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深焦DeepFocus(ID:deep_focus)-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1)

爱乐之城 La La Land (2016)

导演 / 编剧: 达米安·沙泽勒

主演: 艾玛·斯通 / 瑞恩·高斯林 / J·K·西蒙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糖衣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是近两年最好的电影节开幕片。而我,早上10点多抹着眼泪从Darsena大厅出来,在颇为简陋的官方纪念品店转了一圈,就又钻进了11点15分第二场放映的等候队伍中。

纵观十几种传统影片类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观众、影评人待见的一种类型。不知多少人看到电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确实,如果处理不好,在剧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场景很容易造成观感的割裂,甚至尴尬。所以在那个歌舞片的黄金时代过后,这个类型始终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几乎已经是该类型的绝唱。最近10几年来,歌舞片已经逐渐走向灭亡,值得拿出来说的无非是褒贬不一的《悲惨世界》。再有,就是贩卖男色的《魔力麦克》了。

《爱乐之城》剧照

而Damian Chazelle带来了《爱乐之城》,这个在两年前凭借《爆裂鼓手》一片惊艳全世界的年轻人,在自己的第三部电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 Stone和Ryan Gosling)和跃升数级的制作规模。且冲破新秀墙,即使在影片后半段逐渐抛弃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称拍出了应该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爱乐之城》中穿插始终的音乐类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 Gosling饰)所追求的梦想——爵士音乐(Jazz),就像歌舞片这个影片类型一样,逐渐走向死亡。而Seb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最大梦想就是开设自己的爵士乐俱乐部,并一举拯救濒死的爵士乐。而事实上,他只是一个在高档餐厅弹奏钢琴的乐手,靠着弹奏节日乐曲赚取聊以果腹的小费。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2)

《爱乐之城》剧照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 Stone饰),则是一个四处碰壁的女演员,白天在咖啡厅做一个受尽白眼的服务员,业余时间试镜了无数角色,但无一例外,均毫无音讯。事实上她没有什么梦想,卧室里挂着众多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海报,却连《无因的反叛》都没有看过。和其他3个女孩租住在一间房子,流连于无聊的约会与派对。

因为一段音乐,两人终于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样,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奋斗的理由,他们和其他我们熟知的爱情电影一样,虽然路有坎坷,但还是彼此相爱。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3)

石头姐与高司令在片中奉献了精彩的表演

《爱乐之城》是一部足够好看的电影,Chazelle抛弃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备受好评的碎片式剪辑,化繁为简,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辑点,只是利用流畅唯美的运镜来展现。开场的长镜头尤为明显,一段5分钟歌舞长镜头直接镇住了场,行云流水的镜头配合着数次角色的更换,鲜艳的色彩和街头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虽然回头想来这段与影片主题并无太大关联,但难度极大的拍摄和出色的观感让影片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赢得现场媒体的一片掌声。

《爱乐之城》更是一部足够好听的电影,让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听着影片中的原声就落泪的体验。爵士乐不必多讲,对Mile Davis,Charile Parker戏谑般的致敬定会让很多爵士乐迷会心一笑。John Legend的友情出演,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 Fusion)和电子舞曲(EDM)的现代风格。而在男女主角的爱情对手戏中,旋律动听的流行乐让影片的好听度再上一个层次。可以说,影片在各个层面上满足了几乎全部音乐类型的乐迷,“爱乐”两字名副其实。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4)

《爱乐之城》原声碟封面

而Chazelle在《爱乐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对影片结尾的超强把控力,一段对于整部电影再解构的梦境戏,穿插了众多影史上的拍摄形式,从画面、声音、再到情感三方面冲击,让我两次为了这一场戏泪流满面。

在导演Chazelle的处女作《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别为Guy和Madeline,而这正是雅克·德米的经典歌舞片《瑟堡的雨伞》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爱乐之城》中,导演也无处不在的向《瑟堡的雨伞》和那个黄金时代致敬。而这样的致敬,从布景中张贴的海报,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电影,还包括且并不局限于《无因的反叛》、《卡萨布兰卡》、《雨中曲》、《黑猫》、《绣巾蒙面盗》等等。两个主角甚至来到了《无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台,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无重力宇宙舞蹈。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5)

影片分为5个章节,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两个主角的情感经历。而据导演Chazelle所说,《爱乐之城》是关乎艺术家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故事。影片也从第三章节起,就将主题聚焦在了两人追逐梦想的过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钱的诱惑走上了商业之路,坚守自己的Mia却因为天赋的不足再次失败。

这可能才是导演在《爱乐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讲述的东西:偏执的理想主义者通常都会走向两种结局,一是撞到南墙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墙,而等在最后的究竟是深渊还是辉煌,全凭个人天赋。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6)

即使抛开这所有的表达,只从最肤浅的层面去观赏《爱乐之城》,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绚丽色彩、动人音乐、你可能不会对于影片中两人的情感有所共鸣,但你一定会记住Seb和Mia在Griffith 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会忘记两人喃喃的唱出City of lights的模样。

《爱乐之城》是这样一部电影,任何的溢美之词都无法精准的形容它的精致与美丽,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观看,在泪奔之余拍红双手。

前方观影团短评

九歌:再没有真正的歌舞片,青年人在城市之光下相拥进退,踢踏舞鞋的脆响伴着口哨悠扬,没有浮华盛世的群舞,只有相依相偎时的星空身影梦幻交错,便是回望黄金时代的深情一瞥。大城市的逐梦之旅不一定是蜗居和苟且,平凡人生的爱情不一定是炮灰和狗血,在失败和失去中,生活依然被赋予立体的意义。在这种讲述尝试中,沙泽勒从爱情走向了人生,从实验走向了广博,从独立走向了大制作。

《爱乐之城》本是一个我们熟悉到近乎厌倦的故事,靠生活太近,又美得过分,但在观众还没来得及嫌弃或唏嘘前,达米恩·沙泽勒用出其不意的结尾给了疲惫的英雄梦想温柔一刀,倒带或者前进,人生没有如果,艾玛·斯通和高斯林最后四目相接时,仿佛已经相伴走到今日,似是而非《花都艳舞》,而当爱已成往事——爱是可以成为往事的。

丁说:戴米安用在歌舞片和音乐片中的摇移不定,讲述了一个并无太多亮点的追梦和梦醒的故事——这个架构在现代却洋溢着浓烈复古气质的故事,在桑德格伦近乎疯狂的摄影炫技里变得迷离而纯粹。而抽离即将盘踞音乐榜单的原声大碟,我们却发现影片已所剩无多;尽管影片并没有继续更深入探讨爵士乐究竟该走向何方,但影片成熟流畅的商业考量和元素堆砌早已给出了再不过明显的答案——一个和戴米安所坚持和推崇的截然不同的答案。

胡旻旻:虽然演绎着与《爆裂鼓手》暴戾疯狂咄咄逼人的节奏感截然不同的梦幻柔情,却同样展现出了相当强的音乐感,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这样的导演选择拍歌舞片虽然出人意料,但仔细一想,要为曾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辉煌地一统江山的歌舞片拭去历史的灰尘,以现代的技术方式使之重新焕发光彩活力,由其操刀也是再合适不过。

歌舞剧的形式,加之绚丽色彩下的美人美景,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梦境感,但又因为冷静而柔情音的乐和深邃漂移的长镜头,影片显得鲜艳浓烈却不油腻,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清新可人。故事结构延续着经典时代的套路,而结尾的现实风格又是伤感而现代的。

郭连凯:就算只靠音乐就已经值得满堂彩,第一次有只是听影片中原声就掉泪的经历。Chazelle抛弃了《爆裂鼓手》中凌厉琐碎的剪辑,返璞归真,流畅唯美的运镜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切点,化繁为简。本片有关爱情,但更有关两个偏执的理想主义者的追梦之路。而结尾一段,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要烂尾的时候,Chazelle用一个颇为梦幻的方式,让我在两次观影过程中都泪流满面。绚丽舞蹈、动人音乐,这应该是《芝加哥》之后最棒的歌舞片。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7)

欧美电影魔性舞(威尼斯舞舞)(8)

文章来源丨深焦DeepFocus(ID: deep_focus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