

“一园一镇”推动产业蝶变

作为珠海主城区、首善区,当前,香洲产业发展势头正劲。瞄准产业链上下游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做强做优产业发展平台,精准布局产业载体建设……“组合拳”背后,香洲正争当落实“产业第一”主力军。

近日,记者走进香洲产业发展的两大主平台——南屏科技工业园和三溪科创小镇,探项目、访载体,感受香洲产业发展的全新气象。

预计新增产业载体面积256万m2

“生产车间的装修已经结束了,计划今年6月投产,预计年内产值可达25亿元。”在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外,制造中心生产总监陈良明介绍道。

先导智能成立于2002年,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商。2017年,其成功收购泰坦新动力,自此打通了锂电池整线制造的所有环节。

2020年,先导智能华南基地正式落户香洲,项目用地面积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4万平方米,总投资8.9亿元。

其定位为先导锂电池后段智能装备的加工制造总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智能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50条,并建设锂电后端设备研发中心,五年内新增产值规模超70亿元。

陈良明称,先导智能华南基地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华南区域优质电池与汽车主机客户,进一步辐射全球市场。同时,其也有望吸引、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珠海,进一步完善珠海新能源产业链。

“目前已经有两三家我们的供应商打算过来了,进入选址阶段。”陈良明透露,其中包括机械制造、智能仓储相关企业。

先导智能,是南屏科技工业园新兴产业力量的代表。作为珠海最大的产业园区,2021年南屏科技工业园成功迈入“千亿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41.45亿元,亩均工业产值1437.4万元,位列全市各大工业园之首。今年一季度,园区18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3.22亿元,同比增长13.86%。

“南屏科技工业园正加速由‘园’向‘城’蝶变。”南屏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文忠告诉记者,今年来,按照珠海市“产业第一”的总抓手,园区正在全力实施“投入倍增“计划,精准施策,加速拓展产业空间、完善园区配套、促进产业发展,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按照南屏科技生态城总体概念性规划,未来三年,珠海将投入80亿元全面提升南屏科技生态城基础设施,推动园区产业蓬勃发展。到2035年,将南屏科技生态城建成建筑规模超25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超1000万平方米,实际管理人员超66万,“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新城区、新窗口。

“主园区新一轮控规修改编制已完成,明确将园区总体容积率提升到3.0。”黄文忠称,园区正积极推进未来三年新引进项目、增容扩建产业项目共47项,预计将新增产业载体面积256万平方米。

其中,2022年将有博创、锐翔、先导、格力冷水机组等9个新建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宇讯同轴、志美等8个增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共新增产业面积104万平方米。

打造“3 1”创新产业集群

登上由格力集团投资建设的“格创·集城”产业综合体顶楼,凤凰山的大好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作为三溪科创小镇启动区首期项目,目前格创·集城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预计2023年6月竣工,将成为珠海首个具有完善产业生态和服务配套的智慧型产业园区,为主城区提供超15万平方米的生产用房及研发空间。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已获取重点意向企业近90家,对生产、办公及研发用房总需求面积约30万平方米。

总规划面积14.05平方公里的三溪科创小镇,是珠海主城区唯一可开发的成规模连片土地空间。三溪科创小镇发展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陆慧告诉记者,目前小镇正以光电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光电、5G 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集聚总部经济业态,打造“3 1”创新产业集群和上市公司集聚地。

如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陆慧称,2022年,三溪科创小镇继续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一方面,加快用地整合,迅速建成一批工业载体。计划通过规划挖潜、土地整合、旧村更新等方式盘整土地约180万平方米,引进国企投资、社会投资等方式参与三溪科创小镇开发建设,拟新增工业载体超490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探索“工业上楼”。据悉,三溪科创小镇已成功试点联合购地模式,这也是珠海的首次尝鲜:博杰自动化产业园、三溪联合智造港项目,总占地面积不到3万平方米,共引入8家企业,目前项目已动工,投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超40亿元,将以“工业上楼”创新模式实现集聚发展。

小镇内,一大批项目建设也在提速。

在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部基地内,记者看到,4个生产车间已经完全就绪,相关设备正在陆续到位。

“目前生产区厂房内部已具备试生产条件,本月开始将分步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6亿元。”格力智能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张雷告诉记者。

张雷介绍,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厂房、实验楼、食堂,二期人才公寓已封顶,三期正在进行规划,“三期全部建设完毕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

格力智能装备的高速发展,也代表着珠海制造、中国制造的广阔未来。

据悉,目前该公司产品涵盖了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设备、智能检测设备、高端电动注塑机、无人自动化生产线等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现有专利2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400多项,拥有国际领先专利5项。

统筹:吴志远 沈梦怡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王韶江 吴枫 林郁鸿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