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怎样才能治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怎样才能治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本文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常见症状、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手段以及预防策略五方面,为大家梳理相关知识。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具体用药请咨询医师。

膀胱过度活动症怎样才能治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2)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类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OAB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疾病。在工作和生活中,患者常因尿频尿急有所不便,进而孤立自己,减少或杜绝与外界的交流。

常见症状

①尿急,突然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小便冲动;②急迫性尿失禁,当有强烈尿意时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流出;③尿频,24小时内小便次数≥8次;④夜尿,夜间觉醒排尿≥2次。虽然在有便意时,能够及时上厕所,但意外的尿频和夜尿会扰乱生活。OAB还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情绪困扰或抑郁、焦虑、睡眠紊乱和睡眠周期中断、性问题。

OAB的产生是由于膀胱肌肉不自觉地收缩(即使膀胱尿量很低),这种收缩产生了急切排尿的需要。OAB可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多发性硬化)以及糖尿病等。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病因。

行为疗法

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推荐联合治疗。推荐行为干预作为OAB治疗的首选方法,通常有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①盆底肌肉训练,Kegel练习可增强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帮助停止膀胱的不自主收缩。可能需要6到8周的时间才能观察到症状上的改善(图1、图2);②保持健康体重,减肥可以缓解超重患者症状,对于压力性尿失禁也有所帮助;③制定排尿时间表,如每2到4小时排尿1次——每天在同一时间排尿,而不是等到有尿意时。

膀胱过度活动症怎样才能治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3)

图1 女性盆底肌,骨盆底肌肉像吊床一样支撑盆腔器官,包括子宫、膀胱和直肠。Kegel练习可以帮助加强这些肌肉

④间歇性导尿,定期使用导尿管彻底排空膀胱;⑤吸水垫,使用吸水性衬垫或内裤可避免尴尬事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⑥膀胱训练,当有尿意时训练延迟排尿。从小的延迟开始,比如30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每3到4小时排尿1次。只有当能成功收缩盆底肌肉时,方可进行膀胱训练。

膀胱过度活动症怎样才能治好(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4)

图2 男性盆底肌,盆底肌肉支撑膀胱和肠道,影响性功能。Kegel练习可以帮助加强这些肌肉

药物治疗

放松膀胱的药物可帮助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并减少急迫性尿失禁的发作。这些药物包括:托特罗定、奥昔布宁、奥昔布宁贴剂、奥昔布宁凝胶、曲司氯胺、索利那新、达非那新、米拉贝隆、非索罗定。

以上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眼干口干,但喝水止渴会进而加重OAB症状。便秘(另一个潜在副作用),会加重膀胱症状。延长释放类药物,如皮肤贴剂或凝胶,造成的副作用可能较小。为缓解口干,建议吸吮无糖糖果或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眼药水保持双眼湿润。一些非处方制剂,可帮助缓解口腔长期干燥。为避免便秘,推荐富含纤维饮食或使用大便软化剂。

注射肉毒杆菌素OnabotulinumtoxinA,也称肉毒杆菌素,是一种引起肉毒杆菌疾病的细菌蛋白质。小剂量注射到膀胱组织,可以麻痹部分肌肉。临床研究表明,可能对严重急迫性尿失禁有用。疗效通常持续五个月或更长时间,但需重复注射。值得注意的是,大约一半的人注射这类药物产生副作用,其中9%的人有尿潴留。因此,如果考虑使用肉毒杆菌素治疗,患者应自愿并能自行导尿,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尿储留。

其他治疗手段

替代疗法,目前辅助或替代疗法尚不能成功治愈OAB,但生物反馈、针灸疗法可能对症状改善有帮助。

神经刺激,调节膀胱神经冲动可以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其中一种方法是在靠近骶神经位置放置一根细线,通过尾椎骨,将信号传递到膀胱。

手术,仅在有严重症状且对其他治疗无反应的情况下采用。目的是提高膀胱储尿能力,降低膀胱内压力。然而,这些手术并不能帮助缓解膀胱疼痛。常采用的两种手术:膀胱扩张术、膀胱切除术(构建替代膀胱)。

预防策略

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降低患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风险:①保持健康体重;②有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和锻炼;③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④戒烟;⑤管理好可能导致OAB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⑥了解骨盆底肌肉位置,通过Kegel练习来加强它们——收缩肌肉,保持收缩肌肉2秒钟,然后放松3秒钟。努力保持收缩5秒,直至每次10秒。每天做3组,重复10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Overactive bladder. Mar 10, 2018. Drugs.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