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

突发性耳聋是怎么回事?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耳朵是我们的五官中最不起眼的,它的健康也最容易被忽视。可是,耳朵却是最脆弱的,在我国存在听力障碍的人当中,因为不注意保护而造成后天失聪的占80%以上。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2)

听力是怎样产生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中的5%,也就是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28亿是成人,0.32亿是儿童。

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是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光听障新生儿就有2万~3万人。听力有问题的人,不仅日常沟通困难,还会有孤独和沮丧感。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3)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4)

听力受伤分5个程度

在听力产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听力效果,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听力损伤。

人耳的听力范围通常是20~20000赫兹的声音。除去一些外伤等干扰因素,人的听力一般在18岁左右发育到完全成熟状态,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尤其在五六十岁后下降得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处在耳蜗最前端控制高频的毛细胞,长期暴露在声波下,最容易受到伤害死亡,因此听力损失往往从一些高频声音开始,逐渐变得听不见。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5)

世界爱耳日

关爱听力健康

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把耳聋的严重程度按听声音的能力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

轻度耳聋,在声音很小或在环境比较嘈杂的情况下,听声音有点困难;

中度耳聋,正常的交流就有障碍了;

中重度耳聋,就需要别人用最大的声音说话才有感知;

重度耳聋,就需要人贴到耳边大声喊才能感觉到有声音;

极重度耳聋,基本上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声音了。

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损失的干扰因素是不同的。婴幼儿以遗传性耳聋为主;青少年主要受到噪声性损伤;而成年人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老年人则易产生老年性耳聋。但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呈现年轻化趋势。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6)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听力下降:多数患者为单侧听力下降,发病前多无先兆,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

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耳鸣常伴随耳聋出现,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恢复,但耳鸣可能长期存在。

3、眩晕:多为旋转型眩晕, 表现为视物旋转、步态不稳等。

4、其他: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耳内堵塞感、压迫感、耳周麻木或沉重感。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7)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8)

什么原因导致突发性耳聋?

这是一种尚未清楚病因的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突发性耳聋的具体病因还不明确,但专家发现,睡眠不足、疲劳过度、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等都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听力测试仪器、影像学等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9)

突发性耳聋能治好么?

“不积极治疗的话,很多患者会发展成为永久性耳聋。”巢主任说,“治疗的原则是越早就诊,效果越好,不要等到听力消失殆尽再来医院,可能就晚了。”

一般可以通过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等进行治疗,高压氧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存在争议。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0)

注意!最伤耳朵的十个习惯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1)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2)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3)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4)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5)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6)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7)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8)

来源:人民日报、生命时报、健康中国、腾讯视频

神经性耳聋和突发性耳聋哪个厉害(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