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谁说的(如何理解杀身成仁)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谁说的(如何理解杀身成仁)(1)

“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中国宝贵的精神遗产。2010年5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刘东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时,谈到了中国近代为何落后于西方,他指出:“中国人没有了为真理而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文明缺乏了前进的冲力……”

“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而损害仁义道德的,但有为了成就仁义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想保存的;正义,也是我想保存的。在二者不可同时保全的情况下,那么,我就舍弃生命保全正义。因为生命虽然宝贵,是我所愿意保存的东西,但是我不能不顾及原则;死亡,是我所讨厌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讨厌的东西,这时候,我就不逃避危险,而宁可选择死亡。

孔子和孟子所提倡的这样的道德原则,曾经鼓励了许许多多有志向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事业、民族和国家,保持自己的人格,不向恶势力低头。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舍生取义的典范。他在能够逃跑的情况下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